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調查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法、統計分析法、調查研究法、問卷法等對教育技術學專業2006-2014年共9屆301名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調查研究,探討了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就業的差異性,針對教育技術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就業質量的相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教育技術學;本科畢業生;就業問題;調查研究
近幾年來,隨之高校畢業生就業人數不斷增加,高校各界都給予了高度關注,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749萬人,教育部門和高等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大學生作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人力資源,其就業質量不僅關系到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發展,更反映了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水平;與此同時,隨著各高校辦學層次的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學生就業難度也在加大,地方學校各方面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壓力。我校計算機學院從02年開辦教育技術學專業以來,本專業在摸索中不斷耕耘前進。14年轉眼即逝,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那么他們的培養質量到底如何呢?離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又存在哪些差距呢?他們的就業情況如何呢?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1,2]。此次調查研究旨在對2006-2014年共9屆301名教育技術學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希望通過調查結果可以反應出一些對教育技術學本科生培養方案不足的地方,相關部門和老師可以通過有效的調查數據對教育技術學本科生的培養方案做出相應的調整,制定出最佳的人才培養方案,緩解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問題,提高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質量。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本研究主要是以我院教育技術學專業2006-2014屆共9屆301名學生的畢業狀況為研究對象。根據課題研究目的和內容設計了《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畢業生跟蹤調查問卷》,為了確保問卷的有效性與可靠性,降低調查數據的偶然性。選取了本校教育技術學專業2006-2014屆9屆已就業的畢業生(301名),分別從畢業生擇業觀、就業方式、就業單位、就業薪酬及對口情況等各方面進行提問,發放問卷301份,回收問卷232份,覆蓋全面,具有較好的代表性。1.2研究方法本文通過文獻法、統計分析法、調查研究法、問卷法等對計算機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2006-2014年共9屆301名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分別從畢業生的就業率、就業流向、就業薪酬、就業待遇、就業質量等方面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就業的差異性[3,4]。
2.結果與分析
2.1畢業生就業率分析本次定量分析的數據來源于本院畢業生就業統計年鑒2006-2014屆,作者為此共發出問卷301份,回收問卷232份,有效率達77%。表1給出了2006—2014年屆教育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數據,統計結果如表1。表1中2006-2014屆連續9屆,教育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平均就業率為94%,和全國本科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持平。2006-2008年,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分別為95%、95%、100%;2009年畢業率有所下降為92%;09年以后,2010年有所回升95%;2011-2014年畢業率又逐年開始下降。
2.2畢業生就業行業分析
(1)就業單位類型的分析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選擇的就業單位類型多元化(見表2)。表2是2006-2014屆的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統計表。從表2來看,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生從事學校、教育培訓等單位占35%,民營和私人企業占35%,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趨于第三,06-14屆近9年教育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就業人數在民營和私人企業單位是逐年增加的,就業于學校和教育培訓方面卻是逐年在減少,就業于國有企業的人數也是逐年減少,但自主創業人數逐年是增多。
(2)就業行業類型的分析表2中可以看出2006-2014屆從事教育培訓和學校教育人數比率是逐年減少,2006-2009屆的畢業生50%是從事教育行業、學校管理、教育培訓等基本專業對口的職位;2010-2014屆的畢業生從事教育技術領域的人數比例逐年減少。為了更深入調研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生專業對口如何?本節在表2基礎上把就業單位細分為7類:公司(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電子)、公司其他(其他領域)、教育行業(培訓機構)、廣告設計、攝影、私人企業。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得到表3。2006-2014屆共有301名畢業生,各屆畢業生人數如表3所示,詳細數據調查統計出在信息技術類的公司工作總人數有130人:其中從事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電子行業的共有89人,從事廣告、設計的有27人;畢業生從事學校、教育事業的人數共有106人,公司其他領域41人。表3中數據表明,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生在對工作行業選擇上開始幾屆呈現出不平衡的特征—“扎堆”現象,2006-2014屆畢業生在教育行業專業對口是逐年遞減的。
(3)畢業生就業地區的選擇分析表4是“教育技術學畢業生實際工作區域表”,表4把就業地點分為湖北省內及省外,其中湖北省內有125名。數據統計2006-2014屆301名畢業生的就業工作省份見表4。由表4統計分析得出,06-14屆教育技術學畢業生在國內其他省工作共有176人。單從人數而言,以廣東(86人)居多、浙江(21人)居其次,上海、北京緊跟其后。無論是從畢業生理想工作地點還是實際工作區域上來看,像廣東、浙江、上海、北京這些地區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比較快的城市依然是畢業生們的首選。表4可以看出一個問題,經濟相對發達的大中城市仍是本校畢業生的一個重要的選擇。
(4)畢業生待遇和專業對口度分析根據調查的需要,為了了解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的專業對口度和就業待遇[5,6,7],在問卷中設計了“專業對口度”和“月薪酬是多少?”,調查發現84%的畢業生表示在崗位有發展前途、適合自己的前提下,可以接受一般收入;對于剛剛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大多數單位采用聘用制,入職一年后正式簽訂協議時,正式確定“三金”問題,提高了學生就業的穩定性。最近幾年,大多學生在就業時,更多會關注用人單位提供的未來發展空間、培訓等問題,這表明畢業生能理性地面對現實,把自己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更重視崗位的發展前途和實現人生價值。
3.畢業生就業問題采取的措施和建議
針對本院教育技術學畢業生就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學生方面,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增強就業力,提前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
(2)教師方面,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師觀念,加強科研研究。教師要經常關注前沿最新的動態,更新自我的能力,不時地參加教師能力的培訓,并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
(3)學校方面,創新培養人才的課程設置,優化培養目標,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加強與企業社會的密切聯系,鼓勵學生創業。不斷拓寬就業渠道,為學生就業提供優質服務平臺,整合教育技術專業資源,大力推進國家關于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各項政策,重點開展“三支一扶”、“新錄用教師”、選調生、大學生村官選聘、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大學生西部計劃等各項工作,通過舉辦公務員考試培訓、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宣講會、資教生巡回報告會等活動,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參考文獻:
[1]羅云.對湖北師范學院教育技術學就業狀況的調查研究[J].商情,2012(10).
[2]張露丹,汪穎,潘玉霞.對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6).
[3]侯冬青,劉智斌.關于教育技術學的專業定位以及課程設置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9).
[4]侯冬青,劉敏.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就業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2).
[5]李志河,黃云芳,藺婷,劉會臣.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培養目標與學生就業斷層因素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2,22(8).
[6]徐林.對河南地方高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發展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1(2).
[7]昝忠華.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狀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
【教育技術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調查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化學制藥技術專業就業前景分析11-09
教育技術學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07-19
城市燃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就業方向分析11-05
碩士就業前景與就業去向分析12-07
IT行業就業前景分析08-31
教育技術學專業論文參考文獻10-25
金融專業就業前景和就業方向分析11-11
汽車專業就業前景分析11-21
軟件專業就業形勢分析09-26
商務管理的就業方向分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