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野外教學的實習報告
梵凈山野外實習報告
一、意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于是,我們班展開了為期10天的野外實習,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與野外實際或生產實踐相結合,從而達到鞏固理論知識的目的。
野外實習不僅使我們對課本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們對課本的知識有課一個理性的認識。而研究型動物野外實習教學的指導思想,不僅僅在于驗證書本知識和鞏固理論知識,而是更加重視理論知識的應用,強調整個過程的參與和學習,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同時也為我們以后走上教育崗位更好的勝任教學。動物學野外實習是動物學生教學計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將無脊椎動物學和脊椎動物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通過野外采集標本,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采集到各種昆蟲和脊椎動物標本許多種,并學會自己處理和制作采集到的動物標本,完成了野外實習的任務,也是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目地
1、通過到野外田野、林間、各種不同分類動物的外部形態和特征,以熟悉各種不同分類動物的分類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動物千姿百態的各種變化,加強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的鞏固。
2、通過在野外直接觀察動物,了解動物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習性,了解動物的生存環境及動物與環境的關系
3、通過野外直接捕捉野生動物,學習采集動物標本的方法,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類鑒定,動物分類檢索表、主要特征鑒別等方法進行動物分類鑒定
4、通過對捕捉到的動物進行動物標本的浸制、剝制、等的標本制作,學會動物標本制作的基本技術和方法
三.時間
實習日程安排
5.24 早8點從學校出發
路線:畢節——遵義——思南——印江(到印江有晚8點了)
5.25 9點出發
路線:印江——朗溪——會水——永義——梵凈山西門——團龍村——護國寺——棉絮嶺(回去的路上觀察紫薇王,據說有1360歲)
晚8點去印江公路邊小溪,水田抓蛙,留一對人在旅館整理早上抓到的標本,我在采集隊。
5.26 9點出發
路線:印江——朗溪——會水——木黃(木黃鎮,木黃河)
5.27 9點出發
路線:印江——江口——梵凈山南門——黑灣河
5.28 9點出發
地點:叉西河,分兩隊,由于水陸生境差異很大,兵分兩路,一
隊上山,另一隊下河,我在下河隊。
5.29 7點集合,7:30開始爬梵凈山
5.30 9點出發
路線:梵凈山南門——太平鄉(娃娃魚養殖基地)——銅仁
5.31 9點出發
路線:銅仁學院(在學院停留至2:30)——羊場壩(卡斯特山區
石漠化治理試驗點)——學校
四.實習地點——梵凈山
梵凈山,武陵山脈的主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地區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縣交界處,總面積567平方公里。動物種類的多樣, 梵凈山區擁有東洋界的華中、華南和西南三個區系成分的動物。梵凈山自然保護區已初步記錄在案的動物有800多種,其中獸類8目23科68種,占全國種類數的13.6%,鳥類16目39科191種,占全國的6.2%;爬行類3目9科41種,占全國的10.9%;兩棲類2目8科34種,占全國的12.2%;魚類4目9科48種,陸棲寡毛類2科21種;昆蟲18目,目前已知400多種,尚有不斷的新屬新種報道。除此之外,梵凈山尚有眾多低等動物、無脊椎動物類群的研究還未涉及。
