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參加社保 養老金并軌邁出關鍵一步
7月1日起,《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正式實施,其中第三十五條規定“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被視為解決養老金雙軌制的破冰之舉。
目前,事業單位111萬個,事業編制3155萬人,隨著新規實施,逾三千萬的事業編制人員將開始參加社會保險。
在專家看來,牽涉全國三千多萬“事業人”切身利益的社保改革已成定局。然而,他們將以何種方式切換到“社保模式”?養老金并軌的轉型成本如何支付?《條例》并沒有給出具備可操作性的規定。改革細節究竟如何,還需等待配套法規的出臺。
21世紀記者采訪河北、陜西等地社保局經經辦部門,得到的消息是,關于事業單位員工如何繳納社保等具體細則還未下來。
事業單位繳費困局
“錢誰出,工資水平會降低嗎?”一位從業22年的教師,心中也滿是迷茫和不解。她的一番話也說出了大部分事業單位員工的心聲。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認為,醫生和教師是事業單位體制內占比最多的人群,養老金并軌關鍵是要抓住這兩個大頭。
“事業單位大概17類人,其中,教師1400萬,醫護人員900萬,加起來是2300萬,占比達三分之二。”聶日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除了抓住主要事業單位的核心問題,業內專家認為,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前提在于,首先要厘清不同事業單位的性質和收入情況。
目前,事業單位分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等三種類型,不同事業單位收支情況不同。此外,事業單位的收入方面比較混亂,補貼多比工資高。
事業單位員工繳納社保費,如何繳費,是一個大難題。
“現在事業單位100多萬家,但是內部分層差距很大,有些事業單位可能福利比較高,改制之后會擔心待遇下降;對于市場化的事業單位、攤派的,可能要國家政府來繳費。”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程杰說。他建議:“繳費應該是按照城鎮職工的基本制度來確定,按照"8+20"的模式,個人繳費8%,單位出20%。”
如何繳費,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也給出了一條“增一減一”的思路,機關事業單位員工需要自己繳費,單位交一部分,投資去運營。
“退休金每年降一個百分點,自己儲蓄的部分每年增一個百分點,但財政緩沖至少得需要20年時間。”楊燕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按此,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就和國民基礎養老金差不多了,個人賬戶就會發達起來。
也有專家認為,事業單位繳納社保費看,應該會和上世紀企業員工參繳一樣,采用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
不過,目前如何繳費,事業單位員工個人自己承擔?單位承擔?財政補貼?尚未有定論。
呼吁配套改革法規出臺
不同于此前的試點改革思路,即將開展的'事業單位改革將在全國范圍同步實施。“中央財政、全國各個省市一盤棋推進,是一個大的趨勢。”程杰告訴記者。
然而,事業單位改革轉型成本,卻是梗在養老金并軌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事業單位改革后,養老金會被納入社會保險,但之前沒有繳費的個人賬戶里面就沒有積累,一旦此類事業單位人員都并入社保體系,會為社;饚砹艘粔K“隱性債務”。
聶日明推測,這部分錢缺口大概有上萬億。
目前我國將事業單位分成三類,第一類主要承擔行政職能,第二類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第三類主要從事公益服務。
轉型成本如何覆蓋?聶日明認為,人事改革是機構改革的結果,最終會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統籌,全部納入職工養老保險中。
“第一類類似銀監會等機構,轉為政府機構;第二類像電視臺這種半企業性質的事業單位,推向市場;第三類公益服務機構可以細分,能市場化的就市場化變成企業,不能市場化的就推給政府。”聶日明說,按照現在事業單位像企業員工一樣參繳社會保險,推向市場就按照企業來管理。
此外,有輿論認為,由于行政機關公務員的社保改革沒有同步推進,事業單位社保改革恐會遭遇強大阻力,存在“觀望態度”。
“機關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現在看來已經不同步了,現在是事業單位改革,沒說機關。”楊燕綏說。在她看來,并軌是必須的,機關和事業單位都要進行配套改革。
http://www.shddsc.com/【事業單位參加社保 養老金并軌邁出關鍵一步】相關文章:
我國事業單位社保并軌養老金將下降30%01-01
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明日正式實施 超三千萬事業編制人員參加社保07-14
事業單位社保并軌難度有多大?07-19
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制度真的來了?07-03
2014事業單位改革養老金并軌政策07-17
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此前視同繳費01-01
2015事業單位社保并軌改革最新資訊03-02
養老金并軌是中國社保制度改革的前提07-21
淺析2014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并軌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