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環保手抄報資料及圖片
環保是人類一生的主題,我們不管成為什么樣的人都要保護環境,以下是小編搜索整理一篇環保手抄報資料及圖片,一起來看看吧!
環保手抄報圖片一
環保手抄報圖片二
環保手抄報圖片三
環保手抄報圖片四
環保手抄報圖片五
環保手抄報圖片六
環保手抄報圖片七
環保手抄報圖片八
環保手抄報圖片九
環保手抄報圖片十
環保手抄報圖片十一
環保手抄報圖片十二
環保手抄報圖片十三
環保手抄報圖片十四
環保手抄報圖片十五
環保手抄報圖片十六
環保手抄報圖片十七
環保手抄報圖片十八
環保手抄報圖片十九
環保手抄報圖片二十
環保手抄報資料:中國環保
經濟是基礎,但經濟增長并不簡單等同于社會進步,它與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環境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沒有良好生態環境,就沒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就沒有人民生活質量改善,就沒有人民全面小康與現代化。環保已經成為今天我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決定性的基礎,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環保正逐
環境問題一直是舉國上下關注的焦點,面對頻發的自然災害、屢治不禁的污染事故,“恐釀大禍”并非是危言聳聽。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們的環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中國環境污染已是觸目驚心:全國500多座城市中,還有不少大氣質量未達到一級標準;中國近3億農民喝不到干凈的水;噪聲污染普遍超標,全國還有相當數量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中。
環保部副部長潘岳于2006年所發表的一次講話曾引述癌癥專家指出,中國每年超過兩百萬人死于癌癥,其中70%跟污染有關。世界銀行7月發表了一份《中國污染的代價》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污染每年造成70多萬人非正常死亡,其中空氣污染每年導致大約39萬4千人死亡,中國農村地區的水污染每年致使大約6萬6千人死于嚴重腹瀉、胃癌、肝癌和膀胱癌。另外,燃煤和食用油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每年使大約30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
近憂未解,遠慮逼近。由于氣候變暖,近50年來,中國海平面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平均速率。海平面的持續上升對中國社會和經濟造成了嚴重危害。而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國受危害最嚴重的地區。海平面上升導致風暴潮災害頻繁發生。
環保手抄報資料:環保宣傳語
1、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2、保護環境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
3、實施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4、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5、保護藍天碧水。
6、建設美麗的邊疆,愛護我們的家園。
7、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環境意識。
8、保護環境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責任。
9、環境保護從我身邊做起。
10、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11、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12、破壞環境就是摧毀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13、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荒漠化,減少土壤侵蝕。
14、環境與人類共存、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
15、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16、保護戈壁灘植被,防止粉塵污染,保護大氣。
17、環保不分民族,生態沒有國界,請加入演員行列,今天節約一滴水,為子孫后代留下一滴熱血。
18、地球上的健康并不是人類健康和自然重建的和諧,與地球調和的`垃圾是垃圾,垃圾是資源。
19、用行動保護家,用熱血灌溉大地。
20、生態環境中的消費限制損害范圍,可以承受歷史上的傷害,保護環境,永遠工作。
21、垃圾回收,保護地球,舉手之勞,參與環保。
22、撿舊垃圾分類傳統,弘揚綠色文明新風尚。
23、如果人類不能與其他物種共存,它們就不能與地球共存。
24、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保護環境是每個地球村民的責任。
25、你的星球需要你,聯合起來應對氣候變化!
26、人人為環保環保環保為人人
27、人人關心環境質量人人參與環境保護
28、珍惜資源永續利用
29、保護環境光榮污染環境可恥
30、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環境保護
環保手抄報資料:針對中國生態環境的主要對策
(1)建立健全生態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制定有關生態保護、遺傳資源、生物安全、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法律,制定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礦山生態恢復、生態脆弱區評估、自然保護區管理評估、生態旅游管理等法規和標準。把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納入國家法制化管理體系之中,加大對重點區域和流域的重大生態破壞案件的查處力度。
(2)制定和完善生態保護經濟政策
將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損失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引導社會經濟發展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轉到注重經濟、社會、環境、資源協調發展上來,建立生態保護經濟政策體系。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下游對上游、開發區域對保護區域、受益地區對受損地區、受益人群對受損人群以及自然保護區內外的利益補償,積極探索建立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共享機制。
(3)構建生態系統監測體系
建立并逐步完善生態系統監測網絡。 加強對重點生態系統的科學研究, 開展生態系統脆弱區和敏感區的監測, 建立生態監測和預警網絡, 提高生態系統監測能力, 在此基礎上對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價。優先建立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狀況監控系統,建立重大生態破壞事故應急處理系統。
(4)加大生態保護和建設的投入
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合理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不斷拓展生態保護和建設投融資渠道。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參與生態保護和建設。建立健全生態審計制度,對生態治理工程實行充分論證和后評估,確保投入與產出的合理性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5)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宣傳教育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努力營造節約自然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輿論氛圍。加強對各級領導決策者的培訓,開展全民生態科普活動,提高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6)大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積極引進吸收國外資金、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提高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技術 和管理水平。積極參與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荒漠化防治、濕地保護、臭氧層保護等國際公約,履行相應的國際義務,維護國家環境與發展權益。建立環境風險評估機制和監控體系,嚴格防范污染轉入、廢物非法進口、有害外來物種入侵和遺傳資源流失。
環保手抄報資料:環保背景
土壤遭到破壞。
據參考消息報道,110個國家(共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御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化肥和農藥過多使用,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有毒塵埃降落,泥漿到處噴灑,危險廢料到處拋棄,所有這些都在對土地構成一般來說是不可逆轉的污染。
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溫室效應。
據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計,海平面將升高,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如孟加拉國、中國沿海地帶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都將被水淹沒。氣溫的升高也將對農業和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
