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習教師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實習教師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習教師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1
實踐對象:xxxx中學初中部二年級學生(該學生成績較差)
實踐目的:主要是輔導其完成暑期作業中的英語部分,并借此對該生二年級所學英語作復習、鞏固、提高,使其對即將學習的三年級的知識作初步了解,為三年級的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鋪墊。
實踐時間:20xx年7月12日至20xx年7月25日
實踐過程:在整個過程的起初的兩三天里,我并未貿然進行實質性的教學活動。我首先翻閱了該生一學期的作業及考試試卷,又向其家長了解了一些情況,我對該生的基本情況有了初步掌握:該生基礎較差。單詞,句型,語法,這些最基本的方面都比較薄弱。
在此,并沒有一一列舉每天的過程及感受,只是列舉了比較有特點的幾天。如下:
20xx年7月12日:第一天,第一次去給那小男孩上課的情形依舊歷歷在目,我破例地早早起了床,雖離上課還有一個小時,可我早已整裝待發。前一晚,我甚至興奮得失眠。一路上我的心砰砰直跳,是緊張還是興奮,我自己都分不清了,只記得心里不住的對自己說:“第一份工作,好好干,加油!”全力的投入,兩個小時的時間,講解完成了5頁的內容,另外有補充很多的句型跟單詞,感覺相當有成就感。但是現在想想,只是自己很單純的在講,沒有注意到之間的互動,有點在演獨角戲的感覺,大概還是經驗不足吧。
20xx年7月15日:后面的題目中陸續的有出現前面講解及補充過的內容,但是小孩子卻一問三不知,很茫然的樣子。然后領他翻前面對應的題目,旁邊赫然有我標的注釋。問他為什么,他解釋說看不懂我寫的東西。有點泄氣了。
20xx年7月16日:經過反復的思考,既然我寫的東西看不懂,我就試著引導他自己添加重要的語言點。吸取教訓,主動的詢問他有什么地方不懂,有什么意見。他提出我講解的太快,跟不上我的進度。雖然有些不太開心被人指出不足,但還是比較虛心的反思了下。我試著的放慢速度,并囑咐他要常常翻翻看看。
20xx年7月18日:這兩天在補充講解到重要句型的時候,嘗試著互動交流。教他例句,試著引導他自己翻譯句子,并且自己編些例句。借此,希望他能夠逐漸培養起學習英語的自信。同時中間有穿插些名人事例啊,有趣的傳說,字謎游戲等,讓他感到其實英語很有趣,試著培養他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0xx年7月22日:試著提問前面的內容,結果仍然不太清楚。有些急了,但是想到為人師嘛,于是我耐住性子,跟他一起翻注釋,一起記憶,同時提醒些技巧之類。每天劃出些重要的句法,單詞交代他背誦,并且第二天的時候講解部分中穿插著提問。
20xx年7月25日:這幾天通過提問發現他掌握的還好,基本上滿意。看著自己的學生一點點的進步,心里特別特別開心。呵呵,為人師的感覺,真好。
最后是作文部分思想匯報專題,是篇看圖作文,具體講了下思路,引導他自主的完成。難的句子不會寫,引導他寫些簡單的句子穿插起來。從簡單的句子開始,教他不要著急太難的句子,經過簡單的句子的練習,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最后與他一起歸納整理了重要時態的用法。
最后一節課,講了些自己的學習經驗,并以身說法,告戒他好好把握現在的時光好好念書。不知道他能不能體會到這種心情呢。。反正自己當時是很感慨呢。
實踐體會:
轉眼間,一個炎熱的假期就要過去了。驀然回首,不能不感慨光陰似箭般的那份無奈。當準備收拾心情,重整出發時,發現原來匆匆的假期里多了一份沉沉的充實。
很感謝有這樣的一次家教實踐,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第一,從事教學工作需要“耐心”:面對一個僅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對知識接受和記憶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點和限制,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從自身主觀出發“想當然之”。對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障礙要“耐心”的講解,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同時也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對路,切忌“簡單粗暴”。通過這次,學會了時刻提醒自己要“沉得住氣”,自己偏急燥的'性格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變。
第二,從事教學工作需要與人“交心”:在教學中不能夠“閉門造車”、“一葉障目,不視泰山”,要多與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豐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與家長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時將教學進展及時反饋給家長,有利于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同時,我還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師請教,他們的經驗都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第三,自己平時行為過與懶散,經常我行我素。經過這次,我懂得了:準時是對別人的一種最最起碼的尊重。特別是想要成為老師的話,為人師表很重要。
第四,我理解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老師沉甸甸的責任感。
經過了將近半個月的家教生涯,現在的我對于“老師”這個稱謂不再陌生,當別人稱呼我“老師”時,沒有了昔日的羞澀,有人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職業。雖然我的兼職只是沾上了“教師”的丁點邊,可我分明感到這兩個字給我帶來的豪邁感。然而當告別了家教職務時,原先最熟悉的稱謂,只留下陌生的印象。
從一個學生通過家教可以嘗試一下為人師的感覺(雖然這并不是真正的老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雖然講的知識不難,難的卻是怎樣講得更懂,讓學生更明白、透徹……
我一直認為想當一個合格的老師并不容易,所以總覺得有點戰戰兢兢,有一點惶恐又有一點虛榮;炭值氖巧聲`人子弟、耽誤了學生的前程;虛榮的是想不到自己也會當別人的老師。也許當好老師和其他職業一樣,只要有一個赤子之心,則就沒有了萬難的事。
已經大三了,是應該考慮自己未來的時候了。有時候很難想明白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想擁有怎樣的人生。北京外國語大學,一直的夢想,我想如果工作的話,很難再實現它了,也許它就會成為永遠的夢想。所以我決定要考研,希望可以考進北外,圓這樣一個夢。然后計劃要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一直在努力也在加油。通過這次家教,體會到了老師的不易,更感覺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責任。我會盡量改掉自己身上的壞毛病,為成為一名人民教師而努力。
