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應屆大學生求職的注意事項
剛畢業的大學生對職場還是很陌生的,在招聘的時候經常由于“無知”犯一些錯誤。然而只要你了解一些求職技巧,往往就能讓求職者找到理想的工作,從而獲得自己滿意的薪水。下面就一起和小編來了解下求職技巧的注意事項。
1、保持積極的就業心態
無論經濟形勢怎樣,對待學習和就業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心態,面試前要充分準備,包括對行業、企業和崗位的了解;再有,對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出現估計過高或不夠自信的情況;最后,不要忽視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
2、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找工作不能只重視眼前,薪金待遇只是一方面,企業能不能給員工提供成長空間,能不能讓大學生接受更多的崗位培訓,對于剛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都相當重要。
3、簡歷避免“華而不實”
職業咨詢專家認為,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理解,但不值得提倡,因為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時,更看重的是本人素質,而不是簡歷和著裝。畢業生與其從外表上給自己“加分”,倒不如多注意行為舉止和待人接物的禮儀。
4、不要太注重表面的東西
在求職時適當“包裝”自己無可厚非,比如做一份精美的簡歷,穿一身帥氣的服裝,這是求職所必需的,但一定要把握“度”。
5、就業擇業可同時進行
在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先就業再擇業也許是更“明智”的做法。但職業咨詢專家同時表示,這并不表示大學生在找第一份工作時完全沒有“擇”,盲目就業并不可取。也就是說,就業與擇業也可以同時進行。
6、不過早給自己定性
對于大學生來說,每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特點,有人認為自己偏向于“牛”型人才,并照此完成自己的職業規劃。對于大學生來說,進入職場前都是一張白紙。不應該過早在進入職場前就把自己歸類,這樣會束縛自己的發展。
第一項 梳理專業知識
如果大學生想在本專業領域求職,所學專業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錢。雖然現在學習成績在求職中的作用不是最重要的,但絕對不代表人力資源工作人員不在乎應聘者的專業能力。金融、經濟、財會、法律等應用性較強的社會學科類專業以及技術類的理工科專業的單位招聘時,除專業筆試外,人力資源工作人員往往抽查應聘者的專業知識,比如“談談對本專業某個理論的認識”,甚至“背某個公式并說明其應用”。有的大學生或因為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而答不上來,或因為時間久遠印象模糊。
大學生要了解,如果對大學課程的內容沒有提前準備,要想對答如流比較難,但專業內的問題答不上來確實不應該。因此,大學生最好利用這段時間梳理專業知識,尤其要強化與求職單位業務相關的專業知識,其他課程也要瀏覽一遍,因為大多數單位的筆試題目不分專業,并越來越強調綜合性。
第二項 強化英語能力
大學生的英語水平現已成為求職的重要砝碼。各大外企均要求應聘者具有熟練的英語應用能力。在高校招聘會上,招聘單位的外籍員工現身時,口語流利的大學生上前侃侃而談,展示自我,口語糟糕的大學生轉身避開,可見英語表達能力強的優勢多么明顯。
不僅是外企,大型國企招聘也越來越重視應聘者的英語能力。中國政法大學2011屆畢業生朱凱介紹,他經歷過的幾乎所有大型企業招聘,筆試都有專門測試英語的內容,而且重視英語的聽說能力。某國有銀行的筆試分三部分,英語單獨占一部分,分值高達100分,面試設置了每人10分鐘的英語口語測評。很多應聘的大學生都倒在了英語這一關上。因此,大學生要充分重視英語在求職中的重要性,至少不要讓它成為絆腳石。其實,求職中的英語考試并不難,大多是日常英語。大學生只要集中復習一段時間,強化聽說能力,在整個求職過程中會受益匪淺。
第三項 練習行測和申論寫作
很多大學生在考公務員還是去企業應聘間糾結不定。其實,二者并不矛盾。雖然應屆畢業生能報考的公務員職位越來越少,但仍有部分基層公務員職位面向應屆生。