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由于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污染,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導致了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因為一些物種的絕跡會導致許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藥品的分子歸于消失,還會導致許多能有助于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于消失,甚至會引起瘟疫。
森林面積的減少。
熱帶地區國家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億公頃森林消失了。按照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東南亞國家就再也見不到一棵樹了。
淡水資源受到威脅。
據專家估計,從下個世紀初開始,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期缺水。請記住,我們不能造水,我們只能設法保護水。
化學污染。
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于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作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態系統的冰蓋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機化合物、那些重 金屬、那些有毒產品,都集中存在于整個食物鏈中,并最終將威脅到動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癥,導致土壤肥力減弱。
混亂的城市化。
到本世紀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將達21個,大城市里的`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惡化:擁擠、水被污染、衛生條件差、無安全感—— 這些大城市的無序擴大也損害到了自然區。因此,無限制的城市化應當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海洋的過度開發和沿海地帶被污染。
由于過度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靠攝取海產品蛋白質為生的窮人面臨著饑餓的威脅。集中存在于魚肉中的重金屬和有機磷化合物等物質有可能給食魚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沿海地區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擠在離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這種人口擁擠狀態使常常很脆弱的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空氣污染。
多數大城市里的空氣含有許多取暖、運輸和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威脅著數千萬市民的健康,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氣體主要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
極地臭氧層空洞。
盡管人們已簽署了蒙特利爾協定書,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兩個極地的上空仍再次形成臭氧層空洞,北極的臭氧層損失20%到30%,南極的臭氧層損失51%以上。
環保手抄報資料:環境保護的意思
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防止自然環境的惡化。包括:對青山、綠水、藍天、大海的保護。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礦)濫伐(樹)、不能亂排(污水)亂放(污氣)、不能過度放牧、不能過度開荒、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不能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等。
對人類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
使之更適合人類工作和勞動的需要。這就涉及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學、衛生、健康、綠色的要求。這個層面屬于微觀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覺行動,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規作保證,依靠社區的組織教育來引導,要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齊抓共管,才能解決。
對地球生物的保護
物種的保全,植物植被的養護,動物的`回歸,生物多樣性,轉基因的合理、慎用,瀕臨滅絕生物的特別、特殊保護,滅絕物種的恢復,棲息地的擴大,人類與生物的和諧共處,不欺負其他物種等等。
這3個層面的關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側重而又統一的。3者并不矛盾、更不對立。
作為公民來說,我們對于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就是直接地保護了自然環境;我們破壞了居住、生活的環境,就會直接或間接地破壞自然環境。
作為政府來說,既要著眼于宏觀的保護,又要從微觀入手,發動群眾、教育群眾,使環境保護成為公民的自覺行動。
環保手抄報資料:中國生態保護的概況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分布最多的國家之一,荒漠面積 263.6 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 27.5%。集中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區。由于荒漠植被的過量利用和內陸河上游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荒漠植被和荒漠區綠洲的生態退化。中國城市綠地面積不斷擴大。截至 2004 年底,全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 31.6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 7.39 平方米。但中國城市水資源短缺,城市綠地面積小、功效差等問題依然存在。全國仍有 76 個城市人均公共綠地不足 3 平方米,有 36 個城市綠化覆蓋率不足 10%。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把防治農村環境污染、改善農村環境作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但農村“臟、亂、差”的現象仍然存在,生產、生活污水隨意排放,廢物、垃圾亂堆亂放,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污染等問題比較突出。
生態功能區劃
為科學確定不同區域的生態功能,明確對全國的生態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的區域,指導資源合理開發與保護,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在組織編制《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依據區域主導生態功能,劃分為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護、洪水調蓄、農業發展和城鎮建設等七類生態功能區。根據生態功能極重要區和生態極敏感區的分布,提出了陸域生態功能保護重點區域,作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優先地區。
自然保護區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最重要、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截止全國共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 2349 處,面積 150 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 15%,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65 處,89.4 萬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類型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功能比較健全的全國自然保護區網絡。全國 85%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40%的天然濕地、20%的天然林、絕大多數自然遺跡、85%的野生動植物種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特別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都在保護區內得到了有效保護。為了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針對自然保護區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制定了有關自然保護區管理的政策、法規和規章,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家環保總局等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防止不合理的資源開發和建設項目對自然保護區產生影響和破壞,查處了一些破壞保護區的違法開發活動和案件;推進各自然保護區的劃界立標和土地確權工作,明確邊界和土地權屬;建立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支撐體系,開展宣傳教育,發揮保護區的多種功能;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國外自然保護區管理先進理念和模式;積極爭取國外項目資金,加強了機構建設和管理人員培訓,著力提高管理能力和管護水平。
