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心理學與生活書籍簡介

時間:2022-11-09 07:25:57 書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心理學與生活書籍簡介

  選擇《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的七大理由:

心理學與生活書籍簡介

  1.心理學基礎教材典范之作。《心理學與生活》首版于20世紀30年代,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理學界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是斯坦福大學等美國700多所院校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書。北京大學從1990年開始就將《心理學與生活》作為普通心理學的課程教材。

  2. 經典理論與科學研究的完美結合。《心理學與生活》不僅介紹心理學的經典理論知識,而且致力于利用堅實的科學研究來與心理學中的錯誤觀念作戰。《心理學與生活》的宗旨是: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同時關注這門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3. 享有盛譽的、絕搭的作者團隊。開創《心理學與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當代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而聞名于世,曾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被公認為“當代心理學的聲音和面孔”。“認知革命”無疑是當代心理學的主流,而擅長認知心理學的理查德·格里格的加入則是對津巴多社會心理學專長的重要補充。

  4.國內一流的譯者團隊。《心理學與生活》的翻譯工作由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學系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

  5.權威學術機構推薦。《心理學與生活》被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首推為普通心理學的引進版教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數百所高校將《心理學與生活》作為普通心理學課程的專用教材或參考讀物。

  6.貼近生活與實踐。《心理學與生活》生動流暢,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將心理學理論和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是一般大眾了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質的極好讀物。

  7.讀者好評如潮。2003年《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在國內出版中譯本,十余年來累計發行70余萬冊。《心理學與生活》在豆瓣上的近萬條評價中一半以上為五星,還有著近千條書評和書摘,深受讀者喜愛。在三大網店中有著一萬多條的評論。

  內容簡介

  《心理學與生活》是一部心理學經典教科書,心理學導論類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國及許多國家的心理學界都有著很高的知名度。美國ETS 將《心理學與生活》推薦為GRE 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書。開創這本書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學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而聞名世界,更因撰寫《心理學與生活》和主持電視系列片《探索心理學》而被譽為“當代心理學的聲音和面孔”。

  我國心理學界有不少教師多年來一直在用本書英文版作為教學用書。懷著對我國心理學基礎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和興趣各選取一部分,精心翻譯。正如王壘教授所言:“這部教材的翻譯是北大心理學系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心理學與生活》第16 版中譯本在國內出版的十余年來,累計發行70余萬冊,贏得了廣大心理學師生及普通讀者的喜愛和認可。她不僅伴隨著很多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走上了心理學的學習和職業發展之路,而且也幫助眾多普通讀者獲得了寶貴的心理學知識。

  《心理學與生活》首版于20 世紀30年代,半個多世紀以來,不斷與時俱進,力圖反映心理學新近的研究進展,同時保持其一貫的宗旨,即“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同時關注這門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可謂歷久彌堅,歷久彌新。作為一本包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和獨特教學方法的成熟教材,《心理學與生活》原書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余條詞匯及解釋組成的“專業術語表”,極具價值的2000余條“參考文獻”,以及近1000條的“人名和主題索引”等等,對于教學、研究和學習都是十分寶貴的,因此,在中譯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譯和保留了下來。另外,與心理學與生活教學配套使用的還有一系列豐富、獨特的教學輔助資料和工具,人民郵電出版社新曲線公司和培生教育出版公司合作,為使用本教材的教師免費提供主要課件。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本書貼近生活、深入實踐的獨特風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眾了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質的推薦讀物。

  作者形象地將學習《心理學與生活》的過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選擇她,相信你一定不虛此行。祝您好運!

  作者簡介

  理查德·格里格,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曾獲Lex Hixon社會科學領域杰出教師獎。在認知心理學研究領域有專長,是美國心理學會實驗心理學分會的會員。從《心理學與生活》這部經典教科書第14版修訂時開始,格里格成為該書的合著書。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當代著名心理學家,美國心理學會現任主席。40多年來,由于他在心理學研究和教學領域的杰出貢獻,美國心理學會特向津巴多教授頻發了Hilgard普通心理學終生成就獎。由他開創的《心理學與生活》這部經典教科書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心理學工作者。在這個全新修訂版中,津巴多主動讓賢,推舉格里格為本書作者,其大師風范令人肅然起敬。

  譯者簡介:

  本書的翻譯工作由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原心理學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完成,部分譯者介紹如下:

  王壘教授: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1月就職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995.9—1996.8 英國牛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1996.6—2003.12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主任。Clifton 領導科學講座教授(Chair Professor)(2002—)。慕尼黑大學人類研究中心研究員(2002—)。2005.1—2005.5 伯克利加州大學Freeman訪問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學Research Professor (2006.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非常規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指導專家成員。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工作壓力、職業枯竭示范研究主持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創新群體成員(PI)。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2001—2013)。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應用心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

  周曉林教授:現任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腦科學與認知科學中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心理學評議組成員,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

  目錄

  第1章 生活中的心理學

  第2章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3章 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第4章 感覺

  第5章 知覺

  第6章 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第7章 學習與行為分析

  第8章 記憶

  第9章 認知過程

  第10章 智力與智力測驗

  第11章 人的畢生發展

  第12章 動機

  第13章 情緒、壓力和健康

  第14章 理解人類人格

  第15章 心理障礙

  第16章 心理治療

  第17章 社會過程與關系

  第18章 社會心理學、社會和文化

  專業術語表

  參考文獻

  人名和主題索引

  前言

  中譯本序言

  心理學也許是現代生活中人們最廣泛涉及的主題,因為,其實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與行為支撐的。無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中的為人處世,都離不開心理學,都需要心理學的知識和幫助。

  人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問題,諸如,人的感覺是怎么工作的?人怎么能識別各種事物?人怎么能記住各種經驗?人是怎樣理解語言,又是怎樣組織和表達語言的?人是如何在信息加工的基礎上進行問題解決和決策的?所謂人那么有“個性”是怎么回事?人的情緒和“脾氣”又是怎么回事?人的所有行為都是有動機的嗎?人的意識是怎么回事?意識之外又有些什么?還有夢?人的智力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成分?怎么測量?對人的生活和工作的成功有什么意義……這些問題不勝枚舉。

  心理學所涉及的方面滲透于各個領域。例如,人在獨處和在群體中的行為為什么不一樣?人在社會環境中的行為為什么會千差萬別?受哪些因素影響?這些是社會心理學所關注的。人的這些心理與行為是怎么隨著年齡增長而發展的?其中哪些受環境影響,哪些由先天遺傳決定?這些是發展心理學要探討的。在這些心理與行為的發展中教育起什么作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這些規律促進和改善人的發展?人們怎樣才能學習、記憶得更有效?這些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人在工作中和家庭中的行為為什么不一樣?工作是為了什么?領導是怎么起作用的?怎樣使員工更努力地工作?這些是組織管理心理學要研究的。今天的工業設計如何使人更舒適更有效?從儀器儀表到工作環境怎樣設計才能使人的疲勞或傷害減到最小,效率達到最高?這些是工程心理學、勞動心理學關心的話題。人所不斷發展積累的心理與行為會如何影響人的經濟行為?不同的人投資決策會有什么不同?人的感知、態度、情感、認知以及人際互動如何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廣告是怎么起作用的?這些是經濟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在地球和在太空中的行為為什么不一樣?失重情況下人的心理和行為會有哪些變化?這些是航空航天心理學最關切的。運動員是怎么選拔和培養的?他們在比賽的瞬間如何能承受各種壓力?成績波動是怎么回事?運動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是可以控制的嗎?這些是體育心理學所研究的。人的美感是哪里來的?審美活動有哪些心理特征?藝術創造是天才的特權?普通人如何能培養藝術家的氣質和才干?這些是藝術心理學的領域。我們還可以舉出更多……總之,在人類活動的任何一個領域,都有心理學問題,都需要心理學!這體現了心理學的博大!

  有人總結說,世界有三大謎:物質起源之謎,生命起源之謎,意識起源之謎。心理學恰恰是探索關于意識起源之謎的科學,而且,由于這第三個謎很大程度又和前兩個有密切的關系,所以也使心理學成為一個更加龐大而復雜的領域,也是一個使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主題的領域。這體現了心理學的重要!

