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社會實踐報告
緊張而又充實的社會實踐結束了,這段時間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實踐報告吧。那么你會寫實踐報告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實踐方案
1、活動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境的沖擊和壓力越來越大,亂丟生活垃圾的現象無處不在,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池塘、河道兩旁等地方,隨處可見各種生活垃圾,更為嚴重的是這些生活垃圾多由一些無法或很難分解的物質組成,對土壤、地下水、大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潛在危害更是在不斷增加,會產生多種有害氣體包括二惡英之類的劇毒物質,污染空氣,同時產生大量的殘渣。垃圾處理方法多不理想。生活垃圾數量大、增長速度快,組成成份越來越復雜,給人們帶來的危害越來越大,這已是不容爭議的事實。是什么原因使生活垃圾到處泛濫,既影響環境,又影響人們健康呢?
1、人們對垃圾危害認識不夠,人們多忽視了垃圾的危害。
2、生活垃圾處理方法不當。多使用焚燒、掩埋、堆肥。這些方法破壞土壤、危害生物、淤塞河床、污染水質……對空氣、土壤、水質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小主人,首先應該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自覺清除身邊的垃圾,創造一個干凈而美麗的生活環境。
2、活動目的
(1)鼓勵同學從社會、自然和科學等不同角度考察并理解環境問題,激發同學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及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解決環境問題的活動。通過同學的親身參與,獲得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表現,發揮同學的自主性,培養同學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敢于實踐的精神。通過活動,培養同學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資源意識。
(2)培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將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示,具有創新能力。培養同學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促進同學綜合實踐能力的發展。經過小組的集體研究,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悅感、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3)通過活動,使同學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明白綠色生活涵義,引領同學走進環保世界,體驗現實世界生活,提高同學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的聯系的整體認識,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并身體力行。
3、實踐意義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自身,親身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用實際行動去愛護身邊的環境,領會國家的相關政策對社會的積極影響;作為大學生,我們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在努力學習的同時,要主動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成長,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4、實踐內容
(1)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的專題培訓
(2)在星海公園義務清掃
(3)留意游客對垃圾箱的標識的認知
(4)問卷調查
(5)自制宣傳板展示,環境保護宣言收集
(6)實踐心得
5、實踐流程
(1)借用多媒體教室,舉行環境保護專題班會,向同學介紹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讓同學們粗略掌握一定的知識基礎。
(2)提前制作宣傳板。主題為“環境保護,從我做起”。
(3)以班為單位,集體到星海公園進行義務清掃。出發前要分為5個小組,選出小組長。準備好清掃工具,宣傳板,班旗等相關物品,并進行安全教育!要保證本次實踐活動的安全性。各小組長需管理好本組成員及清掃工具,如遇緊急情況,立即與班長聯系。
(4)5組同學中3組進行義務清掃,1組同學進行環境保護相關知識宣傳,并收集環境保護宣言,黏貼于展板上。最后一組同學負責調查問卷及對游客對垃圾箱的標識的認知的調查,并對結果進行記錄分析,本組同學要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會有攝像機全程錄像!活動從下午2點開始至下午4點。活動結束后,由班長帶隊返校。
(5)每個小組寫一份實踐過程報告,至少1000字。
(6)每人寫一份不少于100字的實踐心得。
(7)匯總調查數據、圖片、錄像和實踐心得,制作實踐報告。
6、實踐分工
參與實踐活動人數:31人(31人)
班長:曹振宇負責協調整體,本次實踐活動的設計以及環境保護相關知識培訓的主持,對大家進行監督、照相和錄像。
二、實踐過程
《環境保護知識――垃圾分類》宣傳講座
時間:12月2日星期五
地點:西部校區化工綜合樓B103
出席人數:28人(31人)注:3人因創新實驗課請假。
過程:
本次講座由班長主持,目的在于讓大家知道什么是垃圾分類?為什么要垃圾分類?怎樣可以更好的做到垃圾分類?
講座由水污染、汽車尾氣污染和工業污染引入正題:生活垃圾。
緊接著,班長為大家解釋了什么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就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開投放,廢棄物如果丟棄就是廢渣,就要污染環境。其實,任何廢棄物都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我們開動腦筋,它們都應該有回收和利用的價值。
本次講座大家收獲了許多有關環保的知識,例如: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再生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資源;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人類對垃圾處理的方法具體分為四種、它們分別是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等等。
講座的第二個環節是知識競答環節。我們讓同學按排分組,每一排為一組,回答問題。
(第一組)
(第二組)
(大家在努力思考)
(第三組)
(第四組)
此環節是為了了解大家對本次講座知識的吸收情況,回答問題時,大家積極踴躍的回答,雖然有個別題目大家給的答案不是很確切,但是大家已經基本了解了垃圾分類的基礎知識。從這一環節中同學們的表現可以充分看出環保已經深入人心,緊接著,我們的講座也在同學們的高漲情緒中進入了尾聲。
最后一個環節是宣誓環節。由班長帶領大家鄭重宣誓:
我們以共青團團員的名義宣誓:
一定把身邊的垃圾分類扔進垃圾箱;
并進行廢舊電池的回收;
對廢舊材料進行分類資源化處理處置;
自覺學習環保知識,提高環保意識;
并帶動身邊的朋友、親人參與環保行動,積極向社會宣傳環保知識!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自考《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學習技巧07-28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心得體會10-09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自考試題03-26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心得體會(實用)03-19
法律基礎社會實踐報告11-20
2017年自考《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仿真試題及答案07-20
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試題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