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關于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通知》
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組織相關部門督促用地單位按規定繳納欠繳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并在2017年12月底前全部清繳到位。對工作開展不利的市州、縣市區,將采取相應的約束機制。
自開展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以來,湖南省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待遇水平穩步提高,但也存在工作不平衡、機制不完善、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對此,通知要求,在明年12月底之前,對政府從土地出讓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和劃撥資金不到位的,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統籌安排,制定分期分批劃撥到位的計劃。
對集體補助落實不到位的,要在組織發動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時,督促集體組織及時上繳。通知還明確規定,今后,各地嚴禁以任何理由減免、緩繳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
對國家和省屬重點工程項目欠繳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的,由省國土資源廳牽頭,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等部門配合開展清繳工作,尚未辦理土地發證手續的.,在辦證之前追繳到位;已經辦理土地發證手續的,在新增項目征地前追繳到位。
通知要求,要進一步強化政府的主體責任,實行政府“一把手”負責制,按照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先保后征”、“誰用地、誰負責”等要求,切實強化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組織領導,加強經辦能力建設,落實業務經費保障。
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開展不力的市州、縣市區,將采取通報、約談等措施督促落實,探索在財政轉移支付、用地審批等方面采取相應的約束機制。省國土資源廳對用地單位欠繳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的項目,將不予發放用地批準文件,不辦理土地發證手續。
拓展閱讀:
湖南農村社保政策
一、城鄉低保政策
(一)申請對象、條件
持有當地常住戶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家庭財產狀況符合當地人民政府規定條件的居民,可以申請低保生活救助。非農業戶口居民,可以申請城市低保;農業戶口居民,可以申請農村低保。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包括:配偶;父母和未成年子女;已成年但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包括在校接受本科及其以下學歷教育的成年子女;其他具有法定贍養、扶養、撫養義務關系并長期共同居住的人員。
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在規定期限內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家庭財產是指家庭成員擁有的全部動產和不動產。
(二)審核審批程序
1、個人申請。按屬地管理原則,以家庭為單位,由戶主本人向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提出申請,按規定提交相關材料,書面聲明家庭收入和財產狀況,并由申請人簽字確認。
2、入戶調查。鄉鎮人民政府在村(居)民委員會協助下,采取入戶核查、鄰里走訪、信函索證、實物查看、行業評估等方式,對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逐一入戶調查,重點是家庭成員的身份證號和就業狀況、家庭收入情況和財產狀況等。詳細核查申請材料以及各項聲明事項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并由調查人員和申請人簽字確認。
3、匯總核算。根據農村困難家庭收入評估標準和入戶調查情況,分村按戶進行核算匯總,初步核算出被調查家庭自調查之日起前十二個月的年人均純收入情況。
4、民主評議。村(居)民代表或者社區評議小組對申請人聲明的家庭收入、財產狀況以及入戶調查結果的真實性進行評議,并以無記名方式表決。民主評議無異議后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7—30天。公示無異議的,由鄉(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填寫《最低生活保障呈報審批表》,連同入戶調查情況和其他證明材料上報縣社會救助局。
5、縣級民政部門審批。縣社會救助局在全面審查鄉鎮人民政府上報的調查材料和審核意見(含民主評議結果)的基礎上,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入戶抽查。核查無誤批準享受低保待遇的對象,鄉(鎮)經辦機構再次公示。公示無異議的,由鄉鎮民政辦代發《社會救助證》及銀行存折。
(三)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和低保生活補助金
城鄉低保保障標準由市人民政府統一制定,2016年我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370元/人·月,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3080元/人·年。城鄉低保生活補助金發放標準為:按低保對象家庭收入情況,不足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補足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二、特困人員供養:即農村五保供養
(一)特困人員供養的條件
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給予特困人員供養。
(二)申請確認程序
村民本人(無法表達意愿者,由村民小組或其它村民代為申請)向村民委員會提出申請,經村民委員會民主評議、公示,無重大異議的,由村民委員會將評議意見和有關材料報送鄉鎮人民政府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后,將審核意見和有關材料報送縣級民政部門審批,縣民政部門審批后,發給《農村五保供養證書》。
(三)供養的形式和內容
特困人員供養形式分為分散供養和集中供養。對于分散供養的對象,要由鄉鎮人民政府、受委托的扶養人和特困供養對象簽訂供養協議,約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落實服務責任和幫扶措施。對于在福利院集中供養的特困供養對象,要簽訂入院協議,明確相關責任和義務。
特困人員供養內容包括:供給糧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供給服裝、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錢;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條件的住房;提供疾病治療,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辦理喪葬事宜。特困人員供養對象未滿16周歲或者已滿16周歲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應當保障他們依法接受教育所需費用。
(四)特困人員供養對象集中供養應符合的條件
特困人員供養對象本人自愿,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同意;特困人員供養對象沒有精神病和傳染性疾病;特困人員供養對象所在鄉鎮福利院具備集中供養條件。
(五)特困供養人員供養標準
1、供養(吃穿住)標準:
2016年我縣農村五保供養標準為:集中供養對象6150元/人·年,分散供養對象4300元/人·年。
2、保醫: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以“醫療救助”專項資金解決;患重大疾病住院的,除“新農合”報銷外,再給大病醫療救助。
【湖南《關于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通知》】相關文章:
江蘇鹽城被征地農民社保新政策詳情解讀08-29
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05-15
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研究開題報告論文12-16
2017湖南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05-22
關于社會保障論文的參考文獻范例03-11
關于社會保障卡密碼是多少06-08
社會保障卡的作用05-17
關于十一假期工作安排的通知03-21
農民如何創業-農民創業的步驟詳解05-17
關于工作年底總結的通知和范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