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書單
諾貝爾文學獎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他在遺囑中說獎金的一部分應頒給“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書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安憶:小說題材山重水復,永遠看不清她的下一個里程。
《長恨歌》南海出版社
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壘了無數理想、幻滅、躁動和怨望,她們對情與愛的追求,她們的成敗,在我們眼前依次展開。王安憶看似平淡卻幽默冷峻的筆調,在對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津津樂道中,展現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小鮑莊》 上海譯文出版社
雖然說八十年代出現的尋根文學,同二十年代的鄉土文學一樣,也是要以描繪鄉土的劣根來引起療救的意識。不同點在于,尋根文學中的鄉土形象比以往更加復雜詭譎,莫測高深。以往的作家以文化精英的高度采取的審視視角已難覓蹤跡,單純的田園牧歌式懷想也漸漸消失,更多的是帶著一種敬畏,一種思念。
《悲慟之地》 上海譯文出版社
這悲慟之地是上海,不論是外地人,還是本地人,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容易。這便是我認為把幾篇小說放在同一輯中的用意所在。從這個前提出發,去看名為《悲慟之地》這個小說,或許也就能夠跳脫出所謂的城鄉之間,看到一個更寬泛的“悲慟”。
北島:具有冷峻的風格和堅硬的質地
《青燈》 江蘇文藝出版社
收錄了北島新近完成的十一篇作品。第一部分是憶念,主角是熊秉明、蔡其矯、魏斐德、馮亦代等故人,青燈素帳,燭影惶惶;第二部分則是游歷,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作者在漂泊中懷揣著家園。
《給孩子的詩》 中信出版社
北島親自甄別、挑選57位不同國別的詩人、101首不同風格的新詩,將自己心目中適于孩子誦讀、領悟的短詩集結成一冊《給孩子的詩》,公布于世。
阿來:酒捂在壇子里,只有到了啟封的時候再啟封,才會滿屋飄香
《阿壩阿來》 中國工人出版社
本書記錄了阿來在阿壩的生活。作者在兩種語言之間長期流浪,看到兩種語言下呈現的不同心靈景觀。文中展示了作者在兩種語言間的一種奇異的經驗,也講述了作者作為一個藏族人吸收藏族文化更多的是從藏族民間口耳傳承的神話、部族傳說、家族傳說、人物故事和寓言中得來的
《草木理想國》 江蘇人民出版社
一個城市是有記憶的。凡記憶必有載體作依憑。然而,當一個城市的建筑不可能再來負載這個城市的記憶時,那么,還有什么始終與一代代人相伴,卻又比人的生存更為長久?那就是植物,是樹。
賈平凹: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
《秦腔》 人民文學出版社
以一個陜南村鎮為焦點,講述了農民與士地的關系、農民的生存狀態,通過一個叫引生的“瘋子”的眼光,書寫了對農民沉重的負擔及農村文化的失落所寄予的深層憂慮與深切同情。作品以凝重的筆觸,解讀中國農村20年的歷史,集中展示了鄉村價值觀念和傳統格局巨大而深刻的變遷,是“一卷中國當代鄉村的史詩”。
《老生》 人民文學出版社
故事發生在陜西南部的山村里,從二十世紀初一直寫到今天,是現代中國的成長縮影。書中的靈魂人物老生,是一個在葬禮上唱喪歌的職業歌者,他身在兩界、長生不死,他超越了現世人生的局限,見證、記錄了幾代人的命運輾轉和時代變遷。
《浮躁》 春風文藝出版社
以農村青年金鎖與小水之間的感情經歷為主線,描寫了改革開放初始階段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整個社會的浮躁狀態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虛。
蘇童:短篇小說是他的作品中技術含量最高的,讓你快樂卻笑不起來,辛酸卻哭不出來
《我的帝王生涯》 長江文藝出版社
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端白的懵懂無知的王子,在老太后權力欲望的操縱下成了燮國的傀儡國王,雖對臣民擁有生殺大權,卻時時生活在恐懼和焦慮中,他是他的祖母和母親利用的政治工具,他想反抗卻無能為力。一個不該做皇帝的人,一個沒有做皇帝的野心,也沒有能力做好皇帝的人當了皇上,難怪端白和瘋瘋癲癲的老宮役孫信一次次地重復著一句不祥的話語:燮國的災難就要來了!災難隨時就會降臨,這讓端白心頭一直有深深的陰影,因此他是哀怨的,也是無助的。整篇小說充滿了挽歌式的凄美感傷氣息。
《妻妾成群》 上海文藝出版社
借舊中國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作小說的框架,一個男人娶了四個女人做太太。但作者關心的不是一個男人如何在四個女人中周旋,如何控制她們,而是關心四個女人怎會把她們一起拴在一個男人的脖子上,并且像一棵瀕臨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氣中相互絞殺而爭得那一點點空氣。
