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業導向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論文
【摘要】從國貿專業人才就業角度出發,探討基于就業導向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原則、課程體系設計、教學模式改革和實習基地建設,為外貿類本科院校培養高級復合應用型國際經貿專業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就業導向;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模式
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世界貿易市場起伏不定和貿易理論空前繁榮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如何改革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全球貿易經濟發展,不僅關系到國貿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實際問題,也是學科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的原則
根據我院多年來對國貿人才培養的經驗探索,結合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國貿人才培養模式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必須結合學生就業實際及個人未來發展需要
國貿專業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一樣,他們進入大學學習的首要目標是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畢業了能有一份好工作。基于此,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首先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就業需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就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與此同時,在當今社會中,大學畢業生由于受到自身利益和價值觀念驅動,“跳槽”現象相當普遍,從而使就業者職業崗位體系變成一個持續發展的動態系統。因此,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畢業后對就業知識技能的需求,使學生在接受大學教育后獲得勝任工作崗位的能力素質,而且要關注將來就業創業所需要的'能力素質,讓學生具備工作能力、學習能力、創業能力及向更高層次學歷發展所要求的基礎知識。以便將學生培養成為不但具有就業能力,而且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國貿專業人才。
浙江樹人大學現代服務業學院十分注重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目標定位為培養外貿類高級應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學設置上進行了教學機制的改革:
(1)教學組織柔性化:每學期固定教學課時為16周,另外2周的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柔性設置。根據培養目標的能力要求、企業與社會實踐的需要等,在學期的任意時間安排學生進行企業/社會實踐,或在校內綜合實驗平臺學習,或進行模擬職業訓練、舉行讀書報告會等。(2)教學過程企業化:專業與浙江傳化物流有限公司、中博展覽集團等多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企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設置、課程教學、實習實踐等方面全面參與,真正實現企業是課堂的延伸。同時針對企業的特殊要求開設“企業訂單課程”,進行人才定制化培養。同時,教師的人才隊伍的培養也要緊跟現行形勢,只有好的師資隊伍才能完成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
2.必須結合崗位特點和用人單位需求
國際經濟與貿易行業和用人單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國貿人才市場的需要。經過對浙江省內多家企業的外貿崗位對國際經貿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考察發現,大部分的外貿類企業都希望學校能在進行國貿人才培養時能夠與企業崗位的實際應用對接,為企業培養出不但外語水平高、了解國貿行業的法規和政策,而且實際操作能力較強的高級復合應用型人才。因此,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不僅應該與外貿崗位群特點相結合,從崗位特點來制定相關知識能力培養方案,而且要加強與崗位相關的復合知識、實際操作、職業道德教育,真正培養出適應外貿崗位和用人需求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因此,現代服務業學院的師資組成也極具特色:師資由三部分構成,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所確定的不同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要求,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校企共同組成的教師團隊可以給學生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授課和指導,學生可以直接從企業教師那里得到企業和行業最新的資料和體驗。
3.必須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目前,中國正處于工業社會迅速發展、并逐步向后工業社會過渡的時期,第三產業持續穩步上升。隨著中國加入WTO,對外貿易獲得迅速發展,xxxx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已達21738億美元(超過了日本和韓國的總和),居全球第三位。同時,世界上發達國家已經跨入后工業社會,商業、貿易、金融、證券、保險、旅游、房地產和咨詢等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因此,培養目標定位必須強調基礎理論、復合知識與實踐能力并重。其中出口總額為12180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僅次于德國,上升為世界第二位。中國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不僅帶來了外貿行業結構的變化,而且使得跨國人才需求大幅增加,這些變革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外語運用能力成為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我國國貿行業規模在迅速擴大的同時,外貿崗位結構也出現了既綜合又細分的趨勢。體現在國貿專業人才培養上就要求培養目標體現出專業化和綜合化的的特點。
二、以就業為導向優化國貿學科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培養的關鍵是課程體系的設計,可以說課程體系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才培養的模式和規格。作為一所地方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國貿專業課程設計應體現出多課堂并舉、多學科交叉、多樣化和個性化協同發展,著重實踐能力培養的體系。這樣的體系應與實際崗位要求的知識能力為目標,科學制定和安排課程。浙江樹人大學現代服務業學院采取的是教學課堂多樣化的方式:通過三類課堂的聯動,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真正落實到每一類課堂的每一門課程或每一項活動中,達到現代服務業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創新教學模式
大部分高等院校教學模式都是以理論教學為主體,忽視了理論與實踐教學之間的聯系。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這種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學科要發展,必須創新教學模式,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應該被主動引入課堂中。如小組教學法,這種方法讓學生學會分工合作,并親自扮演外貿崗位中的不同角色,模擬實際的外貿業務,體驗實際工作中的各個環節,從而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完善就業技巧。此外還可采取諸如案例教學法、市場調研法、實踐教學法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互動性、創造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建設實訓實習基地
國貿專業人才就業競爭力的提高離不開實習實訓。增加校內外實訓基地,拓寬學生實訓、實習的場所,對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特別是提高其職業適應能力尤為重要。浙江樹人大學現代服務業學院實行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多種形式在校內外開展實踐教學,如課內實踐;校內綜合實驗平臺實踐;校外實習基地見習、實習;企業實地調研;設立企業冠名班等形式進行訂單培養。此外還進行了職業教育模式的創新:創建“模擬職業訓練實驗室”,通過模擬企業現場、仿真企業環境、模擬職能崗位、模擬面試等方法,讓學生轉換角色,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細致化的職業訓練與指導。
【基于就業導向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設置探討論文07-26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就業前景04-03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論文提綱02-02
上海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前景03-16
以就業為導向改革數控專業教學模式論文05-09
廈門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前景04-03
就業導向下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論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