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人爱视频免费,97久久精品人人搡人妻人人玩,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試論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論文

時間:2022-09-04 14:24:57 求職指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試論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論文

  【論文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 就業 原因 對策

試論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論文

  【論文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影響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認為,導致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主要有學校、社會及學生自身三個方面,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與建議。

  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的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當前矛盾日益突出的問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更是加劇了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性。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已超過600萬,加上2007年、2008年待業的畢業生,數目更加驚人。這些高校學子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將直接影響著高校今后的發展及社會的安定和諧。而體育教育專業因為專業性較強,專業口徑相對較窄,而且除了體育院校之外,各大綜合性院校及地方院校都在招生,招生數量遠遠超出了社會需求量等因素的影響,就業形勢相對而言就更為嚴峻。本文就影響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的原因從學校、社會及學生自身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對策與建議,以期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健康發展和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一些幫助。

  1.制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1.1 學校方面

  1.1.1 培育機制與市場需求機制脫軌

  近年來,高校一再擴招,體育教育專業的招生人數也是不斷攀升,而與體育教育相匹配的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職位則處于飽和狀態。這導致許多畢業生無法找到對口的工作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專業選擇其它的職業,或者為了就業選擇繼續深造。而選擇非本專業的這些學生,因為專業門檻限制,無法勝任那些必須有深厚專業功底的工作,只能從事些技術含量不高的簡單的工作,更有許多畢業生因無法勝任非本專業的工作而被拒之門外。由此一來,來年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人才積壓現象越來越嚴重。就業市場需求有限,造成人才浪費,國家好不容易培養的人才因為沒有就業機會而無奈放棄自己的專業而改行,甚至無法就業[1]。

  1.1.2 課程設置老化,專業優勢不突出

  很多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才發現自己知識的匱乏。他們認為在大學里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這其中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學校及教師的原因。一方面,大多高校作為非盈利性的單位,不參與市場競爭,生源充足,又沒有中學的升學壓力,所以在自身的建設中難免懈怠,不注重教學質量,不因時制宜的調整本校的培養計劃,不及時的更新教學內容[2],從而造成學生所學知識無法與中小學改革以后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接軌。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在專業設置上重復現象嚴重,體育教育專業、運動訓練專業及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及就業方向相差不大,造成其它專業與體育教育專業搶飯碗的現象。加之大部分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都是從大三才開始進入專項的學習,到了大四又要實習和找工作,真正專項學習的時間僅僅一年左右,這樣學生的專項技術技能就不會太突出。與同一級別的二級學科運動訓練專業及民族體育專業的學生相比,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所學知識全而不專,沒有優勢可言。因為專業技術技能不突出,很多用人單位更愿意要運動訓練專業及民族體育專業的畢業生,而將對口專業的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拒之門外。

  1.1.3 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的系統性不強

  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對就業問題的解決,不應僅僅在學生畢業前才開始,應把職業指導貫穿于整個大學教育的始終,幫助體育專大學生進行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讓學生能有準備的面對就業。然而,很多學校對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工作重視不夠,部分學校雖有涉及但是還沒有真正在學生中廣泛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和重要性沒有在體育教育專業學生中得到有效的普及。有些學校只給畢業班的學生舉辦講座或者在大四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將職業生涯規劃縮為短短的幾次講座或幾次理論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展與成長的需求。職業生涯規劃需要指導教師和學生身體力行地去實踐,只有系統地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而且,高校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形式也比較單一,內容也較為籠統。大多采用在畢業生年級中開展講座、政策咨詢、談話等形式,內容僅限于面試技巧、就業政策等,對結合體育教育專業實際及提高實踐能力的指導較少。

  1.2 社會方面

  1.2.1 社會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與體育教育專業相對口的工作有中小體育教師、社區體育指導員、體育俱樂部工作人員等。一方面,現今大城市的很多中小學體育教師已經飽和,而部分需要體育教師的鄉鎮的中小學由于只看中高考上線率,而對體育的重視不夠。在這些學校,體育課形同虛設,對體育教師的數量及質量更是重視不足,即使非常缺體育人才,為了節省教育經費這些學校也不愿招收體育教師。另一方面,我國全民健身運動開展還不普及,在城市的各個社區經常鍛煉的人群較少,愿意花錢請人指導的人更少,很多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校期間雖然考了社區指導員證書,仍無用武之地。而一些體育俱樂部、健身房雖然解決了一部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但由于我國的體育產業在當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所需的人才畢竟是有限的。

  1.2.2 就業政策措施靈活,但社會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歧視現象依然存在

  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以及其他勞動力就業,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都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和措施,對原有的就業體制進行當的調整,但用人單位仍然存在許多不合理的政策。為了尋找更合適的人才,很多用人單位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對應聘者設置不合理的門檻,例如,不聘非名牌大學畢業生,聘非本地畢業生,不聘無經驗畢業生等等[3]。而且隨著近年來體育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的不斷增多,很多單位在招聘時只要高學歷的碩士生、博士生,甚至一些城市的中小學也打出了招收碩士生、博士生的牌子,在用人單位的高要求面下,既無經驗、高學歷,又非名牌大學畢業的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連面試的機會都得不到。有些用人單位甚至依然存在對體育大學生“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歧視,認為體育大學生“只會跑跑跳跳,文化素質低下,無任何能力勝任工作”。所以在錄取時同等條件下他們不愿要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而更愿意選擇其它專業的畢業生。他們沒有看到體育大學生肯吃苦、敢創新、有激情等優點而武斷地將其排除在外,對他們而言不能不說是一種損失。

