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增專業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的論文
[論文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學校連續幾年的招生擴招,許多學校不顧自身特點盲目增設新專業。如何對新增專業畢業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成為了一個緊迫的實問題。
[論文關鍵詞]高等學校;擴招;新增專業;就業指導
近年來,我國高等學校連續幾年的招生擴招,導致我國高等學校在校生的數目急劇增長。連續多年的高校擴招之后,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快速增長,但也出現也一些問題。許多大學在擴招中失去個性和特色,造成“千校一面”。許多學校不顧自身特點盲目增設熱門專業,例如師范類院校開設非師范類專業;理工科院校紛紛開設外語、財會等文科類專業;以文科見長的院校又一擁而上地開設計算機、電子專業等理工類專業,高校增開新專業成一時風氣。對于高校興起的專業增開熱潮,業內人士分析,雖然增開專業是高校發展的大勢所趨,但其中暗藏的就業風險不容忽視。面對擴招后新增專業畢業生逐年增加的形勢,如何對新增專業畢業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指導,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就成為了一個緊迫的實問題。
一、我國目前新設專業及其畢業生就業的現狀
自擴招以來,我國每年普通大學本專科招生人數迅速增長。學生人數增加,如果都擠在原來的專業,每個專業的人數過多,學生畢業的時候就業就會遇到困難。因此要擴招必然就得增加新專業,全國各地幾乎每一所高校都開辦了新專業,而且增長迅速。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07年度經教育部備案或審批同意設置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有1711個本科專業和3個醫學類專科專業、2個公安類專科專業;2006年度有2187個本科專業和11個醫學類專科專業;2005年度有2594個本科專業和45個醫學類專科專業;2004年度有2442個本科專業和27個醫學類專科專業。新專業是為了適應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高校每年增設大量以前從來沒有的專業。新專業以其極強的實用性和時效性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這類專業一般都是針對目前市場急需人才而設置,譬如數字媒體及動畫專業、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景觀建筑設計專業等等。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社會急需時他們就應時而生,適應性強,就業前景比較樂觀。然而,縱觀近幾年新專業就業率并不像人們期待的那么高。據教育部統計,2003年,一些“時髦”專業就業率比較低,諸如:首飾設計、寶石設計、室內設計等專業,畢業就業率不足50%,有的甚至更低。而一些行業特點明顯的專業或者特殊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比較高。同時據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對2007年的就業狀況進行分析顯示,農學、管理學和工學的就業率排在前三位,分別為78.38%,58.02%和55.4%。而一直很熱門的法學和醫學專業,就業率只有37.85%和31.01%,屬于后三位之列。可見畢業生就業率達100%的專業并不是最熱門的專業。由此看來,新專業的就業情況也不像人們期望的那么好。高校擴招導致大學生總量供過于求,教育質量下降影響學生競爭力;另一方面,高校為擴招而擴招,不考慮社會需要,爭開新專業,盲目求大求全,一些新專業根本沒有成熟的就業市場,一些熱門專業過量招生致使人才過剩,這些都導致畢業生就業難。
二、對新專業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新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陳舊,沒有與時俱進
當初高考選擇新增專業的學子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理由,有的出于愛好,有的是無意之舉。經過了大學四年,他們同樣面對就業的現實問題。與傳統專業畢業生一樣,他們的就業期望值過高、就業觀念陳舊。自從1999年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現在有些省市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即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超過了50%。然而,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畢業生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不能給自己一個恰當定位,就業期望值過高。不管自己所學的專業、自身特長、興趣愛好,一味地希望到大中城市就業,希望到機關、事業單位、大公司、大企業就業,希望到福利待遇高。工作條件好、出國機會多,晉升機會大的單位就業。而邊遠山區、城鎮、艱苦行業的基層單位,盡管急需大批的專業人才,卻無人問津。即使有去到邊遠山區的基層單位工作也是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迫不得已去的。新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存在同樣的問題。不僅如此,因為沒有相同專業的師兄師姐畢業找工作這些先例可以參考,許多新專業的畢業生對自己所讀的專業充滿迷惑,不清楚從業方向,從而放棄自身的專業特點,跟著別人一起往熱門行業、熱門企業里鉆。
(二)輔導員對新專業的就業市場定位不清晰
在高校的新增專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往年的熱門專業或急需專業,而有的卻是本校過去沒有的新專業,甚至是其他高校也沒有的`新專業。對于新增熱門專業或新增與原有專業相近的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輔導員也許還比較容易上手。然而對于那些本校原來沒有,甚至聞所未聞的專業,主要進行就業指導工作的輔導員連自己都不太清楚這些新專業的專業特點、就業前景、畢業生對口的工作、合適的求職企業對象等等,更不要說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了。
(三)學校對新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不夠重視
高校擴招之初,一些高校熱衷于擴大招生規模,忽視了畢業生就業工作。部分高等院校的領導只重視招生而不重視就業,對就業工作在機構、人員和經費方面存在嚴重的不到位現象視而不見。特別是忽視了針對新專業畢業生開展的就業工作。例如經費和人員的不到位、就業信息系統和就業服務體系不完善、沒有積極開拓針對新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對新專業的宣傳力度不夠等等。因而無法為學生積極提供就業信息,無法保障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就業服務。更為重要的是目前許多高校僅僅局限于對畢業班開設就業指導課,介紹當年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如何制作簡歷、面試技巧、就業心理調適等淺層次的就業服務,缺乏針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
(四)新專業知名度低,難做就業推薦工作
很多學校不顧自身的條件及特點,盲目增開與本校特長不相符的專業,出現許多問題。例如擴招后各個學校都明顯地感到教學設備的不足和滯后;不僅公共基礎課上的師資不足,新設專業缺少有經驗和高水平的學術帶頭人;擴招后校園內的人口過于密集,后勤設施跟不上擴招發展的需要;實驗教學設備和用房不足;實踐教學條件急需改善,圖書資料少,難以滿足教學需要。簡單來說,盲目擴招導致了教學硬件的不足、教學師資的匱乏、后勤設施的缺乏、教育經費缺口等問題。從就業市場方面來說,對一些新專業,連用人企業也不甚了解新專業適用哪些崗位。有的學校開設的熱門專業在該校屬于新設專業,師資力量不夠,知名度較低,難與其他院校對抗。種種存在的問題,使得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專業素質不強,能力水平不高,相對其他有優勢的學校的畢業生缺乏就業競爭能力。
三、新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觀念,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再發展的觀念
