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數學教師感言:數學造就智慧人生
優秀數學教師感言:數學造就智慧人生
近日,讀到一篇關于語文教育教學的文章,題目是《語文:體現一種力量,叫思想》。文章沒有停留在對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間關系的闡述上,而是從“力量”“思想”的層面表述對語文教育教學的感悟,由此引發我的思考,那么數學教育中需要感悟的是什么呢?
語文:體現一種力量,叫思想;數學:造就一種人生,叫智慧。語文表達思想,思想是一種力量,數學造就智慧,人生需要智慧。于是我以“數學,造就智慧人生”為題,想寫一篇關于數學及數學教育教學的感悟文字。
既然是感悟文字,本文無需提及數學家關于數學工具說、邏輯說、直覺說、結構說、集合說等學術觀點,也不去援引哲學家關于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等科學論斷,更不會追尋數學與哲學之淵源、廓清數學與生活之關系。
數學的面孔不是繁難怪異,數學的根本作用不是顯示虛空的屠龍之技,不是市井生活中的盤算結賬,也不是為了增加考試評價中的分值權重。數學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應伴隨我們的一生,這智慧包容有數和形的美妙、具體和抽象的思辨、建設和超越的精神。我試圖從數學的美、數學的理性、數學的精神三個方面感悟其蘊藏的智慧,思考我們的數學教育。
一、數學是美的,其中蘊藏一種至簡至和的智慧
“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這是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普洛克拉斯的論斷。親和數、聯誼數、完美數、勾股數……引得人們癡迷其中,這是數的美。
“數學是這個世界之美的原型。”這是近代科學家開普勒的觀點。四葉玫瑰線、對數螺線、墨比烏斯曲面、完美無缺的圓……誘得人們傾心于此,這是形的美。
我們發現:數學不是符號、圖形的重復呈現,也不是定理、公式的復雜關聯。透過符號和圖形、定理和公式我們發現數學之美:美在簡潔、美在奇異、美在統一、美在和諧。
簡潔是數學美的首要標志。數學擁有一套最簡潔的符號語言,它用最簡潔的方式揭示自然的客觀規律,構建數學的大廈。在英國科學雜志《物理世界》發起的世界“最偉大的公式”投票活動中,全球讀者按照典雅性、引申力和影響力的投票要求,選出他們認為最重要、最偉大的公式和定理。入選的十大公式定理中,“1+1=2”這個最基本數學公式名列第七。這是數學簡潔美的體現,這是人們對簡潔美的推崇。
我們的數學教育從“1+1=2”中得到的啟示是什么呢?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我們不是訓練學生記憶累積的能力,而應是化歸求簡的能力,掌握最基礎的,才能把握更深奧的。我們的教育教學應注重基礎,提煉出最基本、最本質、最簡約的內容,而不是一味追求繁難高深。
和諧是數學美的終極境界。和諧,使我們想到em+1=0,這個公式位于2003年世界自然科學界十大最美公式評選的榜首。公式中的“1”是自然數中最基本的正整數,“0”是復數系中最關鍵的整數,“丌、e”是最重要的無理數,“i”是虛數單位,復數系中五個最重要、最特殊的數和諧地統一在一個等式之中。
“0.618”也為我們帶來了圖形中神奇的和諧美,而方程(x-a)2+(y-6)2=r2,竟是一個圓的注腳。我們在感悟到數的和諧、感悟到形的和諧的同時,還深深地感悟到數與形之間美妙的和諧。
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讓學生感悟數學不是孤立對抗的,也不是零散雜亂的,數學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只是我們認識能力的局限和表述的需要,才把數學分割成數、形等一個個部分。我們的數學教育,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之簡潔,而不是繁瑣;感受到數學之和諧,而不是怪異。我們的數學教育要使學生感受數學之妙而從中體驗審美,并建立數學的和諧觀、數學的結構觀。
在這簡潔,和諧的數學之美中更多的是一種數學理性之美,數學是一門“既美且真”的科學,,數學不僅僅具有知識美,還具有內在的'思想方法美。
二、數學是理性的,其中蘊藏一種至真至通的智慧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我們思想中壓倒一切的是數學的理性。只要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壓倒一切新鮮事物的依然是數學理智的統治。
數學的理性首先是一種“真”。數學一直被奉為真理的典范,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曾這樣表述:“為什么數學比其他的一切科學受到尊重,一個理由是,它的命題是絕對可靠的和無可爭辯的,而其他一切科學的命題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可爭辯的,并且經常處于被發現的事實推翻的危險之中。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數學給予精密自然科學以某種程度的可靠性,沒有數學,這些科學是達不到這種可靠性的。”
