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保險城鎮制度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制度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運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擬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療保險城鎮制度,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西方國家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大多是從醫療保險起步的。醫療保險始于1883年德國頒布的《勞工疾病保險法》,其中規定某些行業中工資少于限額的工人應強制加入醫療保險基金會,基金會強制性征收工人和雇主應繳納的基金。這一法令標志著醫療保險作為一種強制性社會保險制度的產生。特別是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后,醫療保險立法進入全面發展時期,這個時期的立法,不僅規定了醫療保險的對象、范圍、待遇項目,而且對與醫療保險相關的醫療服務也進行了立法規范。目前,所有發達國家和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建立了醫療保險制度。
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于20世紀50年代。長期以來,我國的醫療保險制度主要分為三種,一是適用于企業職工的勞保醫療制度,二是適用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公費醫療制度,三是適用于農村居民的合作醫療制度。
勞保醫療制度是根據1951年2月26日政務院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而建立起來的。該制度主要適用于國營企業和部分集體企業的職工。勞保醫療費用在1953年以前全部由企業負擔;1953年改為根據行業性質分別按工資總額的5%~7%提取。1969年,財政部發布規定要求中央國營企業的獎勵基金、福利費和醫藥衛生費實行合并提取辦法,統一按照企業工資總額的11%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直接計入成本。
勞保醫療待遇的主要內容包括:
、怕毠めt療或非因工負報告團,所需診費、手術費、住院費及普遍藥費,均由企業負擔,貴重藥費、住院的膳食及就醫路費由本人負擔,如本人經濟狀況確有困難,可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酌予補助。
⑵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時,其停止工作醫療期間,連續在6個月以內者,按其本企業工齡的長短,由企業發給病假工資,數額為本人工資的60%~100%;停止工作邊疆醫療時間在6個月以上的,改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給付疾病救濟費,數額為本人工資的40%~60%,直至能工作或確定為殘廢或
【醫療保險城鎮制度】相關文章: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規定10-15
2016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0-24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辦理辦法10-15
2016年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0-24
如何辦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01-01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怎樣辦理?10-18
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如何辦理?10-24
2016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最新制度10-25
北京城鎮職工醫療保險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