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狀狀況調查社會實踐報告
導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下面整理了一篇水污染狀狀況調查社會實踐報告,歡迎閱讀。
水污染狀狀況調查社會實踐報告
一、摘要
巢湖不僅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時又是安徽境內最大的湖泊,近年來,其污染防治問題備受人們關注。“十五”期間,巢湖污染治理效果顯著,東半湖多年處于輕度富營養狀態,富營養狀態呈逐年減輕的趨勢,水質明顯好轉。正值“十一五”,國家政府對環境問題依舊密切關注,臨近祖國六十華誕之際,我校組織學生團隊實地調研。
關鍵詞:巢湖;富營養狀態;防治對策。
二、正文
(一)、巢湖地理環境
1、概述
巢湖是中國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境內,湖區橫跨合肥、巢湖兩市,屬長江下游左岸水系,水域面積約820平方千米,流域面積13310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了巢湖市、合肥市、肥西縣、肥東縣、無為縣、廬江縣、舒城縣、和縣等轄區。巢湖水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入湖河流有杭埠河、南淝河、豐樂河、白山石河、派河、裕溪河等35條河流,出湖河流僅有裕溪河與長江相連。在60年代,兆河閘、巢湖閘和裕溪閘相繼建成,巢湖逐漸變成了一個半封閉的湖泊。巢湖是流域工農業用水和生活飲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同時也是沿岸工農業排水和生活的主要納污水體。每年都有大量含有氮、磷的廢水排入巢湖,加上農業的面源污染,致使氮、磷等營養性物質在湖中富集。到80年代,巢湖水質不斷惡化,成為典型的富營養化湖泊。至“十一五”初,巢湖呈中度富營養狀態,其中,西半湖處于中度富營養狀態,東半湖處于輕度富營養狀態。巢湖水質的嚴重污染已給巢湖流域區域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嚴重地影響了流域地區的人居環境,制約了該地域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巢湖流域水污染狀況
1、總體上了解巢湖,了解它的形成、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等等。巢湖作為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時又是安徽境內最大的湖泊,其沿岸為合肥市、巢湖市、廬江縣所包圍。巢湖流域總面積133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27萬畝,跨合肥、巢湖、六安等十一個市、縣,其主要入湖河流為杭埠河、南淝河、豐樂河、等七條,經裕溪河與長江相連(裕溪河是唯一的出湖河道),湖口距長江60.4公里。其上海口水位8.3米,湖面積達700多平方公里,湖容積為20億立方米左右,平均水深2.9米,最大水深6.8米。1960年前巢湖沒有水閘,之后于60年代建成巢湖閘、裕溪閘,使巢湖由過水性河流型淺水吞吐湖變為人工控制水位的水庫型湖泊。巢湖是省會合肥市、巢湖市及沿湖各鄉鎮的主要飲用水源,具有蓄洪、灌溉、航運、漁業、城市供水及旅游觀光等多方面功能,是沿湖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
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目前我國的水質狀況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五類:
、耦愔饕m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蝾愔饕m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
、箢愔饕m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到、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纛愔饕m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躅愔饕m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劣V類不適合飲用,基本喪失其功能性。
2、湖區水質狀況:巢湖水質受氮、磷營養鹽與耗氧有機物的污染,全湖綜合水質劣于地面V類水標準,主要是總氮、總磷超標,全湖呈富營養化狀態,其中合肥市飲用水源所在地的塘西水域尤為嚴重。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巢湖耗氧量為18mg/L。據悉今年4月份巢湖再度爆發藍藻,塘西水域是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據該局長介紹,超湖水的循環周期為四個月,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mm,其中5~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巢湖日排水量1000噸,耗氧量(COD)為18mg/L。由于水質的富營養化,導致湖內藻類的大量滋生,而藻類生長速度快,生命周期短。