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能源動力專業就業方向分析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屬于能源動力類,是國家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發展前景廣闊。下面CN人才網小編精心準備的2017能源動力專業就業方向分析 ,歡迎閱讀參考。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該專業畢業生可在熱力發電廠及電力公司、電力設計研究院、大中型用能企業、政府規劃和環保部門、制冷和空調設備企業、高等院校等領域,從事設計、運行、自動控制、信息處理、環境保護、清潔能源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等類型工作。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動力機械(如熱力發動機、流體機械、水利機械)和動力工程(如熱電廠工程、水電動力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空調工程)的設計、制造、運行、管理、研究、開發、營銷等方面工作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就業崗位
熱工工程師、熱能工程師等等。
一、專業方向
考慮學生在寬厚基礎上的專業發展,將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現能源與動力工程)分成以下四個專業方向:(1)以熱能轉換與利用系統為主的熱能動力工程及控制方向(含能源環境工程、新能源開發和研究方向);(2)以內燃機及其驅動系統為主的熱力發動機及汽車工程,船舶動力方向;(3)以電能轉換為機械功為主的流體機械與制冷低溫工程方向;(4)以機械功轉換為電能為主的火力火電和水利水電動力工程方向。即工程熱物理過程及其自動控制、動力機械及其自動化、流體機械及其自動控制、電廠熱能工程及其自動化四個二級學科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的基礎理論,學習各種能量轉換及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技術,受到現代動力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具有進行動力機械與熱工設備設計、運行、實驗研究的基本能力。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2.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工程力學、機械學、工程熱物理、流體力學、電工與電子學、控制理論、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等基礎知識;3.獲得本專業領域的.工程實踐訓練,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4.具有本專業領域內某個專業方向所必要的專業知識,了解其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5.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三、人才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能源轉換與利用和熱力環境保護領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適應和創新能力,較高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的高級人才,以滿足社會對該能源動力學科領域的科研、設計、教學、工程技術、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學生應具備寬廣的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熱學、力學、電學、機械、自動控制、系統工程等寬厚理論基礎、熱能動力工程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掌握計算機應用與自動控制技術方面的知識。畢業生能從事能源與動力工程及相關方面的研究、教學、開發、制造、安裝、檢修、策劃、管理和營銷等工作。也可在本專業或其它相關專業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四、課程設置
專業主干課程: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傳熱與傳質原理、低溫技術原理與裝置、現代電站鍋爐、現代電站汽輪機、發電廠自動化及計算機利用、動力設備與系統、計算機技術(硬件、軟件、網絡、應用)、計算機控制系統、能源與環境保護、制冷與空調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軍訓、金工、電工、電子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一般應安排40周以上。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碩士 博士
五、知識結構要求
工具性知識比較系統地掌握一門外語,掌握外文科技寫作知識。掌握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基本知識,具有在本專業與相關領域的計算機應用與開發能力;掌握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知識、方法與工具。能夠進行中外文文獻檢索。自然科學知識掌握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工程化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學科技術基礎知識掌握工程制圖、工程數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金屬工藝學、電工學、電子技術基礎、工程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傳熱學、計算機原理與應用、自動控制原理等方面的知識(對水利水電動力工程方向,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知識要求可適當降低)。
【2017能源動力專業就業方向分析】相關文章:
2017德語專業就業方向11-26
呼吸治療技術專業就業方向分析03-05
新聞學專業就業方向分析03-05
音樂表演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分析03-15
農學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的分析03-13
制藥工程專業就業前景與就業方向分析01-16
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就業方向分析03-14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的分析03-29
蒙醫學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進分析參考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