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競賽培訓試題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2017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競賽培訓試題,歡迎大家的測試~
一、 單項選擇題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的對象是下列哪項?
A. 消費者為生產需要購買,使用或接受服務時所發生的法律關系
B. 各商家為經營需要而發生的購銷關系
C. 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而發生的法律關系
D. 消費者為營利而進行的購銷活動
答案:C
解析:消費者,是指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個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 商品或服務的經營者對工商行政機關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多少天內向上一級機關作出復議?
A. 10日內
B. 15日內
C. 30日內
D. 3個月內
答案:B
解析: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1條。該條規定:"經營者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機關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接受服務的費用的多少倍?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答案:A
解析: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該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乾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1倍。"
4. 甲廠生產一種易拉罐裝碳酸飲料。消費者丙從乙商場購買這種飲料后,在開啟時被罐內強烈氣流炸傷眼部,下列答案中最正確的是哪項?
A. 丙只能向乙索賠
B. 丙只能向甲索賠
C. 丙只能向消費者協會投訴,請其確定向誰索賠
D. 丙可向甲、乙中的一個索賠
答案:D
解析: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第2款。該條規定:"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5. 消費者王某在購買商品后,發現商品存在瑕疵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哪項?
A. 王某只能向該商品生產者主張賠償
B. 王某可以向該商品的銷售者主張賠償
C. 王某既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
D. 若銷售者有證據表明該瑕疵是在銷售過程中其他銷售者所致,有權拒絕賠償
答案;B
解析: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1條。第35條。
6.甲借用乙的營業執照銷售商品,消費者丙從甲雇傭的營業員丁處購買商品時合法權益受損。消費者丙就其損失請求賠償的對象是:
A.只能是甲 B.只能是乙、甲
C.只能是丁 D.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
【答案】D
解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7條規定:“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營業執照的持有人要求賠償。”本題中甲是營業執照的使用者,乙是營業執照的持有人,正確選項為D。
7.小周在一家商店選購某電視機時覺得該電視機的款式、質量不合心意,打算離開時,被該產品的促銷員攔住,稱小周必須要買一臺,否則不允許離開。促銷員的行為侵犯了小周的:
A.公平交易權 B.自主選擇權
C.受尊重權 D.知情了解權
【答案】B
解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條規定:“消費者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可見,B項為正確答案。A、C、D選項雖是法定的消費者的權利,但不符合題意,不選。
8.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第一次規定了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立法例。對下列經營者的哪一行為,消費者可以依法按其所支付價款的兩倍要求經營者賠償其損失?
A.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
B.所售產品包裝上未注明出廠日期和保質期
C.謊稱某國內私營企業產品為“美國進口原裝
D.出售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
【答案】C
解析: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只有C項的行為應當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本題考查的是懲罰性賠償責任,這也是我國立法史上的一個特例,考生應予以掌握。欺詐經營的,加倍賠償商品價款或服務費用。我國民商法上的民事賠償責任多是補償性賠償本條是我國法上惟一的懲罰性賠償規定,并為《合同法》第113條第2款重復和肯定。
9.下列店堂告示,哪一個沒有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A.”本店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換“
B.”購買總額在十元以下者,請恕本商場不開發票“
C.”錢物請當面點清,否則后果自負“
D.”如售假藥,包賠顧客20,000元“
【答案】D
解析:D屬于有效的服務承諾,ABC均屬店堂告示,從內容上看都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的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10.某甲喜好品酒,某日花500元向乙商場購茅臺酒一瓶,飲后產生種種不適癥狀,住院治療共花費1000元。經檢驗,某甲所購茅臺酒為假酒。甲不能以下列哪種方法實現救濟?( )
A.主張買賣合同無效,要求返還500元價款,并依法要求乙賠償損失
B.要求乙給付真茅臺酒一瓶,并賠償損失
C.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乙給付相當于價款二倍的罰款,并賠償損失
D.主張乙違約,要求乙承擔違約責任
【答案】A
解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C正確。根據合同法的一般原理可知,B、D均正確。從題干所給的材料可知該合同屬于可撤銷的合同,并非無效合同。A項錯誤。
二、 多項選擇題
1.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哪幾種途徑解決?