五.實習人員以及指導老師
畢節學院環境與生命科學系08級生物本科班全體同學(有一個因腳被燙傷未去)
指導老師:梁琴,葛傳龍,趙海濤,王延斌
六.實習類容
我們實習的內容總的大至分為兩個大的方面:
一是無脊椎動物的觀察、無脊椎動物標本的采集、環境的觀察、標本的制作、標本的鑒定、標本的保存等。
二是脊椎動物標本的觀察、采集、環境的觀察、標本的制作、標本的鑒定、標本的保存等。
1、主要動物類群的分類特征觀察(昆蟲、魚類、爬行類、鳥類、哺乳動物) a.實習幾天所觀察到的鳥類:
大山雀 Parus major 雀形目 山雀科 山雀屬
池鷺Ardeola鸛形目 鷺科 池鷺屬
朱雀C. erythrinus 雀形目 雀科 金翅屬
白頰噪鹛Garrulax sannio 鹟科 噪鹛屬
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 雀形目 卷尾科
紅咀藍鵲 Dorvusery throhynck boddaert雀形目 鴉科
鵲鴝 Copsychus saularis 雀形目 鶇科
灰背燕尾 Slaty-backed Forktail 雀形目 鹟科 燕尾屬
紅腹錦雞 Chrysolophus pictus 雞形目 雉科 錦雞屬
白鷺 Little Egret 鸛形目 鷺科 白鷺屬
牛背鷺 Bubulcus ibis 鸛形目 鷺科 牛背鷺屬
綠鸚咀鵯Spizixos semitorques 雀形目 鵯科 鸚嘴鵯屬
白鹡鸰 Motacilla alba 雀形目 鹡鸰科 鹡鸰屬
黑背燕尾 immaculatus 雀形目 鶇科 燕尾屬
紅尾水鴝 Rhyacornis fuliginosus 雀形目 鶇科 水鴝屬
仙鹟 Cyornis banyumas 雀形目 鹟科 仙鹟屬
普通秧雞 Rallus aquaticus 鶴形目 秧雞科 秧雞屬
山椒鳥 minivet 山椒鳥屬 鵑鵙科
山麻雀 Passer rutilans 雀形目 文鳥科 麻雀屬
大杜鵑 C. canorus 鵑形目 杜鵑科 杜鵑屬
b.我們在梵凈山腳下的標本館看到的動物:
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大靈貓 Viverra zibetha
云豹 Neofelis nebulosa
野豬 Sus scrafa
尖吻腹 agkistrodon acutus
毛冠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tufteddeer
豹貓 atraen
果子貍 Pagurna (aruatataivanea)
豹貓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王錦蛇 Elaphe carinata
黑眉錦蛇 Elaphe taeniurus
黔金絲猴 Rhinopithecus brelichi
蒼鷹 Accipiter gentiles Linnaeus
雀鷹 Accipiternisus
黑熊 Selenar thibetanusi
虎皮鸚鵡Melopsittacus undulates 鸚形目 鸚鵡科
c.我們在銅仁學院看到的'標本參觀銅仁學院生化標本室的物種
種名 拉丁名 屬名 科名
紫灰錦蛇 Elaphe porphyracea Elaphe 黃頷蛇科
赤鏈蛇 Dinodon rufozonatum(Cantor 鏈蛇屬 游蛇科
翠青蛇 eurypholis major 翠青蛇屬 黃頜蛇科
華游蛇 Sinonatrix percarinata 華游蛇屬 游蛇科
烙鐵頭 mangshanensis 莽山烙鐵頭屬 蝰蛇科
環紋游蛇 S. aequifasciata 華游蛇屬 游蛇科
松在蛇 蛇目
黑線烏梢蛇 蛇目 游蛇科
虎斑頸槽蛇 蛇目
黑眉錦蛇 Elaphe taeniurus 蛇目 游蛇科
尖吻蝮 Deinagkistrodon acutus 蛇目
烏梢蛇 Zoacys dbamnades 蛇目 游蛇科
雙團棘胸蛙 P.(P.) yunnanensic 棘蛙屬 蛙亞科
大樹蛙 R.dennysi 樹蛙屬 樹蛙科
