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職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與對策論文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演變為大眾化, 加之經濟社會轉型的大環境使然, 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逐漸成為困擾社會、學校及家庭的焦點問題。這其中,高職音樂專業畢業生由于學歷層次低、畢業總人數多等緣故, 更是淪為了困難群體中的弱勢。黨中央、國務院及其各級地方政府十分重視就業問題, 將之視為最大的民生, 但是有了政策支持的大環境, 院校還需從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特色上多下工夫, 學生本人則要努力優化自己的綜合素質,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如此方能促進高職音樂專業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
一、高職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造就更多高素質的勞動者,我國在最近十幾年特別重視中等、高等職業教育。乘著政策的東風,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得到了顯著發展,其顯性表現就是辦學硬件越來越好、招生人數越來越多, 各所職業院校都開辦了較多的學科和專業。具體到音樂專業, 由于辦學成本較低,前些年藝考生較多,所以音樂類專業教學點幾乎是遍地開花。現在來看, 這顯然是教育領域的產能過剩。而音樂作為具有高度實踐性的應用學科,高職生的入學基礎、畢業時所能達成的能力往往均不如本科生,加之社會對專科生的偏見、學歷高消費的時代誤區, 導致了高職音樂類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要么很難找到工作, 要么只能找到營銷等類別的不對口崗位。即便能夠找到與專業關聯度較強的工作, 也往往是待遇較差、職業發展前景逼仄的崗位。
二、高職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
除了前文已經分析的供大于求的結構性矛盾, 以及社會對專科生的偏見、學歷高消費的誤區等社會原因, 我們還應從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等方面查找深層次的就業難成因。
1.畢業生就業觀念落后,缺乏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些藝術生的家境較好,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庭的特別呵護,對社會、對現實、對自我均缺乏全面了解和正確認識, 他們在畢業擇業時往往好高騖遠、不切實際,造成能力、實力與夢想的錯位。由于高估了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懂得揚長避短,他們在找工作時難免處處碰壁。還有一些同學拈輕怕重,留戀大城市、中心城市,對臟累苦的工作一概回絕,在工作中稍有不順就“炒老板”,導致其經常處于變相失業狀態。時間稍久,這類同學越發不能夠適應職場。總之,就業觀念落后、缺乏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自身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 在不少高職生身上都有所體現, 是造成其就業不暢的主觀因素。這一現象,從側面印證了高職院校大力開展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必要性, 也折射了我們以往在這方面的巨大不足。此外,還有一些畢業生嚴重缺乏自信, 為自己是專科生而自怨自艾, 同時又缺乏溝通交流能力, 于是總是過不了用人單位的面試關。再有就是現在的畢業生多為獨生子女,習慣了在家依賴父母、在學校依賴老師的生活, 他們在找工作時依然希望學校能給自己推薦理想的崗位,期待家長通過拉關系、請客送禮等手段為自己安排好前程, 諸如此類的心態使其既沒有能力參與, 也沒有動力參與人才市場的就業競爭。
2.學校人才培養計劃不合理,畢業生缺乏特色,競爭力不強。
音樂教育是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 學生的專業能力需要長期積淀和用心打磨。專科學制短,如果學生的智力因素和努力程度不相上下, 專科生的專業素質通常確實不如本科生,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時走差異化發展、錯位發展的路線,努力突出自己的特色,多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上下工夫。遺憾的是,很多高職院校都在自覺不自覺地走本科化、學術化的發展路徑,在教材選用、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等方面一切向本科教育看齊, 在本科生、研究生也同樣面臨巨大就業壓力的當下, 以自己之短比他人之長,如此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何來就業競爭力? 在高職院校,“重專業技能訓練,輕綜合素質提高”“重理論教學,輕時間訓練”等傾向比較明顯,不能夠理論聯系實際,信息獲取整合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不強的畢業生,即便能夠就業,在職場也難以走得更遠走得更高。
三、提升高職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力的'對策建議
1.認真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借助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形成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
職業院校應突出人才培養的職業性、應用性,通過市場調研和形勢分析優化專業結構,調整專業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借助錯位發展、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形成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要重視實踐教學、實訓教學,通過校企合作等途徑多為學生創造理論聯系實際的鍛煉機會,調整和增加必要的專業技術課程和實訓實習項目,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要貼近當前產業轉型的調整和企業人力資源需求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將此體現到教學活動中來,多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缺的高素質人才。
2.重視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
僅掌握單純的音樂技巧而沒有豐厚的文學、審美等修養,這樣的畢業生難有作為。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職場越來越看重畢業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執行能力,社會競爭的加劇要求畢業生要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這些都需要學校在重視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相關能力和素質的養成。
3.引導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幫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從新生入學,我們就應當有的放矢地培養其職業意識,通過專業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促進職業生涯發展的知識,幫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4.拓展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加強就業服務和困難群體幫扶。
學校可借助校企合作、專題宣講等形式,使更多的用人單位了解本校畢業生的優勢,使其對本校畢業生產生好感和興趣。在畢業季,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多辦雙向選擇見面會,為學生創造較多的擇業機會。要以生為本,行政、教學、后勤等各部門通力合作,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對就業困難的學生要滿腔熱忱地給予幫助,使每個畢業生都能夠順利就業,這既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職責,同時也是提升學校美譽度、影響力的有力手段。
【淺析高職音樂專業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與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音樂教育專業畢業實習與就業論文08-05
音樂表演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分析06-22
天津市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與專業結構調整教育論文05-12
英語學困生的成因與對策研究開題報告03-11
音樂科技與藝術專業就業方向和就業前景06-21
信息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論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