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險一金變四險一金有哪些利弊
12月20日,人社部公布消息稱,日前開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了《關于授權國務院在河北邯鄲市等12個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試點城市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有關規定的決定(草案)》(以下簡稱《草案》)。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對《草案》做說明時表示,生育和基本醫療保險在醫療服務項目上有共同之處,特別是在醫療待遇支付上有很大共性,將兩項保險合并實施能降低運行成本。這意味著,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精簡歸并“五險一金”的工作正式拉開大幕。
五險一金變四險一金的利弊如下:
“讓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16日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五險一金”相關問題時的表態。隨后,上海、廣東、天津等多地已經宣布下調社保費率。此外,精簡“五險一金”也確定了方向,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將合并實施,這意味著,人們熟悉的“五險一金”或將變為“四險一金”。
一邊是社保負擔重,一邊是社保虧空大,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正好說明了社保機制“集中力量辦福利”的低效。這樣的經濟規律,回望一下自己的歷史,或者看看東邊的鄰居,都能有很鮮活的例證。
如果說當下的社保福利模式是一種“必要的低效”,是為了公益的兜底與底線的公平,那至少也應認識到,社保的大餅絕不是攤得越大越好,要不然就會侵犯市場的疆域,破壞競爭的公平,流于低效的窠臼。
所以,把“五險一金”變成“四險一金”是對的,只不過力度還不夠大。比如住房公積金,企業和職工都應該有選擇不交的權利,現在互聯網金融那么發達,理財手段那么豐富,為什么還要強制人們參與這樣一個極其低效的購房互助基金?
住房公積金有“劫貧濟富”的特性,不僅買房越多越劃算,而且因為可以免稅,已然成為富人避稅絕佳手段。對買不起房的窮人而言,除了享有低息甚至無息貢獻資金的義務,真正享受到的福利微乎其微。
同樣,像生育險、失業險,企業一直在替職工繳,職工每月也都在扣錢,可是很多人從未享受過相應福利,辭職了也從來沒拿到過錢,純粹是只有義務沒有權利。像這種不是福利的福利,為何還要強制根本不需要的人,去一輩子繼續當雷鋒?
所以說,現有社保改革力度實在是太溫柔了,降低的那一點點比例,實在是少之又少,還可以拿大刀砍砍砍——雖然蒼蠅腿也是肉,但本可以有更大的減負力度。
對于降低社保費率,民眾普遍擔心,社保費率降低后,待遇水平會否下降?按照多繳多得、少繳少得的基本規律,肯定是這樣的,只不過像生育險、失業險等,本來就沒多少人拿過,所以對大多數人沒影響。
但是,相關負責人并不是這樣回答的,而是非常肯定地表示“不會影響到參保人員的總體待遇水平”。這就有點讓人費解,除非減少的繳費,完全可以通過減少成本或者提高效益的方式補齊——如果真是這樣,社保降費的挖潛空間顯然還很大。
不過,也有聲音認為:“五險一金”本是職工福利,現在調降了企業部分,損失的是職工,受益的是老板。確實,相比“讓企業多減輕一點負擔”,“讓職工多拿一點現金”是更細的蒼蠅腿,一年也僅能多拿一兩百元的現金工資,很多地方甚至根本沒下調個人繳費費率,只下調了企業繳納的部分。
但是,那種將職工與企業對立起來的想法,是很愚蠢的;這樣的職工多了,一個企業不可能搞好。應該認識到,給企業減負就是在給職工增利。除非你準備自己創業,否則你應該盼著企業好,哪怕你要跳槽,你也得盼著你準備投奔的企業好不是?反過來,如果你準備創業自己當老板,那就更不用說了。
微觀層面,社保降費是要減輕企業負擔,使其能夠輕裝前行;宏觀層面,社保繳費是要去除低效冗余,給經濟增添活力。這個意義上,社保從“五險一金”變成“四險一金”,以及各種小幅度降費,應該只是一個開始,后續的降費空間仍然很大。——改革的大刀,請向“五險一金”砍去。
二、合并思路浮出水面
“五險一金”是我國社保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國相對較高的社保繳費率已愈發受到各界詬病,在經濟下行區間,企業社保支出負擔與日俱增,員工卻無感甚至強烈反映到手薪酬減少等問題日益凸顯。因此,近年來中央接連多次提出將通過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減輕企業、個人繳納負擔。
