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構建電子類專業模塊化課程促進學生就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就業導向;中職學校;電子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
【論文摘要】針對當前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類專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提出通過構建在就業導向下的層次模塊化課程體系,將職業方向模塊課程設置直接與就業目標掛鉤,瞄準某種職業、并落實到具體崗位,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業愿望去選擇合適模塊。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以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和就業的需要。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大量畢業生進入社會,電子類專業存在的問題逐漸顯現:課程設置過死,不符合各層次學生發展需要,畢業生就業時對口率低。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使中職學生更具有競爭力,走出校門就能進廠。
這就勢必要求重新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新課程體系。我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于2005年被確定為中職學校省級示范性專業后,專業實驗、實訓設備有了大幅改善,學生規模也逐年增大。在這種形勢下,建設新課程體系顯得尤為迫切。因此、我校于2006年開始,在專業課中構建就業導向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因需教學、因材施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學校電子類專業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當前中職學校電子類專業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1、專業定位不準確、職業方向不明確。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在生產第一線從事技術、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勞動者。但由于其教學模式和教材體系等許多方面參照了普通高校的模式、沒有太多地考慮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自身素質、基礎知識及接受能力、往往造成對學生的各方面要求偏高,專業目標定位過高。另一方面,在開設專業前沒有經過市場需求和職業能力等方面的調研。開設諸如電子技術應用、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家用電子產品維修等專業在職業方向上比較相近,在課程設置上區別也不明顯,這就造成對學生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相對模糊。畢業后所能從事工作的定位不明確,給學生帶來就業困難。
2、不符合學生個體的發展。中職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仍按照過去的方式,用同一標準要求每個學生,將導致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則學不懂,對學不懂的學生影響最大,久而久之將使他們失去信心和興趣而放棄學習、結果會影響班級的學習風氣。這樣,既不符合學生個體的發展、也達不到原定的教學目標。
3、就業時專業對口率偏低。雖然每個學校都在想盡辦法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但是就業對口k率偏低仍然是一個重要同題。影響學生就業對口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一些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在校期間掌握的專業技能不夠扎實,達不到用人單位的標準,無法勝任工作;另一方面,學生在校期間所學技能與行業需求存在著差異。當然,也有一些學生的就業心理預期與現實情況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就業對口率。
上述問題嚴重制約了電子類專業的發展。造成畢業生就業難、企業接收的畢業生也不能做到“即聘即用”。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要在就業導向下構建多層次模塊化專業課程,實現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二、模塊化專業課程的構建和實施
1、基本思路。中職學校構建課程體系要以就業需要為導向、即主動適應勞動力和人才市場的變化,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這就需要進行廣泛的市場需求調查,捕捉、分析企業和市場信息,以滿足企業需求和學生的就業需求為出發點。實現社會需要與學生需要的統一。
2、模塊化專業課程的構建。
首先、通過調研本地相關的行業、企業,了解市場對電子類中職生的需求及用工情況,分析得出學生就業集中的三類主要職業崗位,依次是
A: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營銷類;
B:電子產品裝配調試類;
C:電子產品的售后服務、維修類。
接著與校外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對這三類職業崗位群的能力進行分解,將其中的《電工基礎》和《電子技術基礎》等基礎理論和技能設計為專業通用課程模塊。
再將適用于各個具體工作崗位的技能設計為滿足就業需要的職業方向課程模塊,職業方向模塊要易于和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相銜接,由專業通用模塊和多個職業方向模塊組合成一個多層次的模塊課程體系。最后根據確定的模塊化專業課程編寫符合學生需求的專業教學目標和計劃。具體情形見下圖。
對于A職業方向模塊,側重于對各種家用電器(如彩色電視機、組合音響、視盤機、攝像機等)性能的了解和使用方法、相關營銷知識等技能,最后參加電子產品營銷員職業資格鑒定;B職業方向模塊,側重于對電子元件的認別、測量、焊接技術及對常規儀表儀器使用等技能,最后參加電子裝配調試工職業資格鑒定;C職業方向模塊,它在B類的基礎上還加強了對家用電子產品的故障分析、電路分析方法、檢修方法等技能,最后參加家電維修工職業資格鑒定。
3、實施的方法。要實施在就業導向下的模塊化課程因需教學、就必須從操作層面制定可行的辦法。根據該課程體系的特點,并結合電子類專業的特殊性,采取以下措施來保障該課程體系的有效執行。
(1)新生進校后按電子大類專業組織教學,不再細分具體的專業,第一學年學習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和大類專業通用課程模塊,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2)經過一年的學習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及具體的專業特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可從第二學年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業愿望,選擇合適層次的職業方向模塊,根據對應關系確定其所學的專業。力爭做到按需施教、因材施教,有效促進個體的發展。
(3)學生在學習完成職業方向模塊課程后,在第三學年參加相應技能模塊的實習實訓,參加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以取得就業資格。
三、實施模塊化課程的意義
1、充分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原則,提高了學生就業率及對口率。該課程體系的模塊課程設置直接與就業目標掛鉤,瞄準某種職業并落實到具體崗位,就業方向在課程體系中得到清晰體現。課程設置指向工作需要,即根據職業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來確定課程內容,形成“基本素質——職業能力——崗位技能”三位一體的課程模式,縮小了學生在校期間所學技能與行業需求之間的差異,提高了就業率及對口率。同時,在職業方向課程滿足了學生即時就業需要的同時,也充分考慮了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需要。
2、適應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各層次的模塊化課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新生進校后,通過一年通用基礎課程的學習,學生對專業有了明確的認識。可根據自身能力和需要進行職業方向的選擇。避免盲目性。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化需要得到滿足時,才能將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3、增強了專業教師與行業、企業聯系的緊密性。該體系的實施、對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主動地參與到行業實踐中,以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去充分了解、分析企業對各職業群的需求動向,培養出符合社會所需要的技術人才。
4、在就業導向下,既保持專業通用模塊的相對穩定,同時可以靈活調整職業方向模塊以適應本地企業發展的需求,為專業建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靈活的擴展模式。
構建在就業導向下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是我校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的新課改思想,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在模塊化課程教學的實施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與創新意識,提高了他們的職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技能,教學效果良好。當然,該課程體系在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只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不斷探索、歸納和完善,就一定能探索出建設具有中職特色的課程體系的新路子。
【關于構建電子類專業模塊化課程促進學生就業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數學類專業就業方向11-21
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促進機制研究論文11-14
水產類專業大學生就業意向分析論文08-08
通信類專業畢業研究生就業狀況論文01-09
藥學類專業就業前景03-02
關于促進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的通知02-21
工學類專業就業前景解析04-16
電子電機工程專業的課程設置及就業領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