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金是什么?
一、農村養老金是什么?
(一)什么是農村養老金
農村養老金是以保障農村居民年老時的基本生活為目的,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籌資模式,養老待遇由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社會保險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農村養老金如何繳納
1、基本養老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農業戶口從業人員共同繳納。用人單位按照農業戶口從業人員個人繳費基數之和的20%(外商投資企業為30%)繳納。農業戶口從業人員按照本人實際工資的6%繳納,由用人單位按月在其工資中代為扣繳。個人繳費的比例,今后隨著全市企業職工繳費比例統一調整,最終達到8%。
企業和農業戶口從業人員原則上應按農業戶口從業人員本人實際工資確定繳費基數。對確有困難的,經參保區、縣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批準后,可按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繳費(2000年度為350元)。
2、農業戶口從業人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男60歲、女50歲)辦理退休時,可按《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計發基本養老金。
二、農村養老金領取的條件是什么
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少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于15年。
要引導中青年農民積極參保、長期繳費,長繳多得。具體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規定。
推薦閱讀:
農民怎么繳納養老保險費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原則是:保障水平與農村生產力發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保險與、土地保障以及社會救助等形式相結合;權利與義務相對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自我保障為主,集體(含鄉鎮企業、事業單位)調劑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政府組織與農民自愿相結合。由于大多數農民的'收入不固定,因此,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繳費方式十分靈活,大體分為發下三種:
1、定期交費。在收入比較穩定或比較富裕的地區和人群采用這種方式。如鄉鎮企業可按月、按季交納保費,富裕地區的農民可按半年或按年交納保費,其交費額既可以按收入的比例,也可以按一定的數額交納。
2、不定期交費。多數地區因收入不穩定而采取的方式。豐年多交,欠年少交,災年緩交。家庭收入好時交,不好時可不交。
3、一次性交費。多數是歲數偏大的農民,根據自己年老后的保障水平將保費一次交足,一直到60歲以后按規定領取。
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對象是非城鎮、不由國家供應商品糧的農村人口。一般以村為單位確認(包括村辦企業職工、、、外出人員等)。鄉鎮企業職工、民辦教師、鄉鎮招聘干部、職工等,可以由鄉鎮企業或事業單位確認,組織。交納保險年齡一般為20周歲至60周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一般為60周歲。
【農村養老金是什么?】相關文章:
農村養老金發放標準02-11
農村養老金是指什么?02-12
2017年農村養老金計算02-23
2017農村養老金發放標準12-26
農村養老金的給付具體流程02-07
農村養老金參保規定01-30
2017年農村養老金上調標準05-16
農村養老金領取的條件有哪些?02-05
農村養老金領取的條件有哪些?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