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07年就業形勢講座及分析報告
今天在學部聽了一場報告會,是關于2007就業形勢和就業指導的。平時在實驗室埋頭作試驗,對就業的形勢雖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還是沒有想到事實竟然是如此的殘酷。2007年畢業生人生全國有495萬;據調查去年有124萬未就業,北京一些研究機構研究生的就業率僅為40%。在這些數據面前我都有點迷茫了!
不錯,大學生就業難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大學生自身的期望值過高,追求大城市、高收入、高穩定、高發展,但孰不知自身卻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造成了一方面社會人才的缺乏,而另一方面卻造成了大量的學生待業。其次,國家整體的需求不旺,供大于求,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外界因素。與此同時,學校之間、學生之間的激烈競爭,就業政策的瓶頸,用人單位對學生要求日益增高,畢業生素質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等原因也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
就業難是現實,但是我們沒有理由不去面對,因為我們畢竟受過高等教育, 是時代的弄潮兒。在報告會上聽說有好多大學生畢業后領取低保,如果我是他們中的一員,我寧愿自殺,人活著最少也應該有點尊嚴。
去面對現實吧,發揮你們的優勢, 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去迎接挑戰吧,當然也包括我!!!
11月30日,就業中心在新校區500人報告廳成功舉辦了一期“T&C論壇”。就業中心副主任李峰以“2007年就業形勢與對策”為題目向與會同學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報告,有近500名畢業生聽取了報告。
李主任以“主動出擊,把握機會”作為本次報告的主題,首先向同學們詳細介紹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和通報了我校近幾年來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然后針對畢業生如何科學的擇業、就業等九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和解答。
李主任建議廣大畢業生要認清形勢、準確定位,并鼓勵大家勇于主動出擊,學會自己創造機會并把握機會,提高求職的成功率。李主任的精彩講述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本期論壇歷時兩個半小時,受到了畢業生們的熱烈歡迎,大家普遍反映受益匪淺。下一步,就業中心將充分利用“T&C論壇”這一平臺,邀請就業問題專家、政府官員、企業領導和校聘職業指導師到校,就如何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基層就業、女生就業等方面的問題舉行專題講座。
200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
——-就業指導課內容之一
為做好我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使我院畢業生對整個就業形勢有較充分的了解。依據《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就業指導訓練大綱》,10月26日下午,學院就業指導中心姚樹民老師為自然科學系2007屆畢業生開就業指導課。
姚老師根據豐富的就業指導經驗,通過一系列數字的對比,詳細地分析了:1、從2004年起,廣東高校及汕職院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分析了高校特別是高職高專就業存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2、根據現階段的就業形勢,對畢業生提出了就業上的意見和建議。3、介紹汕職院近幾年就業工作的情況和做法。
通過講課,同學們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掌握了面對就業困難形勢的一些應對方法,為同學們下來的就業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就業指導中心
2006年11月3日
據勞動保障部對全國114個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調查,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僅占新增崗位總量的22%。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413萬人,比2005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495萬,比2006年增加82萬,同比增幅達19.9%。而2006年這些地區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與2005年實際接收安排的畢業生人數相比,降幅達到22%。 “三個22%”,一個“19.9%”不但充分顯示出2006年高校畢業生十分嚴峻的就業寒流,而這股寒流,還將持續影響2007屆畢業生的就業,并可能再度“降溫”。
一、2007年大學生就業政策解讀
1、教育部人事部五項舉措
鑒于以上嚴峻的就業形勢,教育部人事部等5部委共同宣布了5項措施,促進大學生就業。
措施一是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通過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生活費補貼等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