  科學心理學1879 年誕生于德國,但在20 世紀初中葉,它的中心就移到了美國。在今天的美國,有3000 多所大學有心理學學位教育,不少大學每年主修心理學的學生超過千人;全美每年授予博士學位人數最多的學科是心理學;書店里書籍最多最豐富的領域之一是心理學;社會對專業工作者需求最旺盛的領域之一也包括心理學……這體現了心理學這樣一個學科在一個發達工業國家里所具有的影響。

  我國心理學起步并不晚。1900 年在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就已經有《心理學概論》的課程。1917 年在北京大學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科學心理學實驗室。20世紀20—40 年代已有相當一批在國外學成回國的心理學家在國內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但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心理學在20 世紀中葉后相當一段時期的中國處于被擱置甚至被封殺的境地,這使得中國的心理學大傷元氣。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心理學得到復興。經過20 世紀最后20 年的努力,我國的心理學終于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目前國內設立心理學系的大學已達到約60 來所,是20 年前的15 倍!但總體來說,我國心理學仍相對較弱,在科學研究和教育實踐方面的積累仍很有限。心理學的基礎教育和普及成為我國心理學發展的最重要環節之一。而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優秀教材是關鍵。

  《心理學與生活》(Psychologyand Life)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里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 推薦為GRE 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也是被許多國家大學的“普通心理學”(General Psychology)課程選用的優秀教材。不僅如此,這本教科書寫作流暢,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學理論與知識聯系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使它同樣也成為一般大眾了解心理學與自己的極好讀物!

  教育部高教司為促進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迅速提高,多次倡議在一定條件下引用外版教材,體現了我國現代高等教育教材改革的重點思路。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也積極響應這一倡議,在國內推動引進外版優秀教材的工作,使得國際上真正優秀的高校教材能為我所用,加速我國心理學高等教育的提高。而這也正是《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教材翻譯出版的契機。

  我從1990 年開始就使用這部由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著名教授津巴多博士(曾任美國心理學協會主席)所寫的這部《心理學與生活》,作為我在北大心理學系講授“普通心理學”課程的教材,并一直跟蹤它的發展,斯坦福每出一個新的版本,我就跟進一個版本。2001 年我在夏威夷的一個國際會議上參加由津巴多教授組織的一個專題研討會,向他介紹了我們多年使用他的教材的情況,并建議翻譯出版中文本,他十分欣喜并表示支持。這促成了最后翻譯這本經典教材的決心。

  2002 年,我的好友,也是當年北大的同窗,多年從事出版工作的劉力先生幾經努力,完成了這部教材最新版的版權引進工作,使得我終于有可能實現多年來的想法。于是,這部經典的心理學教材,也是一部鴻篇巨制的翻譯工作正式全面啟動。可以說,《心理學與生活》這部教材的翻譯工作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的一項大型工程,也是北大心理學系歷史上少有的大動作。2003 年底,我召集系里部分教師開翻譯動員會,全系共有18位教授、副教授傾情出動,可以說,整個教材的翻譯是北大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沒有他們的通力合作和精誠奉獻,就沒有這部教材如此迅速地問世。特別是王甦教授雖年事已高、身體欠佳,仍欣然動筆翻譯本書第一部分“前言”,其精神令人感動。更令人悲痛的是,這竟然是王甦教授的絕筆。他自2003 年2 月完成序言的翻譯以來,一直身體不適,直至10 月3 日與我們訣別。這部教材的翻譯凝聚有他的心血,他對事業的熱愛和奉獻!我們也以此部教材的翻譯出版作為對他的永遠懷念。

  本書各部分的譯者依序為:前言,王甦教授;第1 章,王壘教授;第2 章,朱瀅教授;第3 章,沈政教授;第4 章,吳艷紅副教授;第5 章,韓世輝教授;第6 章,蘇彥捷教授;第7 章,包燕副教授;第8 章,耿海燕副教授;第9 章,張亞旭副教授;第10 章,楊炯炯副教授;第11 章,周曉林教授;第12 章,肖健教授;第13 章,王壘教授;第14 章,王登峰教授;第15 章,甘怡群副教授;第16 章,錢銘怡教授;第17 章,張智勇副教授;第18 章,侯玉波副教授;人名列表和術語表由王壘和潘瑩欣翻譯。特別要感謝北大心理學系的許多研究生們,他們作為教授的助手作了大量的基礎性或輔助性工作,為本教材的順利出版立下汗馬功勞。尤其要感謝新曲線公司的劉力先生,他在版權引進乃至最后清樣審定上花費了許多心血。還要感謝這部教材的編輯陳浩鶯小姐以及美術編輯陶建勝先生、排版制作李愛娟小姐,他們的工作使這部經典教材得到了最終的完美再現。