A. 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B. 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C. 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D. 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答案:ABCD
解析: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該條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甲借用乙的營業執照銷售商品,消費者丙從甲雇傭的營業員丁處購買商品時合法權益受損。消費者丙就其損失請求賠償的對象是:
A.只能是甲 B.只能是乙、甲
C.只能是丁 D.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
【答案】D
解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7條規定:“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營業執照的持有人要求賠償。”本題中甲是營業執照的使用者,乙是營業執照的持有人,正確選項為D。
2.小周在一家商店選購某電視機時覺得該電視機的款式、質量不合心意,打算離開時,被該產品的促銷員攔住,稱小周必須要買一臺,否則不允許離開。促銷員的行為侵犯了小周的:
A.公平交易權 B.自主選擇權
C.受尊重權 D.知情了解權
【答案】B
解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條規定:“消費者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可見,B項為正確答案。A、C、D選項雖是法定的消費者的權利,但不符合題意,不選。
3.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第一次規定了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立法例。對下列經營者的哪一行為,消費者可以依法按其所支付價款的兩倍要求經營者賠償其損失?
A.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
B.所售產品包裝上未注明出廠日期和保質期
C.謊稱某國內私營企業產品為"美國進口原裝"
D.出售國家明令淘汰的產品
【答案】C
解析: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只有C項的行為應當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本題考查的是懲罰性賠償責任,這也是我國立法史上的一個特例,考生應予以掌握。欺詐經營的,加倍賠償商品價款或服務費用。我國民商法上的民事賠償責任多是補償性賠償本條是我國法上惟一的懲罰性賠償規定,并為《合同法》第113條第2款重復和肯定。
4.下列店堂告示,哪一個沒有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
A.“本店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換”
B.“購買總額在十元以下者,請恕本商場不開發票”
C.“錢物請當面點清,否則后果自負”
D.“如售假藥,包賠顧客20,000元”
【答案】D
解析:D屬于有效的服務承諾,ABC均屬店堂告示,從內容上看都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的規定!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5.某甲喜好品酒,某日花500元向乙商場購茅臺酒一瓶,飲后產生種種不適癥狀,住院治療共花費1000元。經檢驗,某甲所購茅臺酒為假酒。甲不能以下列哪種方法實現救濟?( )
A.主張買賣合同無效,要求返還500元價款,并依法要求乙賠償損失
B.要求乙給付真茅臺酒一瓶,并賠償損失
C.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乙給付相當于價款二倍的罰款,并賠償損失
D.主張乙違約,要求乙承擔違約責任
【答案】A
解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C正確。根據合同法的一般原理可知,B、D均正確。從題干所給的材料可知該合同屬于可撤銷的合同,并非無效合同。A項錯誤。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哪些?
A.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2倍
B.經營者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罰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C.對包修、包換、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退貨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合理費用
D.拒絕、阻礙有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答案:CD
解析: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第51條,第45條,第52條。
7.經營者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負下列何種責任?
A.停止侵害
B.恢復名譽
C.消除影響
D.賠禮道歉
答案;ABCD
解析:見《消費乾權益保護法》第43條,該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第25條規定,侵害消費者的人格尊嚴或者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8.生產者在下列哪種情況下不對消費者負責賠償?
A.消費者從銷售者處購買的化妝品不具有包裝上標明的使用效果
B.某人從生產者處盜竊其開發中的高壓鍋樣品,在使用時被炸傷
C.因銷售者貯存不當致使藥品變質而使某患者服藥后過敏
D.消費者使用產品后發生不適,但現在科學技術無法證明產品與不適之間的關系
答案:ABCD
解析: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條,第7條,《產品質量法》第29條,第30條。
9. 賈小姐可通過下列哪些途徑解決自己與該超市的爭議?
A.與經營者協商調解
B.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C.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D.向人民法院起訴
答案:ABCD
解析: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該條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呆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與經或者協商調解;(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quot;本案的消費者賈小姐與該超市的經營者協商不成,可以向消費者協會反映,如消協調解不成,則賈小姐可以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門申訴,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另外,如能與該商家達成仲裁協議,也可以提請仲裁機構仲裁解決。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競賽培訓試題】相關文章: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競賽培訓試題判斷題09-22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律知識培訓內容07-27
消費者權益保護培訓知識10-21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08-07
稅收知識競賽培訓試題09-25
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解讀08-07
稅法知識競賽初賽培訓試題09-26
關于黨建知識競賽培訓試題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