生態功能保護區
建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是中國生態保護的一項新舉措。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以保護區域主導生態功能為目的,實行限制開發,兼顧區域經濟發展,通過規范管理,以管促治,合理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等多種措施,有效減輕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壓力,預防和控制各種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導致生態功能的退化。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對于防止和減輕自然災害,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和地區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00 年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建立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和恢復區域生態功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將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作為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任務。《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將保持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作為中國環境保護的目標。近幾年來,國家環保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積極推進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一是在江河源頭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水土保持區、江河洪水調蓄區、防風固沙區和重要漁業水域等重要生態功能區,開展了東江源、洞庭湖、秦嶺山地等 18個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試點工作。同時,河北、山西、山東、江蘇等省還開展了地方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工作。二是國家環保總局會同有關部門正在編制《國家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2006-2020 年)》。該規劃將統籌安排中國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布局和建設,對指導和推進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維護中國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環保手抄報資料:生態開發與保護
水資源開發生態保護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全國有 17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用水定額,實行計劃用水;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已達到3.2 億畝。2000-2004年,全國農田實灌面積用水量畝均減少 29 立方米, 降低 6.1%; 萬元 GDP 用水量減少211立方米,降低34.6% 。 加強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開展了怒江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瀾滄江中下游、四川大渡河、雅礱江上游、沅水流域等流域開發利用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積極推動水電建設的有序發展,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電力發展方針由積極開發水電調整為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
礦產資源開發生態保護
2003 年 12 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礦產資源政策》白皮書,提出了“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的要求。2004 年,國家環保總局、國土資源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聯合開展了全國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專項執法檢查;檢查礦山企業 52414 家,關停、取締 16413 家。
2004 年,國家投入資金 4.06 億元開展礦山環境治理,恢復治理面積 27435公頃。2005 年,中央財政安排礦山治理項目資金 7.53 億元,并進一步開展了礦山公園的建設和省級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編制工作;至今共批準國家礦山公園28個,為礦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起到了示范作用。
旅游資源開發生態保護
2001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通知》,把加強旅游資源開發的生態保護作為促進旅游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加強了對旅游資源開發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05年,國家旅游局、國家環保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旅游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結合重點流域、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強化了旅游區的.環境管理,對一些旅游區的規劃與開發建設項目開展了環境影響評價,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關停、搬遷、限期治理了一批風景旅游區的污染企業。
生物多樣性保護
中國于 1993 年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 ,迄今已提交3 次國家履約報告,制定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 、 《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 、 《國家生物 安全框架》等國家戰略。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工作協調組已有22 個成員單位,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定期組織召開履約工作組會議, 研究制定國家履約計劃,開展國際合作項目,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促進《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履約進程。加大生物多樣性的社會宣傳力度,在每年的 5 月 22 日紀念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期間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形成了保護生態、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良好社會氛圍。
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 《關于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通知》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17 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成員單位,開展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重點調查,完成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執法檢查,組織編制了《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 。
2005 年 9 月 6 日,中國正式成為《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締約國。2003年國家環保總局與中科院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各部門相互協同,共同制定了外來入侵物種環境應急方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生物物種環境安全應急預案。
環保手抄報資料:生活環保小方法
1、關閉水龍頭
2、一水多用
3、把可樂瓶放在馬桶水箱里。
4、少用洗滌劑
5、不要讓電視機處于待機狀態很長時間。
6、用溫水做飯
7、爭做公共汽車或自行車比賽。
8、選購綠色食品
9、無磷洗衣粉的選擇
10、買充電電池
11、拒絕外包裝
12、自己買菜籃子
13、少用一次性餐具
14、充分利用白紙,盡可能使用再生紙。
15、在家里設置三個分類垃圾筐
16、每月賣一次廢塑料廢品、廢紙、廢玻璃、金屬
17、拒食野生動物、拒用野生動物制品
【環保手抄報資料及圖片】相關文章:
環保手抄報的相關資料及圖片07-07
小學生環保手抄報資料及圖片07-19
學雷鋒手抄報資料及圖片09-23
元旦手抄報資料及圖片08-02
防溺水手抄報資料及圖片07-19
消防安全手抄報資料及圖片參考08-03
2014安全法制手抄報資料及圖片08-04
關于元宵節的手抄報資料及圖片07-07
關于父親節的手抄報資料及圖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