  王 壘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系主任

  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2003 年10 月于北京大學燕園

  媒體評論

  90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讀本科的時候,當時心理學教材并不多,沒有現在這么豐富,我們在系圖書館就發現了這本書,圖文并茂,思想前沿。2007年我回到北大心理系工作,在開設普通心理學這門課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選取一本最好的教材,把心理學的知識全面展示給大一的新生,于是就想到了《心理學與生活》。據我所知,在這本書的使用過程中,很多的老師和學生對她都有很高的評價。

  ——方方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

  津巴多先生不僅是偉大的科學家、心理學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的很多書籍在西方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理學后輩。我們很多學校在用《心理學與生活》作為教學參考書,同時也對我們社會、中國人民了解心理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她的覆蓋面非常廣,看這本書的人有各種各樣的階層。我作為教育部心理學教指委主任,有責任有義務推廣這樣好的教材,同時也希望我們國內的作者們也能寫出像津巴多先生這樣popular的著作。

  ——周曉林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津巴多編寫的《心理學與生活》是心理學的教課書和入門書的*選擇之一。不知道啥是心理學的同學,拿去讀讀。

  ——魏坤琳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最強大腦》節目嘉賓

  人的科學其實是關于生活的科學,這本書巧妙地把人的心理活動通過生活的方方面面演示出來,展示出來,讓我們體味,讓我們欣賞,讓我們探索,讓我們追究,所以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學的教科書。她的角度是新穎的,她的敘述是生動的,她的作者是偉大的,所以我是特別喜歡用這本書,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無論是在密歇根、伯克利,北大還是清華,都是我們老師非常喜歡的心理學教科書。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與東亞研究終身教授

  建議真想了解心理學的,請看《心理學與生活》,北大心理系精心翻譯,看了就能考心理學GRE,科普、備考一石二鳥。

  ——張侃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

  作為科普讀物的心理學專業課書籍,這本最詳細全面。非專業的人看了已經大概能明白心理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科學。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推薦語

  我的第一本心理學讀物是《心理學與生活》,“個人成長”必讀書籍。

  ——古典

  生涯規劃師,百萬暢銷書《拆掉思維里的墻》作者

  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豆瓣讀者

  對于一個對心理學感興趣,但是又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心理學的人來說,這本教材是非常合適的一本入門教材。包括書中的參考材料列表,心理學研究方法的介紹,心理學與生活的聯系案例,都會讓初學者感受到心理學不是那么神秘的,它就在我們身邊,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讀這本書,越讀,我的心境越平和。

  ——豆瓣讀者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以下摘自《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第14章“理解人類人格”的“生活中的心理學”專欄:

  為什么一些人會害羞?

  最近的調查發現:超過50%的大學生認為他們自己是“經常害羞”的人(Carducci&Zimbardo,1995)。他們中的許多人認為害羞是一種令人不快的狀態,與它所帶來的積極效果相比,它對人格和社會后果具有更多的負面影響。另外一群學生說他們有“情境性害羞”,而不是大部分學生所具有的“氣質性的害羞”。他們認為:如果他們在一定情境,比如:新奇、窘迫、社會壓力下(如看不到前途、單獨被拒絕或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被推上舞臺給大家表演),“好像”會感到害羞。研究者對成年人的害羞進行調查,卻驚奇地發現,那些“不害羞”的人在美國和其他受調查的國家中非常少(Zimbardo,1991)。

  害羞(shyness)可以界定為一種在人際環境中使人感到不舒服和壓抑的狀態,它影響了一個人的人際交往和是否能順利達到人生目標。害羞可能是緩慢的和氣質性的,作為一種人格特質起作用,是自我概念的核心。它可能是我們中的許多人到新環境后常感覺到的稍微有點沉默寡言和窘迫,但是它也可能會發展成為由于對人害怕而引起的極端恐懼(我們會在15章討論這一社會恐懼問題)。許多害羞的人同時也是內向的人;他們采用獨居的方式生活,沒有社會活動。其他一些是“外向性害羞”的人,在公共場合表現活躍但內心是害羞的,他們喜歡參加社會活動,也有社交技巧來有效地完成這些活動。但是他們仍然擔心別人是否會真正地喜歡和尊重他們(Pilkonis & Zimbado,1979)。