公務員招錄筆試科目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難度系數較高,需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如果大學生能輕松通過這兩科考試,在企業招聘中的競爭力也會提高。因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這種測評方式已被大多企業接受,成為考核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對文科大學生來說,書面表達能力、材料閱讀能力、綜合分析能力也是企業考量的重要內容,而這些包含在申論考試中。大學生提高申論寫作能力,對參加企業招聘大有裨益。
第四項 抓緊時間實習
求職簡歷上,人力資源工作人員最看重哪一部分內容?當然是實習經歷了。如果大學生到目前還沒有一份像樣的實習經歷,就得馬上行動了。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朱俊玲說,大四課程一般安排得較少,大學生自由時間較多,是安排實習的好時機。大學生如果確定了求職目標單位,最好大膽地去單位詢問是否需要實習生。如果被留下,就搶占了求職的先機;如果被拒絕,也會增加與用人單位的接觸,了解企業的相關情況。
第五項 聯系學長積累人脈
已經畢業的學兄學姐是大學生求職路上的領路人。他們既有豐富的求職經驗,對相同的專業領域就業狀況也有切身感受。更重要的是,他們經歷過求職,對學弟學妹的求職心理感同身受,能給予很多切實的指導。如果大學生的求職目標已經鎖定了具體行業、公司或者職位,最好去找已經在其中工作的學長,了解具體崗位的職業素質要求、企業招聘特點等,對將來參加招聘非常有用。如果可能,還可以請學長推薦在目標企業謀求實習生的崗位,與未來的求職目標近距離接觸。
1、求職意向切忌過于“寬泛”
全國高校中有上百個名稱迥異的專業,其中很多專業沒有明確的就業方向,比如大部分被比喻成“萬金油”的文科專業,像哲學、歷史、古典文學、中外比較文學、社會學等。這類專業的畢業生,簡歷中的求職意向往往是市場、行政、HR、策劃類工作一網打盡,但事實上卻是很難取得“準入證”。
不同崗位工作職責不同,對求職者的要求也不同,寫得太多,給人的感覺是求職者其實并不了解這些崗位的具體職責。
如果有多個職業目標,最好分別撰寫不同的簡歷。每一份簡歷的求職意向都要針對崗位特點和要求,求職意向越具體、針對性越強,獲得面試機會的幾率越大。
2、錯誤示范:
如:客服,行政,高級管理完全不相關的求職意向,出現在一份簡歷當中,沒有針對性,這會給HR一個信息:這個求職者的職業規劃混亂,或者說完全沒有規劃。
也有一些行業在簡歷環節不分具體職能部門,如:國有銀行、第三方咨詢機構 (四大等),如果招聘信息中沒有具體的職位,可以不寫求職意向。
不要隨便寫“管理類崗位”這樣的求職意向,對于應屆畢業生(MBA應屆除外),公司錄用往往是從基層做起,“管理類崗位”本身就是個含混的概念,每個人理解不同,就不要和HR猜啞謎了。
3、最佳寫法:行業+職業或者是精準的職位名稱
求職意向應做到語言精煉、概括性強,要避免含糊籠統、無針對性。最佳的求職意向寫作方法應該是:行業+職位名稱或者是精準的職位名稱。如:
通信領域銷售類工作
網頁設計,網絡維護類工作
機械專業的可以考慮機械設計、機械工程師、制圖之類的職位。
一、簡歷不“簡”
在應屆生專場招聘會上,學生們的簡歷大多有這樣一個固定模式:先是一張封面,再是一份洋洋灑灑上千字的個人求職信,再是1-2頁中文簡歷,接著是1-2頁畢業生英文個人簡歷,然后是應屆生就業推薦表、英語四六級證書復印件、計算機證書復印件,或者有更多的證書如中高級口譯、劍橋商務英語、托福GRE。厚厚一疊簡歷,讓招聘官好不頭疼。HR喜愛的簡歷不需要花俏的修飾,不用長篇累牘,只需要1-2張紙就行。
正確的簡歷制作方式應該是:一張紙的中文簡歷,后接英文簡歷。若有求職信,可放在最后。此外,證書、推薦表可以在面試時HR提出要求再附上。
二、板塊順序有悖于閱讀習慣
應屆生個人求職簡歷的內容板塊如何劃分?其順序怎樣?這是首次撰寫簡歷時遇到的一大難題。記者發現,很多畢業生的簡歷板塊劃分不一,順序顛三倒四,讓HR看起來非常困難。
碩士畢業生小李的簡歷是這樣的:第一板塊是個人基本信息,第二板塊是所獲獎金,第三板塊是實習經歷,第四板塊是項目經驗,第五板塊是教育經歷,然后是個人興趣等。小李表示,由于自己多次獲得校內外獎學金,實習經歷也豐富,因此將這兩項內容突出放在首要位子。
雖然簡歷各個板塊內容的撰寫沒有固定的順序,然而HR有相對固定的閱讀習慣。HR首先想知道應聘者是什么學校,什么專業,何時畢業,然后才是實習經歷以及學習期間的獎學金、特長等。但看過小李簡歷的HR卻發現,她的內容順序與閱讀習慣相悖,看了一大半還不知道她的專業和畢業學校,在努力尋找基本信息的時候,也忽略了她的獎學金等突出優點。
正常的順序應該是:個人信息、教育經歷、工作/實習經歷/項目經歷、所獲獎項/論文發表、英語/計算機能力、個人興趣和特長等。此外,可以在教育經歷后添加求職意向或者面試時當場填寫。
三、基本信息“缺胳膊少腿”
“你的出生年月寫在哪里?你的籍貫是哪里?你何時畢業?你的求職意向是什么?碩士應屆生為何沒寫明本科教育經歷?”