也許當老師不會成為我的職業,甚至作為第二職業都很難。但是有一天,我很希望能夠自創門派,傳播自己所掌握和創造的知識—我雖然不能夠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但是我很希望我的學生中能夠走出一位愛因斯坦或者愛迪生來。
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但每天的太陽并不都是燦爛的。每天上午從他家里回來,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是我的暑假也因此而充實。
寶貴的第一次工作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受益匪淺;也使我又成長了,同時看清楚了自己要走的路。要加油了~
大二是該為社會作出一些貢獻的時候了;之前一直對短期支教這樣一種方式心存疑慮,這是一直困擾我的問題,我們究竟該給予他們多少,才能合適而恰當地給予那些孩子希望而不是虛幻的奢望與幻想。所以我決定參加這次“四葉草”社會實踐隊,遠赴甘南,去幫助那里的孩子,也去求證一些東西。
第一周我們在博拉小學進行支教、家訪和調研,為小朋友設計了英語、演講、衛生、信息技術等課程,與小朋友一起玩野外尋寶、分享快樂、趣味運動會等等。之后我們與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學生開展了學習、文化、聯誼方面的交流以及關于西部大學生職業規劃與發展前景的調研。我還負責團隊的財務,包括預算、收支、做財務表等。
這期間,我收獲了無數的友誼與感動;同時,經歷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結識一群完全不同的人,讓我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有了新的了解和認知。
本以為支教是一種幫助,一種給予;后來發現不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收獲的遠遠大于我們的付出。
本來最大的希望是夢想我們的到來能夠幫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但是后來發現其實這并不容易,現在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把支教發展成一個后繼有人、代代相傳的事業,甚至希望我們的力量能夠影響到國家,實施更行之有效的利于西部發展的政策。
我們的后續活動還在繼續;我也還在繼續求證。但是我現在相信,至少,我們能帶給山里的孩子們一個意識,意識決定行動,也許這一代不能走出大山,但經過一代一代的努力,總有一天能與大環境融為一體。
實習教師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2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不論教育者怎樣研究教育學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什么是教育機智?教育機智就是教師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能對學生施加積極的教育影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并作出符合各種具體教育情境的教育決策和付諸實施的能力。
教育情境就其性質而言有兩種類型。其一可稱之為常態性教育情境,它基本上排除課堂里某些例外事件和事態的發生,在常態性教育情境中,教師在于區別某件事態或事件是不是教育理論所陳述的規律或規則的一個例證。這便是教師運用教育理論指導教育實踐的教育機智。教師的教育機智表現為對教育理論所論證的規律規則的靈活運用。
其二是非常態性教育情境,它與常態性教育情境是相對應的。在此情景中,事情或事態的發生通常超乎教師的預料之外,如課前發生的事情使學生產生了低落或亢奮的反常情緒,影響了本堂課的正常教學氣氛;調皮學生的惡作劇使教育活動失去控制;教師因處理紀律問題而節外生枝;學生提出古怪問題故意刁難老師等等,教師解決此類事情的.方案或方法是無定規可循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記住奧地利教育家貝爾說過的一句話:“教師決不可忘記,對于種種沖突,只要能在一種健康氣氛中加以解決,那么沖突也會具有教育價值。與學生所發生的沖突是對教師的最大考驗!
教育機智首先表現為克制或耐心。面對復雜的、激烈的、突發的教育沖突事件或場景,最好的行動就是不采取行動。首先靜觀其變,克制自己,耐心等待,傾聽學生或當事人的傾述。真正了解真情后作出果斷大有效決出和行動。其次,教育機智表現為善于隨機應變。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及時準確判斷,快速確定行為方向,并采取正確而果斷的行動,化解矛盾,影響和教育學生。用一種最自然的方式化非教育性行為為教育性行為,真正做到了:春風化雨潤心田。最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善于實事求是地教育學生,處理各種問題,并且做到判斷恰當,分析中肯。無論是批評學生還是表揚學生,能準確地把握一個“度”,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及已有的認識水平等,選擇恰如其分的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教學的實踐證明:對學生的過分贊揚,會使他們滋生驕傲情緒,過分的批評,會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或抵觸情緒;過分愛撫會消磨他們的意志,過分嚴厲會養成他們性格上的盲從或固執;過分遷就,會形成他們的松懈和放任自由,過分苛刻,會因吹毛求疵而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所以,善于掌握教育分寸,是教育機智的一種重要標志。
怎樣培養教師的教育機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你才能成為一個有智慧的教師;全面了解、熱愛學生,用愛心去創造教育的奇跡;積極反思教育教學實踐,在反思中成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修養,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影響、教育人。
【實習教師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實習教師社會實踐總結02-14
實習社會實踐心得體會04-05
教師社會實踐心得體會05-10
2023實習老師社會實踐報告03-20
教師實習心得體會06-16
實習教師心得體會06-09
教師實習的心得體會11-11
教師的實習心得體會04-05
實習教師心得體會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