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刷社會實踐報告范文
一、主要情況
在6月17這次為期1天的參觀再結合這幾天看的印刷書籍,特總結一下自己印刷工藝的見解。參觀的印刷廠生產車間分為印前處理、材料準備、印刷和印后加工。
印前主要指印刷品印制前期的設計制作及制版過程。其工作的要性主要在于對計算機在印前作業中所用到的軟件的熟練掌握、熟悉印刷工藝的基本工作流程、良好的圖形圖像處理能力等。印前設計使用的軟件有三種: 圖像處理包括Photoshop 。圖形處理包括:CorelDarw、FreeHand、Illustrator三者擇一 。排版軟件:QuarkXPressPageMaker、In Design 三者擇一。印前包括排版拼版、分色掃描、輸出菲林等工作。菲林輸出的過程是激光影像照排機對電子文檔進行分色,將圖文信息輸出到感光片,把青、品、黃、黑四色分色膠片沖洗出來,也就是常說的菲林片。
膠片經過照排機曝光結束后,通過顯影、定影、沖洗及干燥等沖洗加工工序,就可以用于印版的曬制了。經過PS版的曬制將照排機制成的分色膠片放置于專用的曬版機內,通過抽真空的方法使膠片與PS版密合,然后曝光。通過曬版,膠片上的圖文信息就被完全轉移到PS版上,同時在印版上形成圖文區域和非圖文區域,其中圖文區域可以實現油墨的轉移。(其中圖文信息的傳遞分為兩步:先是到膠片,之后是再到印版。使用CTP計算機直接制版省去了照排出片、沖片、手工拼版、曬版等工序,不僅縮短了工藝流程,并且減少了中間環節產生的誤差。) 注:在輸出菲林是應檢查的主要內容有:1、圖像格式是否正確。2、圖像色彩模式是否正確。3、檢查圖像鏈接與更新情況。4、檢查文件中的字體、文字使用情況。5、檢查文件中的字體、文字所用色是CMYK還是RGB或專色。輸出菲林之后就是打樣,這樣就可以檢查版面中有沒有錯誤,可以為印刷時提供質量標準的樣張,還可以和客戶校對簽樣。這些都是印刷之前的工藝流程。
二、主要生產流程理解記錄
1、板房基本是CTP-拼版-鋪板-曬版-沖印顯影-檢查污點-過膠七個工序順承下來的。
1)電腦直接制版。可以出膠片或者直接出印刷版。
2)拼版:為有效利用印刷面將小圖按色別、色數等拼于一張大版上。對齊叼口或套位標進行四色拼版,檢查色標是否正確,膠片是否有改動,是否有撞網導致印刷模糊變色,若無打孔線貼上打孔標記線,拼好后畫中線方便鋪板工位對齊。
3)鋪板:將膠片按標尺對齊后粘在PS版上,機型及紙張大小不同使用不同標尺。
4)曬版:將膠片上的信息轉移到印刷版上。將鋪好的版子放入曬版機中,目視膠片上污點并擦除否則曝光后污點處版子虛。然后抽出PS與膠片之間的氣體,在進行曝光。整片比散片抽氣時間長,但所需的曝光時間短,且整片不需要二次曝光。網線淺的曝光時間設置要比正常的短否則曝光后顏色淺。
5)沖印顯影:將印刷版放入沖版機,根據油水分離的原理印刷版上有信息的部分被保留,沒有信息的部分被顯影液沖掉。觀察顯影是否完全。(表面還殘留有光刻膠,由顯影液不足造成。) 顯影夠不夠。(顯影的側壁不垂直。由顯影時間不足造成。)是否過度顯影。(靠近表面的光刻膠被顯影液過度溶解,形成臺階。由顯影時間太長造成。)
6)專項檢查污點:沖印好的印刷版再次檢查是否有污點,并擦出。
7)過膠:將印刷版放入沖版機,先經水沖洗在涂上膠干燥后出來,防止印刷版在空氣中粘附灰塵污物及氧化影響后續印刷質量。側立觀察上膠情況,在上機印刷前要經機器水洗輪洗掉,若直接上機就不必過膠。
2、平版印刷就是指圖文部分與非圖文部分基本處于一個平面上的印刷。印刷前先上墨-裝PS版-調校墨色飛達等機器參數-印刷。
1)上墨:為每個顏色印刷設備填裝墨。一般是Y最前,如果放在最后顏色可能變暗,中間是C或M最后是Y,色澤比較鮮艷。但有些特殊情況如印藍天時C放在最后讓藍色天空更鮮艷明亮。
2)裝版:首先打開保險罩按照墨色準備同色的PS版,叼口端放入咬口處并將定位孔卡到定位處,按動按鈕讓PS版慢速階段轉動順勢將PS版貼在輥筒上,版尾放入輥筒壓好。
3)調校:對照樣板調整四種顏色在印刷品各個區域的墨量控制深淺等。調整規矩控制單面和雙面的套印,調整其他參數控制印刷其他過程。
4)印刷:印刷時水輥向PS版供水,非圖文部分布滿水,利用油水分離的特性墨輥此時再向PS版供墨,印刷版上的油墨再轉移到橡皮布上,再利用橡皮輥筒與
壓印輥筒的壓力將橡皮布上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完成一次印刷。大型雙面平板印刷機是從橡皮布處開始多出多個同上方倒置的內部裝置。多于四個的原色印刷裝置是專色印刷(金、銀等)。
3、絲網印刷的過程包括:網版制作、制版工藝、曬版工藝、印刷工藝 。
聽場內人員介紹,網版的制作過程編制絲網,并用網框支撐和限制絲網的空間,然后把絲網通過張力拉伸并固定在作為支撐的絲網框上,這樣網版就做好了。 包裝的印刷要經過印刷和印后工藝。因此,在制版之前要制作包裝的效果圖,并且制作紙盒原大尺寸的白樣作為模切壓痕版的依據。包裝套印底版拼版定位必須考慮模切壓橫版的空間。
