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精選7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對手抄報很是熟悉吧,手抄報需要巧妙設計,精心安排。你所見過的手抄報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大全,歡迎大家分享。
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 篇1
地震是什么
地震是地下巖層受應力作用錯動破裂造成的地面震動,同臺風、暴雨、洪水、雷電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
地震是自然災害之首惡。地球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500萬次地震,絕大多數地震因震級小,人感覺不到。其中有感地震約5萬多次,造成破壞的地震近千次,7級以上造成巨大破壞的僅十幾次,且大多發生在人煙稀少地區。
地震震動的發源處稱為震源;地面上與震源正對著的地方,叫震中;
地面上其他地點到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距;
從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離,叫震源深度。
在學校怎樣避震 ——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中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
中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本世紀以來,中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中國地震活動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于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余人喪生,占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
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
①臺灣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
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
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我國的臺灣省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于相關的地震帶上。中國地震帶的分布是制定中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重要依據。
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 篇2
一、面臨地震,如何做好防震減災?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
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內,如離門窗較遠,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是較安全的。另外,也可以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暫避。躲過主震后,應迅速撤到寬敞的戶外。撤離時注意保護頭部,最好用枕頭、被子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
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外空曠的地方,這是最慶幸的事情。如果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最好將手或皮包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盡可能做好自我防御的準備。并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桿和圍墻、狹窄巷道等。
地震會有層出不窮的次生災害發生,每個人應根據不同情況,審時度勢,采取靈活的應急對策。
二、發生險情時,如何救助?
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應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煙塵嗆悶窒息,還應盡可能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品,最好朝著有光線的地方移動。無力脫險時,盡量減少氣力的消耗,堅持時間越長,得救的可能越大。此外,外面的人廢墟下的聲音不容易聽見,因此要等到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救或敲擊墻壁等。
營救他人時應先確定傷員的頭部位置,使頭部先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的塵土,再使胸腹部暴露,不要強拉硬拽。如有窒息,應及時施以人工呼吸。
地震時如何進行個人防護?
當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動時,切記最大的'危害是來自掉下來的碎片,此刻,要動作機靈的躲避。
1、在房屋里,則趕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書桌、工作臺、床底下。單元樓內,可選擇開間小的衛生間、墻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氣管道的支撐,減小傷亡。對于戶外開闊,住平房的職工,震時可頭頂被、枕頭或安全帽逃出戶外,來不及時,最好在室內避震,要注意遠離窗戶,趴下時,頭靠墻,使鼻子上方雙眼之間凹部枕在橫著的雙臂上面
