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是社會醫療保險的組成部分,采取以政府為主導,居民個人繳費為主,政府適度補助為輔的籌集方式。
參加醫療保險的居民,按照不同的醫療費用,分段國家支付個人不同的報銷比例,還有中小學生及兒童都有不同的分段。
從客觀上來說,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日前,孩子由于早上腹痛,老師把我急急地叫到了醫院,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排隊、掛號、就診,一切都很順利。孩子通過醫生的檢查,一張很平常的檢驗單拿在我的手上,我很吃驚,“彩超檢查”,我作為經常接觸醫院的人,了解做彩超的費用,單次費用每人960元。
孩子的個人情況,作為家長還是了解的,在夏日里,就是吃了干硬的食物,造成消化不暢,而引起了腹痛,醫生開一些幫助消化的藥物,就可以解決問題,而這項檢查有必要嗎?
類似于此類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生活中每個人的身邊。
我們來計算一下,一個簡單的腹痛,檢查下來,然后,一些治療的藥物,應該是在一千多元,而醫療保險所限制的是住院醫療費用的報銷,最高比例是60%。那么平時我們的一些小的病癥,比如感冒,來醫院住院,化驗、X光等等的檢查,總會給你來一項,再加上醫治的藥物,簡單的感冒,弄的也是如此恐怖。
綜上來說,即使是簡單的病癥,住院治療,一個感冒的恢復期要一個星期,那么費用需要在三千——五千元,按照最高醫療保險來報銷,個人支付要二——三千元。
作為醫療保險制度本身,是一個完善而利民的`大好事。而運行到具體的人和事,執行這項工作的醫院,所造成的還是患者和居民的壓力,這個矛盾的癥結究竟在哪里呢?
我們不妨回憶一下,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一個闌尾炎手術全部費用在五十元內,一個孕婦分娩嬰兒全部費用不足百元,和工資比例做個比較,道理顯而易見。
作為中國社會,物質財富很貧瘠,這是客觀事實。醫院作為政府的門戶,是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機制,原本客觀的事實,要求它不應該是一個贏利性機構,而是作為福利性的機構而存在的。
國際紅十字會,想當初建立的時候,是為了應急戰爭、瘟疫、自然災害而創立的,治療都是無償的。
作為中國每個城市都有紅十會醫院,而他們改變了紅十字的初衷,這個也應該叫中國特色吧!
有一句老話說的好:“沒啥別沒錢,有啥別有病”。也就是說,一場大病下來,對于一個普通的家庭,任何的醫療保險的補助,那都是杯水車薪。
那么改變這類現實的客觀條件,是醫療保險制度為輔,醫院的體制改革為主,這是一種政府行為,也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道路。
政府應該將醫院完全從企業的利潤中分離開來,國家常規建設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才是關系到民生的大事!爸袊睦习傩湛床黄鸩 保@話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也不是駭人聽聞。
所以,不改革醫院的體制,任何保險制度都是隔靴搔癢,甚至是在摳老百姓手里的那點小錢。
發揮政府的行政職能,醫院作為社會福利性機構的確立,是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大事。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相關文章:
山西太原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疑問解答05-21
醫療保險制度的作用11-17
什么是靈活就業醫療保險制度10-08
淺析醫療保險制度完善路徑論文03-24
荷蘭留學醫療保險制度解析06-02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11-02
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分析論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