基本信息就像是人的四肢、五官,缺一不可。然而這些看似最基礎的信息,卻頻頻被應屆生遺漏。記者發現,“馬大哈”們僅專注于實習經歷、培訓證書等閃光點的描述,而忽略了一些個人基本信息,特別是籍貫、年齡、求職意向這三項遺漏最多,而一些公司對于畢業生的籍貫/戶口等非常關注。有畢業生甚至認為,“我是應屆畢業生,就不用寫出生年月了”。另外一些碩士/博士畢業生則認為“只需要寫最高教育經歷”,其實,一般來說高中以后的教育經歷,包括大專、本科、碩士等都必須詳細羅列。
四、信息過全暴露安全隱患
與以上相反,一些畢業生的簡歷矯枉過正,信息過于全面,竟然把身份證號碼也寫了上去。在大型招聘會上,一些不負責任的公司將挑剩下的簡歷亂扔,簡歷上的身份證號碼以及附帶的身份證復印件都有可能給意圖不良的人可乘之機,極不安全。
此外,有些畢業生的簡歷寫得太詳細,羅列了很多不必要的,或者是應該篩減的信息。比如有人羅列了大學四年的專業課程,有人詳細羅列了畢業論文和發表論文的時間、刊號,更有人將3年研究生期間的研究項目全部寫上,多達數百字,讓簡歷繁復羅嗦沒有重點,看起來較為壓抑。
五、個性描述變成“形容詞大本營”
很多應屆生簡歷表的最后一項都是對自己性格特點的描述,然而這類描述幾乎成了褒義形容詞的堆砌,千篇一律:“本人個性外向活潑,溝通能力強,能與人和睦相處,好學謙遜,誠實正直,勤奮努力,認真負責,細心耐心,能在壓力下工作,喜愛音樂、運動。”HR在看到幾百份描述相似的簡歷后,對這一項往往不太感興趣了。
華東政法大學碩士畢業生小張意識到了這點,于是她索性篩除了“個人特點”一欄,可是HR們看了她干巴巴的簡歷后表示,她的簡歷只有“骨頭”沒有“血肉”。
其實,個性特點是個人“軟技能”的體現,這點被越來越多的公司所重視。HR看個人特點的描述,目的有二:一是為了了解求職者的性格以及價值觀是否和公司的企業文化相符合。比如一些公司倡導“環保與自然”,一些公司強調“工作即興趣”,一些公司考察“是否能承受高壓的工作環境”,另外一些公司提倡“創新精神”,還有一些公司更喜歡“創業精神”。于是,個性特點一欄的描寫非常重要,真實地展示自我,尋找到真正與自己職業價值觀匹配的公司,也是將來是否能開心工作的保證。二是了解求職者的個性是否符合崗位要求。比如招聘會計,需要對方細心縝密,對數字敏感;招聘文員,需要認真負責,聽從安排;招聘行政助理,則需要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太有創意和想法的人才是留不住的;而從事一些研發、設計類的職位,則需要有創新意識,能在壓力下工作。
六、求職宣言“表忠心”
“公司給我一個機會,我將回報公司一份業績”,“今天公司給我一份職業,明天我為公司開創一片事業”很多應屆生們為了“表忠心”,紛紛在簡歷最后寫上求職宣言,讓HR看了覺得非常可笑。這里提醒應屆生,在HR心中,廣告標語式的“宣言”比較空洞,而且大多雷同,不要也罷。也許樸實真誠的話語更能打動企業招聘官。
【應屆大學生求職的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應屆大學生的求職簡歷02-24
應屆大學生求職簡歷范文10-21
應屆大學生的求職簡歷(15篇)02-24
應屆大學生的求職簡歷15篇02-24
2011應屆大學生求職信范文02-21
大學生應屆畢業求職信模板02-18
應屆大學生求職信模板最新04-30
應屆大學生英文求職信寫作指導02-09
應屆畢業大學生個人求職簡歷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