棘側蛙 P.(P.) shinis 棘蛙屬 蛙亞科
花臭蛙 O.schmackeri 臭蛙屬 蛙亞科
斑腿沼樹蛙 Polypedates leucomystax 樹蛙屬 樹蛙科
華南湍蛙 湍蛙屬 湍蛙亞科
棘胸蛙 P.(P.) spinosa 棘蛙屬 蛙亞科
棘腹蛙 P.(P.)boulengeri 棘蛙屬 蛙亞科
澤蛙 Rana limnocharis 蛙科
澤陸蛙 F.limnocharis 陸蛙屬 蛙亞科
小弧斑姬蛙 M. butleri 姬蛙 屬 姬蛙科
黑斑蛙 Rana nigromaculatta Hallowell 蛙科 蛙屬
鎮海林蛙 R.zhenhaiensis 林蛙屬 蛙亞科
沼蛙 Gvnther`s frog 無尾目 蛙科 蛙屬
華西雨蛙 H,a 雨蛙屬 雨蛙科
中華蟾蜍 B.g 蟾蜍屬 蟾蜍科
家鴿 Columba livia
金腰燕 Hirundo daurica 燕科 燕屬
烏鴉 C. corone 雀形目 鴉科 鴉屬
麻雀 :Passer montanus 鴉科 鴉屬
大山雀 Parus major 山雀科 山雀屬
蒼鷹 Accipiter gentilis 隼形目 鷹科 鷹屬
2、動物標本采集(昆蟲、魚類、爬行類、哺乳動物)
A、野生昆蟲的采集
a、常用的工具和藥品:
采集網:淺色尼龍紗制成的捕網,輕便而通風,適于采集飛行或水生的昆蟲,還可根據昆蟲的大小選擇不同網目的網。白布制成的掃網,致密而耐用,適于采集草叢或灌木叢中的昆蟲。
毒瓶:用于迅速毒殺昆蟲。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大小的密閉玻璃瓶。采集之前放進帶適量乙醚的濾紙,用時揭開瓶蓋后要迅速放進昆蟲然后蓋緊瓶蓋,盡量避免多接觸。
其他:三角紙袋、鑷子、剪刀等。
b 、采集方法:為了能夠捕捉更多的昆蟲,在采集之前必須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由于大部分昆蟲具有保護色和擬態,因此在采集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周圍的環境,并利用昆蟲不同的習性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采集。常用的昆蟲采集和處理有以下方法:
鱗翅目昆蟲:包括蝶類和蛾類。蝶類采集通常在林間路邊和水溪旁,或花草繁茂的地方,可直接用網捕。由于蝶蛾類體表具大量鱗片,應立即處死以免鱗片脫落(注意不要用手觸及其翅)。通常采用掐其胸部處死的方法,之后使其兩翅豎立,放入三角紙袋中。
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蟲:如甲蟲和蝽蟓類。它們通常停留在寄主植物上,行動較慢,受到驚擾時常假死落入地面的枯草中難以尋找。利用這一習性,可將捕網至于蟲體的下方,突然震動其附著的枝條,使其假死時恰好落入捕網內。亦可以直接用鑷子夾取。由于甲蟲和蝽蟓體避較硬,需在毒瓶中放置較長時間才能熏死,而且不能和身體柔軟的昆蟲放在同一毒瓶中。有些水生種類可直接用網捕。
雙翅目昆蟲:如蟻、蠅等一對翅的昆蟲。由于該目昆蟲體表的剛毛和刺等為重要的分類依據,有些種類身體小且柔軟或足細長,因此必須用較小的毒瓶單獨毒殺。
直翅目昆蟲:如蝗蟲、蚱蜢和蟋蟀等。它們通常棲息在草地上,多數善跳躍,可用掃網。直翅目的昆蟲需要較長毒殺時間。
膜翅目昆蟲:包括各種蜂類和螞蟻。一般用網捕。中、大型具蟄刺的蜂類捕入昆蟲網后,應先隔著網將其彈暈再放入毒瓶中,以免蟄傷。小型的蜂類應單獨放在較小的毒瓶中。
微小的昆蟲,如小蜂類,蚊類、蚜類和跳蟲等可直接放入盛有70%酒精的微型指管中保存。
【關于野外教學的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野外考察植物實習報告02-18
關于地理野外實習的目的01-28
野外考察實習報告3篇02-24
工程地質野外教學實習目的01-17
地質野外實習目的05-01
野外實習目的11篇08-05
地理專業野外實習目的01-22
土壤地理野外實習目的01-07
植物學野外實習目的04-30
工程地質野外實習目的和要求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