  1.3 學生自身方面

  1.3.1 觀念更新不夠,急功近利思想嚴重

  在當前買方市場的就業形勢下,許多大學生在主觀意識上缺乏理性的判斷與自我認知,沒有將自己置于大眾化教育及就業競爭的大環境中客觀地評價和分析自身特點,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優勢,缺乏對自我客觀、系統、科學的認識,常常出現高估自己能力的現象[4]。在對用人單位進行選擇時,一方面,追求安逸舒適的工作環境,把目光集中在體育人才已經飽和的大城市,期望有較高的工資收入,不愿去真正需要體育人才的偏遠地區、基層單位、中西部地區等。另一方面,很多畢業生只愿意去醫療、養老保障制度較好的學校,而對社會福利相對較差的工作卻不愿選擇。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這種好高騖遠,急功近利的思想,致使他們失去了許多就業機會。事實上,很多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并不難,難的是找不到符合他們要求的工作。所以,從根本上說,這種不切實際的觀念是導致他們就業難的思想根源。

  1.3.2 專業口徑較窄,專業素質不高

  有相當大一部分大學生是由于感到自己升學無望,高考前臨時改投體育,報考體育教育專業,由于選擇專業具有盲目性或者對專業的預期不準確。對于所學專業內容、發展方向、前沿動態的不了解使學生對本專業興趣索然,投入精力有限并由此對未來從事職業的迷茫心理。加之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相對于運動訓練專業及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專項技術基礎普遍較差,進入大學后的第三年才開始僅進入專選階段,專選時間僅1年多,與運動訓練專業及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四年的專項學習相比就更不占優勢。因為專業素質不高,很多學生在畢業時,便有了跨專業工作的想法,這樣在找工作時往往會碰壁,同時又可能會輕易放棄本專業可能的就業機會。

  1.3.3 綜合素質不高,社會競爭力不強

  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由于其專業的特點,體育成績相對其它專業的學生好,而文化底子較薄弱。而現在因為各地學校需要教師數量日趨減少,各地教育局也設置了入行門檻,要求畢業生在上崗前要進行入門考試,考試通過才有機會就業,這對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難度很大。除學校之外,很多單位在招聘時也要考試,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參加社會上的各種考試時普遍競爭力不強,除了公務員考試中需同時進行體能測試的崗位外,基本無任何優勢可言,甚至是完全處于劣勢地位。

  此外,由于現今應試教育觀念在較大程度上依然居于主導地位,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多,參加實踐的機會少,大學四年,很多學校給學生安排的實習機會一般只有兩個月,大部分學校是安排在大四的上學期,造成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欠缺,這也是導致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2.對策與建議

  2.1 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觀

  從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本人角度來看,自我定位和良好的心態非常重要。因此,學校應對畢業生進行就業觀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改變“天之驕子”的態度,放棄“非國有單位不去,非鐵飯碗不算工作,工資待遇非優厚不干”的思想。鼓勵學生到基層、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工作,或先選擇在報酬較低的單位就業,也可以從事靈活就業,包括臨時就業、非全日制就業等,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以求更好地發展。并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的成功與否并不取決于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關鍵在于能否借此積累經驗,為今后職業成功奠定基礎。

  2.2 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高校應在在客觀分析我國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基礎上,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出發,對體育專業的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積極開展體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認識職業自我,了解職業世界,學習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手段,為未來職業的自我實現打下良好基礎,從而拓寬其就業渠道,緩解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同時,學校要做好畢業生就業的信息搜集工作,開展就業方面的政策解讀、教育講座等教育,并應將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列為專門的學科,加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充分做好各專業招聘會或學校的大型招聘會。

  2.3 加大課程改革力度,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體育教育專業應突出本專業的辦學特色,加強學生專項能力的培養的同時,注重抓學生師范技能培養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強化實踐教學,加大建立教學實習基地的力度,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同時,高校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加大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注重學生專業能力培養,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培養出的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切實能夠滿足市場的需要。

  2.4 宣傳專業優勢,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學校要通過報紙、雜志、網絡等媒體來宣傳體育的重要性及體育教育專業的特色、優勢及行業影響力,通過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舉辦校慶、畢業生就業雙選會等宣傳學校的各種成績,通過宣傳活動使社會各界認識到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改變社會對體育大學生的歧視現象,使用人單位了解體育教育專業及畢業生,認識到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優勢所在并根據需求選擇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

  參考文獻

  [1]周清,趙艷兵.關于體育專業院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思考.體育師友.2008(4):62.

  [2]王雅麗,制約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研究.法制與社會.2009(8):235.

  [3]李揚裕,余建暉,陳學紅.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宏觀特征與緩和對策.中國電力教育.2009(6)161.

  [4]劉國巖,孫春曉,徐晉.浙江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影響因素研究.新西部.2009(16):118.

【試論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論文】相關文章:

汽車專業就業前景分析11-21

軟件專業就業形勢分析09-26

金融專業就業前景和就業方向分析11-11

金融專業大學生未來就業方向和就業前景分析09-26

園藝專業就業前景分析07-28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的分析10-27

大學生就業論文07-26

員工流失的原因及對策10-26

舞蹈教育專業論文11-28

工程造價專業就業形勢分析11-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桐乡市| 安福县| 丽江市| 武山县| 松原市| 肇州县| 老河口市| 夹江县| 许昌市| 石嘴山市| 洞口县| 沾益县| 定州市| 寿宁县| 遂平县| 揭西县| 蛟河市| 舞阳县| 通化市| 海城市| 保德县| 依兰县| 延庆县| 社会| 吐鲁番市| 长岭县| 乌鲁木齐市| 哈巴河县| 修武县| 鄢陵县| 姜堰市| 阿勒泰市| 炉霍县| 高邮市| 康定县| 翁牛特旗| 会泽县| 灵石县| 洞口县|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