感光制版流程中首先進行底版的制作,通過曬版制成印版。原理是利用感光膠的光化學變化,受光部分產生交聯與絲網牢固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版膜,未感光部分經水或其他顯影液沖洗,在絲網上形成漏墨的通孔部分。底版的制作:1.菲林片曬版法、激光打印硫酸紙曬版法(可以直接通過電腦輸出或者打印)。2.實物遮擋法(選擇比較薄的實物,進行涂黑處理,然后貼在透明片基上)。3.手撕紙遮擋法(將黑紙手工撕成圖文,然后貼在透明片基上)。4.手工制作底版法。 由于絲網曬版時使用感光材料,因此,整個曬版工藝都在暗室中進行。暗室光源為紅光,并配有遮光窗簾。
絲網印刷網版需要絲網版膜遮擋絲網,通常采用重氮感光膠作為制版的感光材料。重氮感光膠具有成像好、圖像清晰度高及耐印力好等優點。
絲網制版首先要把感光膠涂布在絲網上形成感光膜,刮斗就是完成感光膠涂布的工具。刮斗整體成船形,分為槽和刮口兩部分,槽用來盛感光液;刮口與絲網接觸進行涂布。
曬版原理:由于重氮感光材料通過紫外線照射之后發生固化反應,從而形成絲網版膜。曬版機就是安裝有紫外光燈曝光燈箱。曬版機用于絲網的感光制版以及絲網版的.二次曝光。
烘干機主要用于感光膠和絲網版的烘干。
涂布感光
(1)在暗室中,將絲網垂直放置。
(2)將感光膠均勻倒入刮斗中,一般倒入刮斗容量的60%為宜;左手把死亡微微傾斜,右手將刮斗緊靠絲網下端,保持刮斗槽高與刮口姿勢,使刮口的感光膠充分接觸絲網表面。
(3)保持刮斗與絲網的夾角,并整體抬升刮斗均勻涂布感光膠,抬升到網框時變換刮斗角度呈水平狀,刮斗慢慢脫離絲網。
(4)將絲網反面并上下掉頭,重復以上涂布動作,就可以在絲網表面形成厚度均勻的遮擋層。
(5)涂布完畢后,將絲網面朝上網框朝下放入烘干箱內進行烘干。
注:為避免感光膠產生感光過度現象,并且絲網材料溫度過高也容易損壞。因此,烘干箱溫度設置在40°以下為宜。一般涂布兩層感光膠的絲網要經過40分才能徹底烘干使用。
將制好的底版反轉,使用透明膠帶把底版粘在絲網框的反面。粘貼時底版要保持水平和垂直。曬版首先開啟電源,然后啟動光源,并保持光源的啟動狀態。其次將粘好底版的絲網框放在曬版機上,開啟抽氣開關抽真空。再次設定自動曝光時間,快門自動打開,開始曝光。等到曝光時間結束,快門自動合攏,打開氣閥開關放氣,再打開抽真空氣囊,取出曝光好的絲網框。結束曬版時,按啟動光源上邊的紅鍵就可以關閉光源,然后關閉總電源,結束曬版工作。曬版的時間可根據底版而定。
在進行顯影,完成后將絲網版表面的水吸干進行烘干處理,再修版,再烘干,進行二次曝光,二次曝光可以更好地固化感光膠,曝光時間可以為10分鐘,使絲網版版膜更加牢固,從而增強絲網版的耐印力。到此便完成了制版過程。
印刷流程包括:使用網夾固定絲網版;定位承印物并開啟真空臺、放下網框;將油墨倒在絲網版上方的空白部分,用刮板均墨;用刮板將油墨輕輕刮在絲網版的圖文部分。在刮壓力的作用下,油墨透過絲網漏到承印物上,從而得到圖像印刷品。然后把網框抬升,用刮板將油墨輕輕刮回網框上方,最后將承印物印刷后放在晾曬架上晾干。 印后指印刷品經過印刷機印刷完成后,進行后期加工的工藝流程。為了美化印刷品、保護印刷品、加強印刷品德宣傳效果和提高印刷品德實用價值,通常需要運用各種印后的加工技術,以提升印刷品質并強化功能。首先對印刷品表面加工。上光、壓凹凸、壓紋、滴塑、印金(銀)和燙金(銀)。其次對印刷品軋型。軋型須先制作刀模,軋型時將刀模裝于機器上,利用沖壓的力量將卡紙或或紙板切壓成型。此時,刀模的切刀部分插入紙張將其切開,刀模的壓線刀部分則壓出折線。最后是裝訂。裝訂的方式有幾種:平訂、鎖線訂、騎馬訂、
縫紉訂、無線訂、活頁裝訂、圈裝訂等。印刷的后加工對于印刷產品有著重要的作用。
這次實踐,讓我了解到印刷廠的規模水平、生產流程以及一些常規產品的制作,在以后的業務操作中相信會有較大的幫助。提點建議:
1.對操作及監測中常用到的術語進行普及或者更改文件使用便于理解的詞語表達。
2.確認是否需要檢驗相關問題。
3.增強培訓,加強控制。
4.查看是漏填還是無實際作用項項進行刪減。
5.利用統計方法找出問題易發點、頻發點進行控制。
【關于印刷社會實踐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印刷頂崗實習總結報告范文01-12
關于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1-30
關于印刷企業的自查報告03-24
印刷行業年度自查報告范文800字03-16
關于印刷面試試題參考07-04
關于社會實踐報告范文(精選6篇)08-18
關于社會實踐報告12-05
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2-11
印刷工廠生產實習總結報告01-12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