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途徑研究論文
高等教育轉型是當前我國的社會熱點,轉型的實質是一批院校向應用型、職業型轉變。西安翻譯學院結合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新趨勢,著力探索自身轉型的新思路、新途徑,規劃了一批示范特色專業進行轉型試點改革,學前教育專業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分析,提出了幾點轉型背景下增強本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建議。
0 引言
當前,高等教育轉型是我國的社會熱點,國家通過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來解決當前“大學生過剩”與“市場需求技術技能人才嚴重缺乏”冰火兩重天的反差格局。今年國家普通高等院校中將有600多所院校進行轉型,轉向應用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側重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西安翻譯學院作為民辦普通高校中的領頭軍,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轉型趨勢,經過科學研判和認真分析、研討,認識到轉型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著力探索促進自身轉型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加快推進學院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的步伐,同時規劃了一批示范特色專業進行轉型試點改革,學前教育專業就是其中之一。
1 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學前教育關鍵在于師資,經過認真和廣泛調研了解到當前陜西省乃至全國各類幼兒園教師隊伍現狀如下:隨著人們對學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學前教育需求與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矛盾日漸突出。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推算,目前陜西省幼兒數量3年增長47%,幼教缺口近7.5萬人,到2020年我省幼兒教師的需求將達到12-15萬人。①當前陜西省各類幼兒園教師隊伍現狀——從其他崗位轉崗而來的幼兒教師比例很大,擁有學前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不足,幼兒園及家長對目前的幼兒教師滿意度低,社會上渴求有愛心、技能全面的高素質幼兒教師。
通過調研獲知陜西省部屬的陜師大到第二批次本科的西安文理學院、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咸陽師范學院、渭南師范學院、榆林學院、安康學院、商洛學院等具有師范屬性的院校在省內成星羅棋布狀態,學前教育均為上述院校的院級重點專業,在區域內是中堅力量,影響著我省的幼教專業的發展水平。他們嚴格執行著招生計劃,嚴格控制著生源規模與師資結構,實驗實訓設施完備。在師資師生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實踐教學等都保持著優勢且發展型水平。
西安翻譯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是2012年經教育廳審批的新專業,主要是培養幼兒園、學前教育培訓機構等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前教育專業雖為西譯新增專業,但目前在校生已有近2000人左右。西安翻譯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目前與上述院校差距較大,暫不具備明顯競爭力,但西譯(西安翻譯學院簡稱)極大地發揮著民辦教育靈活的辦學機制,實施著嚴格的教育教學管理,以良好的學風校風吸引著來自祖國各地的廣大學子前來學子學習,他們生源素質高,求知若渴,可塑性極強。因此如何利用學院轉型發展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契機,重視人才培養,積極探尋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途徑,滿足社會需求,提升學院專業品牌效益頗為重要。同時作為新專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才剛剛開始,如何區別于其他同類專業院校,凝練自己的特色,產教融合找到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現實路徑也是本專業發展的根本之路。
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路徑的.建議
學前教育專業應緊跟時代步伐,抓住轉型改革發展的機遇,改革創新,探索西譯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發展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新思路,新舉措。
2.1 明確專業特色建設目標,強調學生的多元化成長和復合型培養以提高就業競爭力
①學前教育專業應緊扣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設置既能體現學科專業特點、又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專業方向。依托西譯外語優勢和學院歷史積淀,以大平臺多方向的思路,整合現有優勢教學資源,在確保幼兒教師全面發展要求的基礎上,開設雙語教學、音樂舞蹈、繪畫手工、育嬰早教等專業選修方向,強化具有不同專業特長學生的專業素質,以培養多能一專幼兒教師,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有高人一籌的就業競爭力。
②以市場需求、職業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實踐教學為途徑。西譯始終堅持“外語+專業+現代化技能”和“專業+外語+現代化技能” 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這種模式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多元化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新時期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又被賦予了與時俱進的新含義,學前教育專業要在這模式下注重深化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高規格、創新性、應用型”拔尖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懂專業,又懂外語,還具備一定專業技能,工作后上手快,實用強,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大大提升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并為后續畢業生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
