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要找準方向
“據《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有近57萬人處于失業狀態,10多萬人選擇‘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對工作的滿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80萬人,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大學生將面臨越來越沉重的就業壓力……”
大學生就業怎么就這么難?
仁和會計調查了近幾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經過分析,我們發現造成現今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有下幾種:
一、 畢業生人數在不斷增加
這是《2005——2012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數據圖。從圖表中,我們發現2005年大學生畢業數是338萬,逐年攀升,到2012年已高達680萬,七年的時間,人數翻了一倍。而企業的用工需求因為經濟原因,不增反降。再加上近年來農民工、下崗職工也大批加入到求職市場。所以,當今大學生“就業難”越來越突出。
二、 大學教育與市場脫節。
一方面,從課程的設置上。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與時俱進,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而我國高校的課程內容老套、單一,專業技能性不強,大學生們很難把所學的專業知識熟練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另一方面,重理論輕實踐。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找工作屢屢碰壁,“沒有經驗”成為他們被拒之門外最現實的一個理由。用人單位肯定大學生們扎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又不愿意花人花時間去培養他們,而更愿意用其他有經驗而又沒有大學生那種“傲氣”的社會求職人員。
仁和會計培訓學校即能培養你專業知識,還能提供理論實踐,優秀學生推薦就業,企業還能給予實習機會。
三、 大學教育缺乏職業教育
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占據非常大的比重,與之對應的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和實踐仍然極為薄弱。對于高中生到大學生,學生身份的轉變、學習方式及方法的調整,大學沒有積極地引導;從大學校園到社會的轉變,大學也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就業信息的閉塞、就業能力的短缺,學生缺乏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
四、 部分大學生求職能力偏低
毫不夸張地講,很多大學生大學四年是玩過來的。既沒有掌握好扎實的專業知識,也沒有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更別說具有憂患意識,多學技能、多拿證。試想,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哪個用人單位會用?
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大學期間,功課學得很扎實,簡直把大學當成了高中第二,整天泡在課堂和圖書館,完全沒有課余愛好和社交能力。這些“書呆子”們,滿腹理論、缺乏實踐經驗、不懂人際關系,畢業后完全沒有生存能力,很難想象他們能找到好的工作。
五、 部分大學生自我期望值過高
處在“就業難”大軍中的大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其實不是沒有工作的機會,而是“瞧不起”這些工作的機會。很多大學畢業生自視讀了四年的大學,也算是有文憑的人,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如果畢業后從事的都是些基層的工作,呆在小企業,拿一兩千的薪水,還不如一些初高中畢業生的狀況,“自尊心”就會作祟。所以他們寧愿待崗在家,也不愿做這些工作。這樣“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也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
大學生“就業難”?企業“選才更難”!
在大學畢業生遭遇“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選才難”的問題。我們仁和會計在智聯、前程無憂等招聘網站上翻看很多企業的`招聘條件,發現除了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相關證書、團隊協作意識等基本條件外,還附帶“至少在該行業擁有兩年的工作經驗”或“應屆畢業生勿擾”等條件。明明企業發展正值用人之際,但是這些單位寧愿崗位空缺,也不愿用應屆大學畢業生。這不得不成為大學生們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企業需要大學生,但是不愿用應屆大學生。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兩個原因:
一、 應屆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
也許有部分大學生會覺得奇怪,現在的大學生哪個沒有打過工,怎么能說沒有工作經驗呢?我們這里所說的工作經驗是針對企業崗位需求而言的。不可否認,很多大學生都打過工,但是絕大多數是因為勤工儉學或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而極少有人是針對自己日后的工作規劃而找相應的打工機會。例如,會計專業的在讀大學生,有多少會在會計事務所、中小型企業做過兼職,積累過實操經驗呢?作為會計,你沒有實操能力,畢業后,自然不會有相關的單位用你。
二、 絕大多數應屆大學生EQ不高、閱歷不夠。
當代大學生多是獨身子女,生活在一個物質空前豐富的時代。從小養尊處優,即使在中學奮戰的那六年,父母也在身邊做好了萬全的后勤工作,學習得沒有后顧之憂。再加上,中國應試教育注重知識的積累,輕視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都是高分低能。所以,當代學生絕大多數在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挫折承受力等方面不強,導致步入社會后,很難適應。在工作中,人際關系的處理、情緒的把控,甚至于工作態度都有很大問題。對于“嬌慣的一代”,沒有在社會中磨練過的,用人單位是避之不及的。
不怕就業難!做好中國式大學畢業生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已由過去的學歷型轉向全能實用型。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由于不能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被拒之門外,一部分大學畢業生為生存而選擇一份并不理想的工作。那些在校的大學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一籌莫展、不知所措。就業形勢似乎真的很嚴峻。但是,當我們意識到問題的本質,我們會發現社會上還是有很多的崗位需求,用人單位也在為“招人難”而眉頭緊促,問題的核心不在于“沒有工作”,而是“競爭大”。
以會計專業的大學生為例,如果想在畢業后能找到一份會計相關的工作,僅僅依靠本科文憑是遠遠不夠的。會計是個實戰性很強的行業,除了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相關學歷和職稱證明外,還得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所以,在校期間,大學生們除了要積極主動地考證外,還得抓住一切可以提高自己實戰能力的機會。沒有企業可以實習,可以到實戰經驗的培訓機構去實操,仁和會計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給你。
就業雖是一個社會問題,但實際上歸根結底還是個人問題。無論外在的政策和形式怎樣,找工作的是個人而不是社會。如何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才是大學生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用人單位在發布招聘信息的時候,都會附帶一些條件,如果你擁有了這些條件,這個職位當然就是你的;如果你什么都不會,怎么可能奢求用人單位會用你。所以,各位大學生一定要“未雨綢繆”,在大學期間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并為了實現它們而一步步踏踏實實地走好,一條條地獲得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這樣,畢業之后找到合適的工作只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
“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社會是殘酷的,人生是可控的。雖然中國的大學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弊端,但是廣大的大學生們仍然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和方法,做好這中國式的大學生,收獲成功!專注實在會計培訓,打造領軍會計人才,會計培訓全國領導者!
【大學生就業要找準方向】相關文章:
找準職業方向,不做職場“雜工”08-24
求職要明確方向12-20
大學生就業形勢及就業方向調研報告2篇04-21
海洋專業就業前景及就業方向06-04
核物理專業就業方向06-19
體育經濟專業就業方向06-18
法學就業前景和方向01-23
金融專業就業方向解析11-27
2017德語專業就業方向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