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務英語內容微調改革研究論文
摘要:在高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訓中,學生通過外國語學院構建的校企合作平臺,進入珠三角外貿企業,運用所學知識為企業服務。在教師對企業走訪中,發現課程設置內容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商務英語專業教師對此進行了探索,以學生職業能力為導向,試圖對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內容設置進行改革,以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鑒和理論支持。
關鍵詞:商務英語;課程改革;校企合作
一.前言
“互聯網+”是新興熱詞,那么“互聯網+”指的是什么?首先,“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互聯網+”給社會經濟帶來生機活力,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是互聯網思維進一步實踐成果。其次,通俗講:“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號可以理解為添加與融合,指互聯網與各傳統行業深度融合。用信息通信技術及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第三,“互聯網+”作為整體的概念,是通過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化完成產業升級,將互聯網創新成果深度融合到經濟社會各領域,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生機增效。“互聯網+”時期,各行各業都在思考如何跟這個新形勢對接,找到新的增長點。高校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也不例外。商務英語專業是從傳統的英語專業分解而來,服務于經濟社會的一門學科。在“互聯網+”時期,結合社會形態新發展,進行課程內容微調與改革,希望能更好地為經濟社會服務。在“互聯網+”新形態下,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率先進行教學改革。探索形成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本科畢業生定點到珠三角實習就業,教師配合企業進行課程改革。其中教師于2016年和2017年暑假到廣東東莞、中山和深圳各地企業走訪實習生,就校企雙方如何進行更好的合作進行了技術性探索。
二.企業需求促使商務英語課程微調
(一)增加平臺實操,加強外貿單證制作訓練
在廣東東莞昭姿服飾公司調研時,學院教師與企業主管就畢業生所學知識和技能與企業之間的實操是否對接方面進行了探討。其中東莞昭姿服飾公司提出B2B電商平臺的操作實戰是學校亟待加強的。而廣交會、香港展會、美國服裝展則是需要外貿員平時英語口語和語音基本功的加強。所以在對東莞昭姿服裝公司走訪發現,外貿英語函電、外貿單證實務和外貿平臺操作這些課程知識是外貿外銷人員必備的,為了更好地完成從學校到企業的順利對接,學校的課程內容應該加以調整和強化。
(二)辦公軟件操作能力的提高
在廣東東莞瀚翔橡膠公司走訪,該公司的負責人安排賀州學院實習生談實習感受,剛進企業一個多月的'幾位同學都提到了利用Photoshop圖片處理的能力,電商平臺上傳產品需要實用的圖片處理能力,而不是過多的計算機操作理論。該公司的楊總提到電商的引流需要發布產品、更好的美工和具備外貿平臺操作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給商務英語專業學生開設計算機課程的時候,聽取企業的意見建議,強調實用操作,著重講述potoshopde的操作與使用,側重企業需要的知識模塊,以滿足外貿人員平臺操作美圖上傳產品之需。
(三)專業與常識的區分
針對部分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也可能應聘到企業去,東莞瀚翔公司提出專業區分。建議開設一門商務英語知識基礎綜合課讓非商務類學生選修,師范英語專業的學生在進企業工作前接觸到外貿相關理論知識。有外貿擇業目標的師范英語專業的學生進企業后,能更快地適應企業崗位。
(四)就業指導課對性格的培養
東莞瀚翔公司和東莞新爵鑫公司負責人都提及外貿需要外向型性格的人才,能動能靜的員工最理想。內向型同學在溝通、攻克客戶方面偏難。平時注重外向型性格養成和就業指導課對學生強調刻苦耐勞精神的養成,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就業時遇到的各種難題。
三.學院面對的新情況的應對策略
針對幾家企業對我們屬性的學生提出意見和建議,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提出初步建議和策略。
(一)加強校企對接
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培養的人才最終要走向社會,服務社會。所以學院方面應該多到企業去,加強校企對接,聆聽企業的聲音,修正課程設置,微調單個課程的內容以及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能從學校到企業順利過渡。
(二)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
賀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在這方面做得較好,目前多名商務英語教研室教師到企業掛職半年,也有老師利用寒暑假去公司學習,輸送老師到企業或電商培訓公司學習,回來更好地授課。這些都是外國語學院積極應對向應用型大學轉變的所做的努力。
(三)課程設置貫穿企業知識運用
商務英語的課程設置可以跟企業對接,如企業可以讓學生先行了解該企業的行業專門英語。也可以進行課證融通,商務英語類學生通過考證促進商務知識掌握。
(四)協同育人平臺、虛擬平臺的設立
東莞“在一起”電商公司負責人說該公司購買多個外貿軟件平臺,利用阿里巴巴賬號操作使用,學院跟對企業如有更好的合作,企業會給予外貿B2B平臺賬號支持。人才至關重要,平臺必須由盡職的學生操作,畢業后可以定向到該公司就業。這需要校企雙方進一步協商。
(五)課證融通、授課內容與考證相結合
在給商務英語專業本科生上課時針對性地給學生講解考證知識,比如外貿單證專業資格證、報關員水平測試和跨境電子商務師證書等。
四.結語
在互聯網+的形勢下,學校的課程設置需要切合企業的發展、企業用人需要,大學校園應該更接地氣,因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才、服務社會、服務企業,如何在課程內容突出職業性、實踐性、如何滿足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這是“互聯網+”時代帶給高校商務英語發展的新思考。
參考文獻:
[1]胡樂樂.論互聯網+給我國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J】.現代教育技術.2015(12).
[2]余勝泉,王阿習.互聯網+教育的變革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
【高校商務英語內容微調改革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中國房產稅改革研究論文開題報告10-07
高校注冊會計師專業教學改革初探的論文01-12
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研究論文08-05
高校科研人員工作內容06-05
關于高校畢業論文寫作課程案例教學的優勢和改革路徑探究12-14
論文開題報告內容09-05
2016司法考試改革內容要點詳解09-18
高職應用寫作課程改革論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