③注重探索依靠行業企業的辦學體制,深化落實“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大平臺,多方向”,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目前本專業與北師大紫禁長安學前教育集團、陽光雨露國際教育集團、陜西新荷學前教育集團等多家單位開展了校企合作,前期本專業教育實習的學生受到了合作單位的高度評價,并有多所單位提前來預訂本專業的畢業生。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結合、堅持課程內容與崗位要求對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這也著實促進了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
2.2 突出特色性德育模式,以職業道德和技能培養強化學生綜合素質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①教育的原點是愛,幼兒教育是人的啟蒙教育,是奠定人一生的教育。現代幼兒教育越來越強調對于孩子的培養重點的不是知識的掌握,而應該是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個體思維方式、創新意識等。所以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未來幼師不僅要系統掌握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和育兒教育理念,更要熱愛學前教育事業,關愛兒童,自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綜合素質,才能真正勝任幼兒教育的重要使命,滿足目前行業和家長越來越高的心理預期。
②以愛為前提,嚴為保障的全封閉準軍事化管理模式。西安翻譯學院一直堅持“全封閉準軍事化嚴格管理”,傳承丁祖詒教授“把學生放在眼皮子底下管理,讓家長和社會都放心”的管理理念,學生進校時就明確提出“十不準”的要求,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由專門學管部門進行常態化檢查和督促。這種管理模式,為培養高素質學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社會和家長的高度肯定和贊揚。
學前教育專業在全院的管理模式下,進一步推進了“以培養高素質職業人才為目標、以職業道德教育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德育模式。學生入校后,在整個培養過程中貫穿“養成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每學年一個系列主題,由分院、系部、班級、各社團等共同配合,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活動。例如:長期在各教學樓內設置誠信購買區,學生購買日常學習用品,沒有銷售員,看清物品價格標注,直接投幣到誠信箱即可,社團學生定期核對款項明細,對外進行公布;這項活動實施初期,確實出現了入不敷出現象,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后,每次對外公布的賬目都能一一對應,并且學生還把這里當做了拾金不昧的平臺,誰拾到書本、飯卡、鑰匙等也會自覺放在誠信區,等待失主來認領。本專業的社團還積極與西安義工組織聯合,長期服務社會上的空巢老人和殘障兒童,言傳身教帶動了大批學生成為義工組織一員,無私奉獻自己的愛心,并在義工服務中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得到了實踐。這樣的系列主題教育,注重培養本專業學生的高尚品行、心理健康、感恩心態,弘揚和傳遞正能量,為培育學前教育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提供強有力的保證,為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理念及健康的大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夯實了基礎,使學生就業時備受社會和行業的青睞,突顯了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優勢。
③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要把工作技能的培養落到實處。經過長期調研和行業反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要更好的提升就業競爭力,在以下的工作技能上要充分重視和落實,工作技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專業技能、教學技能、生活技能。專業技能就是彈唱、舞蹈、美術等五大領域,學生應在工作之前把專業技能練好,并使自身在某方面最擅長,成為自己的亮點,同時在技能培養上要打破長期的模仿觀念,注重打造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審美能力,老師沒有創新性如何培養孩子有創新啊;教學技能有別于專業技能,常常受到忽視,但是作為幼師培養必須要重視把教學技能融入到專業技能課中,例如舞蹈與舞蹈教學是兩回事,有很多跳舞好的畢業生,卻不懂得如何進行舞蹈教學,這就是教學技能的缺失;生活技能是現在獨生子女非常欠缺的,我們的學生往往不缺知識,但是缺乏常識,在幼兒園的實際工作中,年輕的幼師們是照顧孩子日常一切的小父母,如果自己在生活上都沒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如何更好地照顧孩子們呢?所以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實際工作的調研和行業反饋的意見不容忽視,這樣才能培養出實用強、上手快,受用人單位歡迎的畢業生。
學前教育專業作為新建專業,應繼承并發揚學院原有的傳統優勢,緊跟時代步伐,抓住學院轉型改革發展的機遇,改革創新,積極探索西譯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發展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新思路,新舉措。希望通過多種途徑的建設和探索,使學生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使畢業生的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贏得再招聘還認準西譯畢業生的社會美譽,把本專業做大做強,成為名副其實的特色品牌專業。
【轉型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途徑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以特色專業建設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論文05-11
提升高職院校文秘專業就業競爭力的思考論文12-02
中職服裝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提升研究論文01-14
學生就業下計算機專業論文07-29
學前教育研究生專業就業前景02-28
談新醫改背景下醫學檢驗學生就業前景論文07-31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傾向調查與分析論文08-03
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就業價值取向研究論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