,閉上眼和嘴,用鼻子呼吸,一般來說,不要跑出建筑物,最好就近找個安全處躲避,待地震后,如果需要疏散,再沉著離開。
2、地震時,門框會因變形而打不開,所以在防震期間,最好不要關門。夜間地震時,要爭分奪秒向安全地方轉移,不要因尋找物品和穿衣而耽誤時間,如有可能,要立即拉斷電源,關閉煤氣,熄滅明火。照明最好用手電筒,不要用火柴、蠟燭等明火。
3、地震時,如已被砸傷或埋在倒塌物下面,應先觀察周圍環境,尋找通道,千方百計想辦法出去。若無通道,則要保存體力,不要大喊大叫,要靜聽外面的動靜,如聽到有人走過的聲音,可敲擊鐵管或墻壁使聲音傳出去,以便救援。同時要在狹小的空間里,尋找食物維持生命。
例一:1970年青海共和發生了一個7。0級地震,監獄倒了,幼兒園也倒了。營救人員在清理幼兒園時發現一個阿姨抱著七、八個孩子全都死在那兒,可傍邊的桌子下面全都是空的。應該說這個阿姨是個好阿姨,她不是仍下孩子自己跑了。她要保護孩子,結果被掉下的天花板壓死了。如果她讓孩子們鉆到桌子底下,悲劇則可以避免。
例二:1994年9月16日臺灣海峽發生7。3級地震,波及福建省,在死亡的 800多人中,竟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中小學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防震減災常識,在地震面前驚慌失措,竟相奔逃而導致摔倒踩傷或跳樓致殘。
例三:1996年9月13日臺灣海峽7。3級地震,閩南地區的漳州做得比較好,地震時是下午三點多鐘,學生們正在上課,老師們說,地震了,你們趕緊躲到桌子底下不要動,等到地震停了后,再叫同學們趕緊撤出教室,結果沒事。同樣這個地震在廣東另一個地方,地震時學校使勁地敲鐘,上千名學生奪門而出,傷掉將近一千人。這說明地震知識宣傳不能小看。
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 篇3
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一般指巖石圈的天然震動。它同臺風、暴雨、洪水、雷電等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 500多萬次,其中人能感覺到的有5萬多次, 能造成破壞性的5級以上的地震約1000次, 而7級以上有可能造成巨大災害的地震約十幾次。
二、什么是地震震級:
震級是地震強度大小的度量,它與地震時所釋放的能量多少有關。
三、什么是地震烈度:
地震發生后,地震波傳播到地面,會對地面 各種物體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現象,通常把地震對地面所造成的破壞或影響的程度叫地震烈度。它的大小受震級大小、震源深淺、離震中遠近及當地工程地質條件等因素的影響。一次地震,震級只有一個,但烈度卻是根據各地遭受破壞的程度和人為感覺的不同而不一樣。
四、地震有哪些種類:
地震有多種分類,按成因可分為四種:
(一)構造地震,指由于地殼運動引起地殼構造的突然變化而發生的地震,即人們平常所說的地震。世界上絕大多數(80%—90%)地震以及所有的強烈的地震都屬于構造地震。
(二)火山地震, 由火山活動時巖漿的沖擊或熱應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約占7%左右,一般震級小,破壞面不大。
( 三 )陷落地震,由于土層和巖石頂部崩塌陷落如礦井和溶洞下塌等而引起的地震,約占3%左右,震級很小
五、我國地震災害的特點:
地震對地面建筑物的破壞,主要是由地震力通過地震波起作用,即縱波地震力使建筑物上下顛簸,引起建筑物的縱向結構松動,隨后橫波地
震力再使建筑物發生水平晃動,引起橫向結構損壞。我國地震災害具有六個特點:
一是分布范圍廣;
二是次數多;
三是強度大;
四是震源淺;
五是危害大;
六是潛在威脅大。
六、地震發生前有哪些前兆:
大量地震觀察事實表明,破壞性地震之前是有預兆的。人的感覺直接覺察到的'各種前兆現象,主要有動物生活習性和行為的異常表現;井、泉、河水異乎尋常的漲落變化;地下深處突然傳出來的隆隆巨響;晴朗夜空出現雷雨閃電不同的彩色光象;花卉、樹木不合時令的開花結果;天氣氣候反常的冷、熱、風、雨、霧、電等。
七、地震前看到地光怎么辦?
一些大地震發生前,從地面到天空常常出現 不同顏色的閃光,即地光。這是一種地震立即發生的信號,應趕緊避震。地光無固定形狀,條、片、柱、帶、球狀皆有,五光十色,以藍、白、紅色居多。
八、地震前聽到地聲怎么辦?
地聲是普遍存在的臨震征兆。一般是由于地下巖石破裂、斷裂而產生的。地聲的特征有的象雷聲、炮聲、機器轟隆聲;有的象狂風呼嘯聲、撕布聲……
發現動物行為異常怎么辦?大地震發生前,有些動物行為異常,這已為古今歷次地震所證實。但動物行為異常除了是地震前兆外,環境變化、動物本身生理、疾病也能引起異常,要綜合分析,及時向地震部門報告。
十、見到井水異常怎么辦?
地震前,有的井水急劇上升甚至溢出井口;有的突然下降,甚至井干見底;有的井出現翻花、打旋、冒氣泡、漂油花以及發渾、變色、變味等現象。應及時報告地震部門。
十一、地震前應做什么準備?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傾倒砸人;家具物品擺放做到“重在下,輕在上”。
人口密集區要確定和熟悉疏散線路。
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十二、地震來了怎么辦?
假如正在教室里上課,可以先躲到課桌底下,等震后再轉移!
假如正在商場,可以蹲在牢固的柜臺或柱子旁,千萬別擠進人流!
假如已經在人流中,可以雙手抱胸保護自己,千萬站穩別摔倒!
十三、地震時怎么避險?
不要跳樓逃生
1984年南黃海發生地震,南京、揚州一帶有近百名學生跳樓逃生,結果大都摔傷了。
不要擁擠逃生
1994年臺灣海峽地震,廣東沿海地區一些中小學生驚慌外逃,互相擠踩,造成傷亡。
可以躲到開間小、管道多的房間里去,如廚房或廁所。
十四、地震發生后怎樣自救?
當你正在外邊時,應該跑到空曠的地方去。
幸運逃出的人,應該等余震過后再回屋救人,或搶救財物
如果被埋壓,應該保持體力。當聽到外邊有人時,應該用力敲擊或高聲呼救。當你不幸被埋壓時,應該盡量向有水的地方轉移。如果身邊有水和食物,應該盡量節約,爭取維持更長的時間。
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 篇4
1.讓校園遠離災害讓學生安全成長
2.群策群力防震減災,同心同德利國惠民。
3.減輕災害共創和諧
4.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心系災民奉獻人民!