閻連科: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很像赫拉巴爾在捷克斯洛伐克,他們都對社會進行內部觀察,在官方的灰色地帶中徘徊
《受活》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受活莊是大山之中一個鮮為人知的偏遠村落,這里所有的村民都天生殘疾,正常人被叫做圓全人,反倒成了另類。一心要干大事、往上走的柳縣長異想天開,想用重金從俄羅斯購買列寧的遺體,放到魂魄山上,建一個公園,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發展旅游業。可是,他的購列款還有很大缺口。在這一過程中,柳縣長驚喜地發現了受活莊殘疾人的妙用……
《斗雞》 江蘇文藝出版社
一只斗雞,三間鋪面,半生掙扎,一個世紀的家國命運。本小說中的“姥爺”一生執著于斗雞,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命運,小說以時間為序,波瀾不驚地敘述了姥爺這位百歲老人一生的坎坷經歷。
張悅然:文字鋒利、奇妙、簡潔、時髦而且到位
《紅鞋》 上海譯文出版社
講述的是一個殺手和一個女孩的故事,其中紅鞋作為一個意象和依托貫穿全文始終,而且還有作者親自設計的以紅鞋為主題的諸多美妙嫵媚的圖片,與文字水乳般交融得恰倒好處。
《水仙已乘鯉魚去》 作家出版社
璟小時候奇胖,母親常冷嘲她的丑陋。11歲,奶奶、父親先后亡故,母親曼改嫁開畫廊的陸逸寒,住進桃李街3號。璟受到繼父及其兒子小卓的關愛。然而因受精神刺激,罹患暴食癥——常常突然無比饑餓,夜半跑去廚房狼吞虎咽吃下整個冰箱的食物。
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書單
1、《南方高速公路》作者:[阿根廷]胡利奧·科塔薩爾
胡利奧·科塔薩爾 (Julio Cortázar, 1914-1984),阿根廷作家,20世紀60年代拉美文學“爆炸”時期的杰出代表。在短篇小說創作上,他被稱為“幻想小說大師”。
《南方高速公路》描述了因車流被阻滯在高速公路多日,而形成的一個臨時微型社會里各色人等的心理群像。奇異、華麗又荒誕。
莫言說: 閱讀《南方高速》時,我的心情激動不安,第一次感覺到敘述的激情和語言的慣性,接下來我就模擬著它的腔調寫了《售棉大路》。這次摹仿,在我的創作道路上意義重大。
2、《死者》作者:[愛爾蘭]詹姆斯·喬伊斯
《死者》同樣是一本荒誕的短篇小說。書里講到了一名年輕男子在寒夜里佇立在他心愛的女人的屋后唱歌,年輕人思慕著這個女人,因在寒夜里為所愛的女人唱歌,得了風寒,最終死了。從此以后,故事里的女人一直被那個年輕人的歌糾纏著。故事情節簡單,卻讓讀者回味無窮,情節之外人物的精神歷程才最精彩。
3、《巨翅老人》作者:[哥倫比亞]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
莫言的書總有一種魔幻現實主義色彩,這與方面馬爾克斯的作品傳入中國有著必不可分的聯系,他們這代文學作家都或多或少的收到馬爾克斯的影響。在馬爾克斯的眾多作品中,對莫言影響最大的是《巨翅老人》。
馬爾克斯的作品離不開孤獨,《巨翅老人》同樣如此,和《百年孤獨》一樣,《巨翅老人》要表達的核心內涵仍然是孤獨,它講了一個荒誕怪異的故事。故事里的老人長著巨大的翅膀,這對翅膀臟兮兮、臭烘烘,長滿了寄生蟲。這是個老邁的天使,沒有人知道該怎么對待他。人們鄙視他。長期以來,他被人忽視、虐待,直到有一天,他掙扎著拍動起剛剛好起來的翅膀,飛走了。
4、《普魯士軍官》作者:[英國]戴維·赫伯特·勞倫斯
這本小說主要討論了等級制度、軍國主義、自我意識。小說主人公主要有兩位,上尉與他的勤務兵。一個上尉被自己手下勤務兵“某種自由自在的熱情”所激怒,他感受到了傳令兵身上的“年輕稚氣,充滿活力”,以及他的動作中“一種漠然無知卻又天生的穩當”。這種毫無原因的吸引令上尉心煩意亂,上尉訴諸于暴力,最終二人雙雙死亡。
莫言在談及這篇小說時候認為這篇小說是“有感覺”的,他說,我們所說的感覺就是指作家讓他小說中的人物,用全部的感官包括所謂的“第六感覺”去感知他自己的身體、內心、以及外部的世界。在這方面,勞倫斯的《普魯士軍官》為我們樹立的了一個精美的樣板。
5、《公道》作者:[美國]威廉·福克納
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是美國作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生于1897年9月25日(卒于1962年7月6日),被認為是美國南方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美國文學史上具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人物。
福克納以小說創作聞名于世,他一生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與12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15部長篇與絕大多數短篇的故事都發生在他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1949年因“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圣殿》《押沙龍,押沙龍!》《去吧,摩西》等。