措施二是完善對高校畢業生的社會保障體系。
教育部部長周濟說:“對高校畢業生以靈活方式就業,到基層就業的,要在戶籍管理、勞動關系形式,社會保險繳納和保險關系接續等方面提供保障,認真做好未就業畢業生的失業登記工作,為他們提供職業介紹,培訓等系列服務。”
措施三是要求所有高校都必須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同時要將就業指導課列入必選課。
措施四是完善就業工作評估體系,從明年起,在教學評估中突出對就業狀況的考察。
措施五是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高職院校80%的學生畢業時要獲得雙證書,也就是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最后,由教育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改委、國資委5個部門發起并在北京聯合啟動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希望通過整合崗位信息和畢業生資源信息的方式,促進大學生就業。
2、 勞動保障部四大舉措保大學生就業
一、大力發展適合畢業生求職特點的互聯網就業服務
二、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確定專人與失業畢業生聯系
三、未就業畢業生積壓較多的地區要聯系跨地區招聘
四、積極向教育、人事部門及高校提供市場分析信息
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健說:“新成長勞動力已進入高峰期,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增量多、壓力大,而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因此,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國務院領導明確要求,對高校畢業生要落實好、執行好鼓勵他們到西部、到基層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切實加強對他們的就業服務,努力提高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張小健表示,勞動保障部門將從四個方面做好200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首先,與教育部門、人事部門加強配合,做好大學畢業生離校前的求職指導、就業服務、職業資格培訓、就業見習等工作,為鞏固和提高初次就業率做出貢獻。各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充分發揮高校畢業生專門服務窗口的作用,積極舉辦針對畢業生的專場招聘會,發展適合畢業生求職特點的互聯網就業服務。要與教育部門及高校合作,推動職業指導進高校,強化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職業資格培訓,積極推開“雙證書”試點。
其次,勞動保障部門將以登記失業、求職困難的畢業生為重點,開展“一對一”的服務。對進行失業登記的應屆和歷屆積存的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確定專人聯系,并依托基層平臺跟蹤了解情況。對每個登記失業的畢業生,承諾在3個月內免費提供1次政策咨詢和職業指導,提供3次基本適合的崗位需求信息;對申請參加職業資格培訓和就業見習的,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對失業時間較長或家庭生活困難的畢業生,要重點援助,幫助其盡快就業;對自主創業的畢業生,要認真落實小額擔保貸款、個體經營收費減免等相關政策。
第三,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城市的工作指導。各地特別是中西部省份要確定一些經濟欠發達、未就業畢業生積壓較多的地區,作為重點,會同有關部門,強化對未就業畢業生的服務,聯系跨地區招聘,開展勞務輸出,幫助他們盡快就業。大中城市勞動保障部門,要總結2006年開展“大中專技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的經驗,適時開展集中性的就業服務專項活動。通過以點帶面,逐步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長效機制。
第四,各地勞動保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信息分析工作,強化分析勞動力市場對大學生的需求狀況,積極向教育、人事部門及高校提供市場信息,引導畢業生擇業,并為高校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教育改革和調整課程設置提供依據。
二、2007年個別省市就業形勢簡述
北京地區2007屆高校畢業生將近20萬人,其中研究生人數首次突破5萬人,達到歷史新高。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任占忠分析指出,研究生找工作的難度比前幾年有所增加,在找工作的時候就不像過去那么搶了,本科生需求大致還是可以的,專科生這2年有明顯的好轉,但從總體上來講,專科生就業難度比研究生和本科生要大些。
廣東省2007年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比今年至少增加5萬人,可能突破27萬。2006年廣東省參加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有21萬多人,其中研究生13130人,本科生69699人,專科生127589人。截至2006年10月31日,研究生就業率為89.82%,本科生就業率為91.11%,專科生為88.51%。