5.防災減災手牽手,和諧中國心連心
6.普及防震知識,提高減災意識
7.全面推進防災減災知識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
8.加強防災減災,共建平安山西。
9.震害無情人有情,有災就要人幫人。
10.全民動員防災,人人參與減災。
11.眾志成城抗震救災重建家園!
12.居安當思危,防災人為先。
13.防震為先,內化于心;減震為本,外踐于行。
14.防震減災手牽手,美好生活心連心。
15.防災事關你我他,減災利國又利家
16.向戰斗在抗災一線的所有醫務人員、人民子弟兵致以崇高敬意!
17.防災減災,從我做起
18.盡管無法阻止地震發生,但可盡量減輕震災損失!
19.防震減災,關愛生命
20.讓我們團結奮進,互相溫暖,無所畏懼!
21.防災減災系萬家,關愛生命靠大家
22.加強防災減災,共建和諧山西。
23.預防災害從頭抓,大難臨頭不用怕。
24.積極行動起來踴躍為地震災區人民捐款!
25.群策群力防災減災,同心同德共建和諧
26.全民攜手抗震救災!
27.向抗災救災的英雄們學習!
28.但愿千日平安無震,不可一日疏于防災。
29.防震重在教育,減震重在保障。
30.預防有條有理拒災害,治理有策有效鑄和諧。
31.防震減災人人參與,和諧社會家家收益。
32.防震宣傳進萬家,平安相伴你我他。
33.普及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34.加強地震安全,共建美好家園
35.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36.天災無情人有情,大愛無疆傳真情。
37.防震減災須抓好,社會安定最重要。
38.防災減災,構建和諧
39.樹立防震意識,增強防震技能。
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 篇5
1、采取行動降低你周圍的`災難風險。
2、防震減災,從我做起。
3、掌握地震科學知識,遠離地震謠言。
4、大力普及防震減災知識,提高社會抵御災害的能力。
5、減災知識帶入校園,家庭和社會更安全。
6、抗震宣傳深入千家萬戶,平安伴你我他。
7、普及防震知識,弘揚減災文化。
8、大家都要注意防震減災,幸福的社會成千上萬。
9、家庭事務,國家事務和世界事務,防震減災是大事。
10、防震減災任重道遠,全民攜手保平安。
11、希望一千天不要地震,一天不要疏忽防災。
12、防震減災要貫徹預防與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13、防震減災實踐,和諧幸福可見于心。
14、心中有地震計劃,做好保平安的準備。
15、學習防震減災知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6、同心同德,共同預防地震,減少災害,利國利民。
17、防震減災攜手并進,攜手共創美好生活。
18、自然災害無情,防震減災要先行。
19、財富積累艱辛,不當地震無事。
20、加強防震減災法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法治保障能力。
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 篇6
1、地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地震時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面或旁邊、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
2、身體應采取的姿勢: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3、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走安全通道。
4、學校避震,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5、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
6、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注意震后的衛生防疫管理。
7、家庭避震,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室內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炕沿下、堅固家具附近;內墻墻根、墻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8、公共場所避震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墻壁或柵欄處。
(1)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書包等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去后,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2)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選擇結實的柜臺、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邊,以及內墻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柜臺;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9、戶外避震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下。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廣告牌、吊車等。避開其他危險場所:如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危墻,雨篷下、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
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 篇7
(1)在室外活動的人們,要迅速環顧四周,根據所處的位置,快速轉移到安全地帶,要遠離建筑物,特別不要進入建筑物取物或救人。安全知識
(2)在街道上的行人,要迅速離開電線桿、路燈、變壓器、煙囪、高大建筑物等危險設施、設備和圍墻、狹窄通道等。
(3)在過街橋或立交橋下的行人,要迅速遠離橋下,跑到開闊的'地方,或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近處有利地點躲避。
(4)行使中的司機,要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緩慢的逐漸剎車,停靠在路邊或寬闊地,車上的乘客要抓住車中的座椅,或就地蹲下,抓住其他牢固的物件。
【防震減災手抄報資料】相關文章:
防震減災手抄報內容05-11
防震減災黑板報資料內容07-04
小學生防震減災知識手抄報03-13
防震減災報告02-04
防震減災心得10-21
防震減災征文11-15
防震減災課堂的心得02-24
防震減災名言警句10-15
防震減災標語口號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