這幾年擴招,畢業生多了,出現了就業難的現象,許多人把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歸結為高校擴招,認為正是擴招才造成了今天大學生的窘境。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擴招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加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于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從人才需求而言,我國對大學生還是有著旺盛的需求的。一是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國家建設需要大量的高層次人才;二是在廣大中西部地區、中小城鎮大學生還極度缺乏。從供給的角度看,我國的大學生人數及入學率也還是很低的。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06年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2%,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芬蘭、新西蘭、挪威和韓國等國家毛入學率則遠超過50%,這說明我國的大學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可見,擴招與就業難沒有必然的聯系。就業難,最大的問題不是學校培養的學生多了,而是學生的就業觀念沒有改變。大學生不當的就業觀念是就業難的重要原因。這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包括:在就業地域選擇方面偏好東部發達地區、大中城市;在就業部門與單位選擇上,偏好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壟斷行業;在對就業與擇業的認識上,存在“一步到位,終生不變”的觀念,把初次擇業看得過重等。因此改變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降低就業期望值成為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的主要內容。學校和老師要讓畢業生們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類型的單位工作并不重要,關鍵是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專業知識,在工作中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出來,體現出自己的價值,這才最重要。
(二)輔導員加強新專業專業知識的了解及學習,拓展視野,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
高校對畢業生開展就業指導的主要依靠力量是輔導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能力水平高低對畢業生是否能夠順利就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新設專業的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不能簡單套用以往的經驗,更應該加強對新專業知識的了解及學習,拓展視野,提高就業指導工作水平。除此以外,輔導員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所有的輔導員都應該經過職業規劃教育專業培訓,具有初步的職業規劃教育知識。大學生一進入大學,學校就應針對學生特點迅速開展形式多樣的專業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課,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遠大理想,制定職業規劃,明確職業生涯每一個階段的奮斗目標和實現所有目標的具體措施。當學生在剛接觸一個新專業的時候,應當幫助學生全面了解這個專業及從業方向,并因人而異地提出個性化的指導意見,指導學生考慮今后要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促使他們在校期間可以充分做好就業準備,包括知識結構的準備和經驗方面的準備。
(三)學校領導及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加強重視針對新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工作
就業工作是高校辦學的龍頭,一切從就業出發思考問題。對于新專業的畢業生,就應該有新的就業工作思路。首先要注重專業調研,充分了解市場,貼近市場要求進行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強化學生的就業能力素質。其次學校領導、老師高度關注學生就業工作,加大對新專業的宣傳力度及新專業畢業生的推薦力度,老師可以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主動聯系企業,為畢業生推薦企業。三是老師應該針對專業特點,根據學生特長推薦畢業生。四是學校努力開拓實習基地,增加在校大學生參加校外實踐活動的機會。五是重視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指導,可通過舉辦求職、就業講座,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求職技巧方面的指導。
(四)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學質量,提高畢業生的專業素質,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首先在擴招工作中應結合學校自身條件和特點,適當控制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同時還需要調整和優化高等教育的結構,包括學科結構、專業結構、層次結構等。比如,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的比例,原有專業與新設專業的比例,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等。此外,提高教學質量才是高校發展的核心內容。學校各級領導首先應該高度重視新專業的建設,根據新專業的實際狀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整改措施,對于生源、師資、設備、質量、前景較好的專業,要努力創優和創特色;對于師資力量不足、設備欠缺、但生源尚可、前景看好的專業,要千方百計幫助解決問題;對于連年招生計劃未能完成,師資嚴重欠缺,實驗設備嚴重不足,前景堪憂的專業,要下決心進行調整;加大引進力度,努力增加教師總量。確保新專業教學有足夠數量的教師,大部分專業課應由本專業畢業的教師擔任;大力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確保實踐教學質量;加強與學院的溝通,改善圖書資料條件;加強新專業教學管理和質量監控,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和優良學風。認真總結新專業的辦學經驗,進一步做好專業的發展定位,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改革課程體系,完善學分制和輔修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創造條件;要加強新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和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通過宣傳,使新生了解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畢業要求,增進專業興趣;要主動了解就業市場,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四、總結
教育部提出,連續兩年就業率達不到50%的專業要嚴格控制招生規模,低于30%的專業甚至要停招。2008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428個申請設立的新專業未獲得批準,不得安排招生,還有3個專業被撤銷。從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新增專業的增長速度已有所控制,但總的來說,中國高校專業總數在急速增加,僅2007年,全國高校新設本科專業高達到2400多個。雖然大學專業設置越來越強調就業導向,但對于專業數量激增畢業人數大大增長,如何對畢業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有效的就業指導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深思的問題。
【對新增專業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的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音樂專業學生就業導向的思考論文12-29
當前就業形勢下對獨立學院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01-20
關于音樂專業學生就業導向思考論文12-29
江蘇8所名校新增專業均為就業熱門07-10
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的論文01-20
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論文12-30
信息技術能力培養對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促進作教育論文01-03
提升高職院校文秘專業就業競爭力的思考論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