  為什么有些人害羞,有些人不害羞?其中一個解釋是天性。研究證據表明,大概有10%的幼兒“生來害羞”(Kagan,1994)。從一生下來,這些兒童在與不熟悉的人或環境接觸時,顯得不同尋常的謹慎和緘默。關于天性的問題,有一個更為復雜的解釋。在兒童期,一些人被嘲諷,并且由于一時失誤,成為大家取笑的對象。另外一些人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這些家庭認為“被愛戴”是在競爭中由于外表美麗或在活動中取得了成功帶來的結果。第三個解釋集中在文化上。

  害羞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中比例最高,這是對9個國家和地區研究的結果。最顯著的有日本和中國臺灣,最低在以色列(Zimbardo,1991)。這些不同,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文化所強調的內容不同所造成的。在這些亞洲國家里,由于社會活動中的失敗而屈從于權威,被認為是一種恥辱;而在以色列,由于冒險而被表面上責備一番,會被認為是一種鼓勵(Pines& Zimbardo,1978)。第四個原因或許來自美國最近出現的關于害羞普遍性的報告:年輕人都被電子產品包圍著,他們長時間獨自一人看電視、打電子游戲、網上沖浪和發電子郵件,由此產生了社會隔離,減少了與人面對面接觸的機會。過量使用網絡會使人們感到孤獨、隔離和更加害羞(Krautetal.,1998; Nie&Erbring,2000)。

  當害羞變得更極端化時,就會迫使人們的生活發生進一步的變化,使得一個人將其社會快樂最小化,使其社會不適和隔離感最大化。這里有幾個給害羞學生的簡單原則和策略,希望你們深入地思考,并嘗試去做(見Zimbardo,1991):

  ◆ 要意識到,并不只有你一個人感到害羞。每一個你見到的人可能都會比你更害羞。

  ◆ 即使存在著遺傳因素,害羞也是可以改變的。但是這需要勇氣和毅力,就像你要改變一個存在了很久的習慣一樣。

  ◆ 嘗試對你所接觸到的人微笑,并與他們進行目光的接觸。

  ◆ 與別人交談,大聲說話,用最清晰的聲音,特別是當你說出你的名字或是詢問信息時。

  ◆ 在一個新的社會環境中努力使自己第一個提出問題或是發表觀點。準備一些有趣的東西去說,第一個去說。每一個人都會欣賞“破冰者”,以后也就不會再有人認為你害羞了。

  ◆ 永遠不要小瞧你自己。相反,想一下為了達到你想要得到的成就,下一步你要采取怎樣的行動。

  ◆ 注意要使別人感到舒服,特別是當你尋找其他害羞者時。這樣做會降低你的自我意識。

  ◆ 在你去通常會使你感到害羞的地方之前,練習沉思,放松,使思想集中到理想的狀態。

  如果你是個害羞的人,我們建議你采用上述辦法,一些學生采用了這些方法,已經從害羞的桎梏中擺脫出來,生活中充滿了新的自由。這是把一些簡單的心理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并確實有所收益的例子。如果你不害羞,可以鼓勵那些害羞的朋友和家庭,鼓勵他們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Henderson&Zimbardo,1998)。

【心理學與生活書籍簡介】相關文章:

seo入門書籍簡介09-23

哈姆萊特書籍簡介08-07

擺渡人書籍簡介12-13

心理學書籍03-06

關于書籍之風俗通義的簡介08-05

心理學書籍下載08-08

人格心理學簡介02-21

適合教師讀的書籍簡介09-12

心理學書籍免費下載08-08

自學心理學書籍推薦07-2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平县| 大英县| 黎城县| 读书| 阳新县| 成武县| 璧山县| 肥东县| 信宜市| 泸定县| 锡林郭勒盟| 班戈县| 聂拉木县| 陇西县| 平顶山市| 夹江县| 长治县| 乌拉特中旗| 北安市| 克山县| 松溪县| 敖汉旗| 新竹市| 富川| 米脂县| 垫江县| 卓资县| 青海省| 西林县| 临海市| 收藏| 井冈山市| 康平县| 宁强县| 邓州市| 大兴区| 绵阳市| 卫辉市| 饶阳县| 米易县|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