大量藻類死亡后腐爛發臭,并漂浮于湖面,遮擋陽光,是水中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弱,水中含氧量下降,從而造成大量魚蝦死亡,也給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3、巢湖入湖河道水質狀況:據悉市環境監測部門4月份對巢湖區和9條主要環湖河流出、入湖水質進行了監測,其果顯示,在主要環湖河流中,巢湖境內的柘皋河水質優,白石天河、兆河和裕溪河水質良好。此外,杭埠河水質輕度污染,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雙橋河水質污染較重。在巢湖水之中,東半湖區水質中度污染,水體呈輕度富營養狀態;西半湖區水質污染較為嚴重,水體呈中度富營養狀態。杭埠河是巢湖第一大入水河,其入湖水量占總入湖水量的55.5%,耗氧量高達12.8mg/L。南淝河是巢湖第二大如水河,也是入湖河道污染最為嚴重的河道之一,非離子氨超地面水III類標準13倍。
4、巢湖污染的原因:一是大量工業廢水排入巢湖,巢湖接廢水水污水量為五大湖之首,目前巢湖全市有大中型企業54家,有皖維高新、巢東股份、新力藥業、華星化工四家上市公司。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大量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巢湖;二是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部分生活污水都是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巢湖,沿湖居民每年向巢湖排放生活污水1億多噸;三是沿湖農田大量施用化肥、農藥,經地面徑流帶入巢湖,形成面源污染;四是水土流失、湖岸崩塌帶入大量泥沙,每年約沉積100余噸,增加了入湖氮、磷。由于泥沙淤積,湖容積逐漸減小;五是巢湖水封閉性大,湖水更新循環較慢,導致大量營養性污染物滯留湖內,生態環境失調,加速了其富營養化進程。突出反映在“遲、斷、缺、混”。“遲”,即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設次序未落實,城市污水管網及抽排泵站建設相對滯后。“斷”,主要是不少地片污水干管未全線貫通,呈現“斷頭管”。“缺”,不少地方不是缺失污水干管,就是缺少污水支管。此外,缺抽排泵站,部分污水無法接入和排走。“混”,一些小區和單位開發建設時,并未建設雨水、污水兩套管系,往往將污水接入城市雨水干管就近入湖。規劃及設計不合理。沿湖地區過度開發,加大了對洋瀾湖排污的壓力。蓮花山莊等一些低于城市道路的地區,開發建房后,污水無法接入城市污水干管;濱湖橋污水泵站的出水管為橋下穿湖的`倒虹吸管,過水能力嚴重不足;城區泵站均未設計一定調節容量的前池。廢水治理不達標。由于運行成本高及收費低,建成的處理設施沒有實現滿負荷運行,加之工藝落后,工業
廢水和醫療廢水處理不達標。近幾年,環保部門在沿湖地區推廣興建了數十座埋地式污水處理裝置,但從實際使用情況看,埋地式治污未達到預期效果。是湖面水體不流動。洋瀾湖通江出水口五丈港,長期以來河道淤塞、雜草叢生,部分沼澤化,嚴重影響排水能力,使湖水體喪失了流動減污功能力,成為“死水一潭”。
三、實踐總結
1、實踐意義
一切認識來源于實踐,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和鍛煉我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能夠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將來能夠更好的服務社會。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有助于大學生以后更快的適應、融入社會,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社會是個很好的大學。了解社會的良機,實踐更是我們大學生增長社會經驗、提高實驗能力、豐富假期生活的最好方式。
2、實踐認識
對每個隊員提出了考驗,但我們全體隊員團一致、彼此鼓勵、協調行動,堅持完成計劃活動。實踐中全體隊員以“展自我風貌,樹安大形象”我理念,時刻注意自身行為,舉止文明,對此次活動認真對待。
通過此次實踐我們深入了解了許多現實中的環保知識,也充分認識到環保工作的重要性與復雜性。開拓了視野,豐富了社會閱歷,鍛煉了實踐能力,也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此次實踐讓我們以親身經歷去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并引導我們關心社會,服務社會。使我們深化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鍛煉了我們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積累社會經驗,為以后走出校門,更好的融入社會打下基礎,提高綜合素質。
實踐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這使我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對實踐計劃的不夠周全,考慮問題不全面,特別是與相關領導的談話,更讓我們感嘆自己知識的淺陋,但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問題的暴露,讓我們更加明確了努力的方向,這不也是我們實踐的目的之一嗎?
社會是最好的大學,到社會中去學習,從實踐中檢驗自己,這便是我們暑期實踐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