6、《白凈草原》作者:[俄羅斯]伊萬·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杰出作家,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筆耕生涯中,創作了被譽為“藝術編年史”的六部長篇小說,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說、戲劇、散文詩等各種各樣體裁的作品,他的創作極大地豐富了俄國文學的寶庫,為俄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白凈草原》是屠格涅夫名著《獵人筆記》的一篇,在屠格涅夫的眼中,“到了早春時節,一切欣欣向榮,生機勃勃,天氣開始轉暖,冰雪開始消融了,透過積雪融化的水滴,已經聽得到泥土解凍的聲音,看得到小草鉆破土層的腦袋。”
這些溫柔而詠嘆的文字,是屠格涅夫對祖國赤誠的愛戀,這愛戀融匯在他對一切人的尊重、平視,他對自我的深刻反省,他對勇敢者的敬畏,他對自然的崇敬,甚至他對神力的膜拜。這里面有他對俄羅斯人民命運的關注,也有他對自己遠離祖國的痛苦和無奈的表達。文學是有故鄉的,每一個作者都在用一生去描繪他們的故鄉。如屠格涅夫的白凈草原,如莫言的山東高密鄉。
7、《鄉村醫生》作者:[捷克]弗蘭茨·卡夫卡
弗蘭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20世紀德文小說家。常采用寓言體,背后的寓意人言人殊,其作品很有深意地抒發了他憤世嫉俗的決心和勇氣,別開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紀各個寫作流派紛紛追認其為先驅。代表作:長篇小說《美國》《審判》《城堡》,短篇小說《中國長城的建造》《判決》《饑餓藝術家》。《鄉村醫生》講述了一位鄉村醫生夜間出診的離奇經歷。
8、《桑孩兒》作者:[日本]水上勉
莫言在《影響我的十部短篇小說》一書中,選入了水上勉描寫貧窮農村棄嬰風俗的《桑孩兒》,這其中包含了1980年代中國譯者的眼光與莫言的文學趣味。水上勉出生在西日本一個狹地方的窮山溝,那里的農民養不起孩子,嬰兒一誕生就被丟進桑園中的大坑里,如果嬰兒能活到第二天,就被抱回來撫養。這種死里逃生的孩子,當地叫做“桑孩兒”。
9、《鑄劍》作者:[中國]魯迅
大約七八歲時,莫言就開始讀魯迅了。他甚至專門出了本《讀魯雜談》來思考自己讀魯迅的幾個階段,在不同階段魯迅對他的影響也是不同的。然而最令他沉醉且印象深刻的還是《故事新編》,尤其是其中的那篇《鑄劍》,他對這個故事情有獨鐘,時時翻看。在莫言看來,這個故事給了他最初的靈感,讓他看到了文物的另一種形式。
“我最喜歡《鑄劍》,喜歡它的古怪”“我覺得《鑄劍》里面包含了現代小說的所有因素,黑色幽默、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等等都有”“感到渾身發冷,心里滿是驚悚。 ”
類似的言論數不勝數,但這絕對是對莫言影響力很大的一部小說,從小時候在哥哥課本上讀到到這大半輩子的多次重讀,每一次,這個故事都能帶給莫言不一樣的體驗。“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漸漸地我將黑衣人與魯迅混為一體,而我從小就將自己幻想成身穿青衣的眉間尺,我知道我成不了眉間尺,因為我是個怕死的懦夫……”
10、《燈塔看守人》作者:[波蘭]亨利克·顯克微支
亨利克·顯克微支(H.Sienkiewica),生于1846年5月5日,逝世于1916年11月15日,波蘭十九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身于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后,進入華沙高等學校語文系學習,后因不滿沙俄政府對學校的鉗制,憤然離校。1872年起起任《波蘭報》記者。主要作品有三部曲:《火與劍》、《洪流》及《渥洛杜耶夫斯基先生》、《十字軍騎士》、《你往何處去》、《在沙漠與荒野中》等。由于“他史詩一般的作品表現出的卓越成就”,獲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
波蘭人史卡汶斯基很早離開故鄉,他一生參加過多場戰爭,老了應聘做燈塔的看守人。他在孤島上開始了寧靜而簡單的生活,時常思念起故鄉來。一天,他收到了一本來自波蘭的詩集,美麗的詩篇使他心潮澎湃,哽咽不已。他一遍遍讀著詩集,直到睡去,直到夢里回到童年故鄉的懷抱……第二天,這位波蘭老人因為失職而被解雇,只好再一次踏上漂泊的旅程。貼身攜帶的是那本永遠割舍不下的詩集。
【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書單】相關文章: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感言09-30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傳記《加繆自述》05-24
各類好看的書單08-24
書單朋友圈語錄11-09
開年新春書單09-29
香港大學值得看的書單11-07
文學好書推薦暢銷書單08-29
第27屆臺灣金曲獎完整入圍名單09-29
朗讀者第十期書單11-08
社會科學暢銷好評推薦書單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