我們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為減少海上戰略物資遭德軍潛艇的襲擊,曾借用數學家的智慧設計海上運輸方案,結果創造了一位數學家勝過一個師的神奇。如今,我們看到在現代中外著名的企業、財團中出現了數學家的身影。數學這種理性的智慧是真實的歷史,是真切的現實。
對于數學是理性的,我們不能流于考據和闡釋。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我們不能把數學的理性智慧簡單地理解成數學是機械的思維訓練,更不是單一的解題訓練,也不能使數學陷于瑣細淺層的實用,應重在引領學生對數學智慧(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
數學的理性還具備“通”。數學化成了科學理論建立的標志,正如偉大哲人馬克思的著名論斷:“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真正達到完善的程度。”在經濟上,數學在推動可持續發展、在技術轉移中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軍事上,有人這樣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化學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物理戰,而九十年代發生的海灣戰爭已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數學戰。在哲學上,數學與辯證法幾乎是一對孿生姊妹。綜觀現代科技幾乎是一種數學技術的體現,進一步體現出數學是科學的本質。
我們的數學教育應感悟數學思想而從中學會思考,沐浴數學的理性之光,開拓數學的應用領域。否則學生將不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理解生活、創造生活,那我們所進行的如同是教動物小熊做計算題的雜耍表演,而不是數學教育。
澤被后人的數學,不僅僅是“真”與“通”的理性智慧,更深層的是一種數學精神。
三、數學是一種精神,其中蘊藏一種創造探索的智慧
數學一直體現一種前所未有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在探索創新中蘊藏累積新的智慧。有人曾這樣比較數學和其他科學:“在大多數科學里,一代人要推倒另一代人所修筑的東西,一個人所樹立的另一個人要加以摧毀。只有數學,每一代人都能在舊建筑上增添一層樓。”人類文明發展史中,數學大廈愈發堅固,數學之樹愈發蔥蘢,乃是一代代數學家、數學工作者建設與超越的精神智慧。
數學的創造性智慧,源于它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這種創造性不是推翻已有的大廈重建,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添磚加瓦,即便是另立高樓,那也會在新樓與舊樓之間構造回廊。新樓、舊樓成為一體,數學大廈的根基更加牢固。
數學的發展史是一種探索史,數學發展過程中不斷出現矛盾,唯有探索才能解決數學中的根本矛盾。數學史上曾發生過三次數學危機,每一次危機的發生都是數學智慧的生長,每一次危機的解決都是數學智慧的超越。
我們的數學史教育,不必在數學史實數學材料上過于增加學生記憶的負擔,若干年后也許學生記不起三次數學危機的具體內容,但其中數學家探索的精神智慧一定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我們的數學學習應追求一種智慧,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中,適時介紹知識產生的背景,學習數學家探求的精神。在過程與方法的教學中,有意提煉、感悟數學的思想方法。一個人學習數學,不是為了“記住”數學,即便把數學都“還給”老師了,而學習數學過程中領悟的思想和方法、數學的精神,作為一種品格力量,將造就我們智慧的人生。
“數學是人類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類心靈最獨特的創作。”(克萊因語)正是數學給了人類美的智慧、真的智慧、創造探索的智慧。數學是科學之母,現代人更需要數學式思維,更需要數學的智慧。人們通過數學領悟世界的真諦,數學的對象和問題是不可窮盡的,數學之樹是常青的,數學的智慧是生長不息的,我們的數學教育對數學智慧的感悟也將是不止的。
【優秀數學教師感言:數學造就智慧人生】相關文章:
寬廣胸懷造就智慧人生作文03-30
10則人生智慧感言10-25
智慧人生優秀作文11-17
人生智慧之最點亮智慧人生03-05
人生智慧08-31
南懷瑾的智慧感言01-29
用智慧創造智慧人生作文11-17
智慧人生,從智慧名言開始01-26
智慧人生名言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