湖北省2007屆高校本、專科畢業生總數約為27萬人,若加上研究生3萬多人,總數超過30萬人,而2006年的30萬畢業生中,仍有5萬名待崗,他們也將加劇2007屆畢業生的求職競爭。
南京地區2007年大學應屆畢業生將達14萬人。南京市已接收普通高校畢業生25695人,同比增加20%。其中清華、北大、復旦、同濟、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著名高校碩士研究生2498人,本科畢業生14372人。非公企業吸納畢業生就業人數達到19189人,比上年增加20%,占接收總數的75%。高層次畢業生就業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排名省內城市之首。
廈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最新調查摸底顯示,2007年廈門預計新增20萬個就業崗位,操作工、電子、服裝和餐飲服務四大勞動密集型行業可能出現用工緊缺。據了解,去年廈門勞動力市場部分行業就已存在比較嚴重的缺工情況,缺工較多的工種有電子操作工、工廠一線普工、車工、餐飲業服務員、保安、營銷人員、數控模具、軟件技術人員等。為此,不少企業相應調高了工資水平,去年廈門勞動力市場平均工資已從2005年的700元-1000元提高到1000元-1200元,且不少企業開始改善各種福利待遇,提供吃住等方便。
三、2007年熱門行業、大學生薪水走勢、整體就業率預測
1、2007年四大熱門行業
中華英才網HR專家就2007年熱點行業趨勢作出預測,指出通信、汽車、快速消費品及石油能源等四大行業人才需求大,且有較明顯的人才缺口。此外,明年另一個職場趨勢是海外人才市場將進一步升溫,更多的外國公司白領職位將會越來越多地投向中國。以中華英才網與美國MONSTER合作的國際頻道所發布職位的趨勢分析,精通外語、具有某項專業優勢、具有外資企業或國內知名企業的工作背景的求職者,將會贏得更多的海外發展機會。
通信業需求旺盛,營銷人員比重繼續上升。今后幾年,通信業人才需求將主要分布在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新增電信企業和政府部門,市場營銷服務人才比重將超過技術人才。人才構成進一步變化為:經營管理類、通信技術類和市場營銷類人才需求比例為2∶3∶5。這個比例中經營管理與市場營銷人員比重較之前有所上升,預示著更多非通信專業人才將涌入通信行業。目前通信業進入行業的調整期,業內人才存在嚴重的高不成低不就現象。相當一部分人由于不具備更高的戰略眼光,很難擔當更高的職位;而對于目前從事的工作已無新鮮感,一大批中級人才遭遇“天花板”。這為有沖勁、積極主動的新人提供了很多機會。
汽車業人才全面緊缺。未來5年,根據汽車發展的水平和需要來看,人才供求矛盾的變化將不是漸增,而是激增。這意味著人才供求的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研發機械工程師、銷售和市場人員的新增工作機會將非常可觀。在汽車企業的招聘中,不是哪類人才比較重要,而是各類人才都很重要;不是哪類人才緊缺,而是全面緊缺。國家人事部人才流動開發司發布的公告指出,汽車人才已高居北京2006年緊缺人才榜首。目前汽車業招聘按崗位集中在研發、銷售、品牌、售后領域,尤其缺少既了解汽車構造、產品性能,又了解企業文化和市場需求綜合性人才。2007年汽車人才需求領域包括:汽車研發人才、維修人才、營銷人才、管理人才、汽車服務人才等。
快速消費品營銷人才缺口大。快速消費品行業的人才缺口將依然主要來自市場營銷崗位。近年來,該行業大量的市場、銷售人員,特別是品牌建設人員流向其他行業,而從其他行業流向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市場人員并不多。從2006年8月份開始,不少快速消費品行業知名企業開始2006年下半年的新一輪招聘,蒙牛、聯合利華、青島啤酒、達能等均在其中。據獵頭人士分析,快消企業對營銷專業人才需求量最大,未來的市場缺口也最大。最熱門的營銷職位包括品牌經理、產品經理、城市經理、大區經理、渠道經理、KA經理(重點客戶經理)等。在某招聘網發布的7月就業指數中,上海、廣州兩地消費品行業職位數量在各行業中排在前列,上海消費品業職位數占總職位數的8.53%,居各行業第四;廣州占12.06%,位居第二,僅次于計算機/信息行業。中華英才網職業顧問分析認為,快速消費品行業銷售類人員通常占企業員工總數的30%以上,每當行業對人才出現集中需求時,首當其沖的是市場營銷類人才。除了大量需求一線業務推廣人員、銷售代表之外,對營銷管理類專業人才需求也較為迫切,這也是快速消費品行業缺口較大的人員。在2007年的人才市場,快速消費品的營銷人才將非常搶手,相關企業將有必要繼續對此類人才進行儲備。
石油業專業人力資源匱乏。石油行業招聘企業以特大型國有企業和外資石油服務公司為主。外資石油企業方面,其在中華英才網上所發布的職位顯示出,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地質工程師和鉆井工程師有明顯的人力資源匱乏的現象。同時,因為目前石油企業人才流動的內外部條件還未成熟,所以外資企業雖然提供良好的職業發展空間、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等優越條件,招聘到所需的研發技術人員也有一定難度。國有企業方面則是從事跨國經營的人才極為緊缺——就陸上石油企業而言,無論是各石油企業還是三大集團公司直屬機關,從事跨國經營的管理人才都不足總人數的1%。
http://www.shddsc.com/【就業形勢講座及分析報告】相關文章:
軟件專業就業形勢分析09-26
工程造價專業就業形勢分析11-03
會計專業就業形勢分析報告12-21
我國農村青年創業就業的發展新形勢分析11-16
就業形勢調研報告9篇02-14
就業形勢調查報告02-27
2017就業形勢09-25
2016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勢分析07-30
銀行安全形勢分析報告11-25
畢業就業形勢調查報告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