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收入分配差距太大,工資該怎么漲?
導讀:新常態的特征應該是資本投入高效、能源資源節約、生態環境友好、收入分配公平、公共服務均等。需要特別指出,合理提高勞動者,尤其是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是走向新常態的題中應有之意。
有的人認為,舊常態的特點是經濟增長速度在10%以上,新常態則是降到7%以下。實際上新舊常態不僅僅是經濟增速的區別。舊常態的主要特點是以過高的資本投入、過大的資源消耗、過度的環境污染、過低的勞動成本為代價,推動了經濟的高速增長。這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現在,多年積累的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轉變發展方式的新階段。
針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現狀,勞動力成本是否已得到合理提高,經濟發展成果是否被合理共享,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標志之一。絕不是一些人所主張的,經濟邁向新常態,需進一步壓低勞動力成本才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初期,我們缺乏資金、沒有技術,唯一的優勢就是勞動力價格低。依靠出口加工、來料加工逐步積累了大量外匯,低勞動力成本競爭也使我國勞動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較低,且從2000年呈明顯下降趨勢。這是造成我國居民消費率長期低迷的重要原因。
日本、韓國的消費率已經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了,中國比這兩個國家還低得多,近年來不到40%。因此,討論新常態,不能只說投資、能源、環境問題,更不能局限在百分之幾的增速上,必須把合理提高普通勞動者的收入提到重要議事日程。
在農業勞動力轉移增量與新增勞動力總量都逐年減少的大背景下,中國勞動力成本提高,既有供求關系變化的影響,又有發展方式轉型要求的制度性“反彈”。但至今,普通勞動者總體工資福利水平仍然偏低,應當還有增長的空間。從微觀層面看,不少企業抱怨近年來經營成本上升過快,企業效益下降,外商和許多本國企業轉向境外投資。
應當承認,雖然總體勞動力成本較低,但是我國確有一部分從業人員的成本過高了,那就是壟斷行業職工和相當一部分國企高管的工資福利過高。如果把這部分人的勞動力成本單列,普通勞動者的報酬比重將更加低下。其中最需要重視的是農民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