公開資料顯示,各種保險中,養老、醫療保險繳費比例較高,也是涉及面、改革影響較廣的險種,而其余三種保險就成為了中央為企業減輕社保負擔的主要切入口。去年7月,人社部、財政部曾聯合發文決定自去年10月1日起適當降低生育保險費率。根據規定,生育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超過9個月的統籌地區,應將生育保險基金費率調整到用人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0.5%以內,具體費率應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根據近年來生育保險基金的收支和結余情況確定。當時,有業內機構初步測算稱,該項費率的調整可為全國企業每年減輕負擔120億元。
而在今年4月,人社部進一步發布《關于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通知》,再次向各地強調要繼續貫徹落實上述政策規定,確保實施到位。值得注意的是,當時在通知中,人社部還透露,生育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工作將待國務院制定出臺相關規定后統一組織實施。
三、由易到難的改革選擇
實際上,在本次《草案》披露前,甚至在中央確定合并實施生育和基本醫療保險的思路之前,業界就曾有觀點認為,小險種向大險種合并是現階段中央降低社保費率比較有效的一個途徑,而且相較于工傷、失業兩個險種,生育險被合并至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內的可能性較大。究其原因,專家認為主要就是由于這兩項社會保險合并影響、難度相對較小,而且已有一定的制度基礎。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表示,生育險涉及人群范圍相對較小,即使合并后由醫保資金報銷也不會給醫保資金池子帶來太大壓力,而且,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生育保險政策可能也將面臨調整的關口,此時研究實行兩險合并可“一石二鳥”。
“更重要的是,生育、基本醫療兩項保險險種性質有相當程度的近似性,此前多年管理部門也有交叉,合并后管理工作統籌起來較為方便。”齊傳鈞介紹,目前,生育險在我國是由人社部門管理的,而基本醫療保險雖然此前在地方大多分給了人社、計生兩個部門管理,但隨著今年8月人社部接連表態明確我國已有越來越多城市告別城鄉醫保多頭分管局面,這項制度也在逐漸統一到人社部門管理的范疇內。也正因如此,同由人社部門管理的生育、基本醫療保險成為了最有希望實現“五險”變“四險”的突破口。
“對比之下,工傷保險雖然也涉及醫療領域,但與基本醫療保險所屬體系存差異,而且工傷保險有著單獨的認定標準,短時間內合并的條件并不充分。此外,失業保險和其他幾個險種起到的作用又有較大區別,合并到其他險種中就更勉強了。” 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孫永勇則直言。
四、頂層設計空白待補
“生育、醫療保險合并后,下一步相關部門又將面臨更多新難題。”齊傳鈞分析。有業內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后不論是降費率還是合并稅種,都還存在一定的“微調”空間,但背后付出的精力可能要比生育醫療保險合并大得多。
在此背景下,業界將填補這段改革空白期的希望寄托在了商業養老保險身上。而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甚至將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寫入了其中。有專家指出,只有將作為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從短板培育成為長板,甚至超過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成為養老保障的最主要組成部分,養老保險費率才具備了降低的條件,企業的社保負擔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輕。“目前商業養老保險總體規模較小,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可觀。”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地表示,對比美國、日本的企業福利水平,中國在既有的勞動力成本結構下,增加任何新的福利支出項目都會給企業帶來難以承受的負擔。
然而,在提及社保費率降低的“治本之道”時,齊傳鈞坦言,今后相關部門應側重解決目前我國社保制度運行效率欠佳的問題,而這也是導致社保費率居高不下、資金缺口卻不斷擴大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凸顯出我國社保制度缺乏統一頂層設計的問題。
【五險一金變四險一金有哪些利弊】相關文章:
辦理五險一金有什么好處09-05
五險一金的作用05-12
五險一金怎么交?02-25
三險一金和五險一金之間的區別06-01
四金和五險一金的區別05-26
五險一金和六險二金的區別05-26
2017五險一金的變動10-09
五險一金具體是什么05-27
五險一金要交幾年05-11
社保和五險一金的區別有哪些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