關于龍的歇后語匯總
歇后語是漢語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將一句話分成兩部分來表達某個含義,前一部分是隱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義的解釋。下面是關于龍的歇后語,歡迎閱讀!
【關于龍的歇后語】
海龍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海龍王的嘍羅——蝦兵蟹將
海龍王吃螃蟹——敲骨吸髓
寒冬臘月擺龍門陣——冷言冷語
河里劃龍船——同心協力
洪水淹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識自家人
九龍治水——沒雨(余)
京劇龍套——走過場
孔明加子龍——智勇雙全
鯉魚跳龍門——九死一生
鯉魚跳龍門——碰碰運氣
鯉魚跳龍門——身價百倍
鯉魚跳龍門——大翻身
鯉魚跳龍門——想高升
鯉魚跳龍門——高升了
離了水晶宮的龍——寸步難行
爛板橋上的龍王——不是好東西
兩個人舞龍——有頭有尾
龍王爺的后代——龍子龍孫
龍王爺的兒子——會鳧水
龍王爺的嘴——海口
龍王爺做法——呼風喚雨
龍王爺的橫批——風調雨順
龍王爺的宮殿——冷冰冰的
龍王爺打哈欠——神氣十足
龍王爺打呵欠——神氣
龍王爺打呵欠——看你這般神氣
龍王爺掉在海里——不消你老(撈)
龍王爺掉在海里——回老家了
龍王爺招女婿——湯里來,水里去
龍王爺賣酸菜——窮神
龍王爺出海——興風作浪
龍王爺出海——撐到海里
龍王爺出海——不請你勞(撈)
龍王爺的幫手——蝦兵蟹將
【關于龍的傳說】
傳說,龍是一種神異生物。各地傳說豐富。龍是漢民族所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征。龍的普通級別類型是有兩個杈角、蛇身、四足、鱗片、腥味濃烈,非標準類型還有獨角龍等。龍的原型有“新中國龍”化石里的美麗瓦窯龍,有雙角。傳說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漢族的一種習俗。中國歷代正史記載的龍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傳說文獻更是龐大。古代最著名話題有三國時期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觀龍并令畫工當場繪像且令文臣對此吟詩作賦。有的地方還傳說天擊惡龍的故事。龍的傳說是中國民間一個文化倉庫。
應該區分傳說與文學。傳說是大眾傳說的,可考察真假,文學是個人創作的,無所謂真假,性質不同,當然,古代一些作品如《太平廣記》、《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兼顧傳說和文學。
現代知名話題有鎖龍井故事、日本大阪市瑞龍寺的龍骨標本、1934年營川墜龍事件、1944年松花江陳家圍子村墜龍事件、1988年出土的邯鄲石龍、1995年上海延安路高架龍柱傳說、2000年山東昌樂縣黑山子村墜龍說法、2007年出土的有雙角新中國龍、2007年高郵湖龍吸水視頻原始版、2010年西安上空出現2條盤旋的龍等。無論是否有龍,這些話題知名度較高是客觀事實。
道教傳說
龍王形象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游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由此,龍王之職就是興云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漢族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云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渡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四海龍王
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青臉紅須為東,白發須為西,橘黃發須是南,黑發須者為北
龍分為天龍、地龍、海龍;所謂的四海龍王,實質上為四海龍王爺,并非真正龍王,只是其所在海域之主而已。
龍王神誕之日,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漢族民間傳說均有差異。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愿,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名多它,無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漢族民間是祥瑞象征,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佛教傳說
寧瑪大威德法主--瑪珠仁波切和晉美彭措法王互為師徒,1999年7月,東嘎寺蓮花光明宮舉行盛大的開光慶典,法會的第一天,日月星辰同時懸于空中,成為一大奇觀;之后幾天,護法龍天現身,各種瑞相頻現蒼穹。
又說(沒講具體時間): 一次在青海大草原上,舉行數萬信眾參加的大法會,由于外道的干擾,電閃雷鳴,風雨大作,致使法會難以順利進行,因而瑪珠仁波切現起忿怒相,厲聲斥言外道定要將其擒伏于地面,隨即將金剛杵拋擲天空,一片藍色龍形云朵應聲而下,跌落于河邊,違緣應手遣除,待到法會圓滿結束后,仁波切方放其離開。象這般的神跡如非親身體驗,常人是無法接受的,但它確確實實為數萬信眾親眼所見,不知真假。
民間傳說
龍在漢族民間文學藝術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龍王有為民造福的,也有與民為害的。在神話小說《封神榜》、《西游記》,戲曲雜劇《柳毅傳書》、《張羽煮海》中,都有善惡不同、性格似人的龍王出現。
龍生九子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ì)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屃(fùxì)
老九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另有說法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應為)(bāxià)
老七睚眥(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圖(jiāotú)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龍的歇后語】相關文章:
龍的歇后語05-20
龍的歇后語12-23
關于龍的歇后語11-05
有關龍的歇后語大全02-01
有哪些關于龍的歇后語100句01-22
民俗歇后語民俗經典歇后語04-01
歇后語05-27
的經典歇后語06-08
龍的成語11-01
成語的歇后語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