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經驗這個從職場女孩到職場女王
從職場女孩到職場女王
女人太乖的話,在職場上是升不上去的,這是職場教練、洛伊絲·P.弗蘭克爾博士經過30年的觀察和研究,給職場女性提出的忠告。她呼吁“別把老板當老爸”,認為對老板心存幻想,過分依賴,或者過分害怕退讓,乃至撒嬌犯嗲,都不足以幫你爬上高位。該書還列舉了101個女性職場的常見錯誤:譬如過度布置辦公室、強化女性特質、對討論金錢心存膽怯;想要什么不敢主動去追求、等著天上掉餡餅;不僅承擔自己的工作,也承擔別人的工作;不懂得游戲規則等等。作者強調,“那些適合少女、卻不適合成年女性的行為,會導致你的事業裹足不前,甚至會脫離職業軌道。”
總之,在職場上學習做成熟女人,而不是做小女孩,這幾乎是職場女性升遷的王道。原因是當你擺脫了小女孩的角色定位,也就擺脫了依賴和驕嬌二氣,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反控制,而這是職業女性最容易受到詬病的弱點之一。
遺憾的是,這些職場潛規則,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主動來提點你。我也曾經是個職場女孩。記得剛畢業的時候,我常常把公司誤會成家,不是一般的過度裝飾,不僅把自己喜歡的小說堂而皇之擺在電腦桌上,還每天換上自己買的鮮花,甚至還張貼過辦公室座右銘,從不曉得“難得糊涂”“坐看云起”之類的奢侈境界,只有老板才有資格享用;而無論多“分外”的工作,只要有人求助,立即兩肋插刀就沖了上去;最忐忑的是年終考核完畢,是否能升職加薪,內心無比煎熬,卻從不敢主動找上門,跟老板軟磨硬纏甚至拍桌子要自己應得的那一份,總盼著領導自動自覺。
其實理直氣壯地要錢要位子也是一種職場才能,更是追求上進的成熟表現。凡事溫良恭儉讓,不爭不搶,做“三好學生”式的職場女孩,不僅不利于個人進步,也不利于領導管理。一位女友告訴我,她的老板最怕對錢和位置沒要求的員工,因為倘若威逼利誘都不管用,領導便沒了用武之地。
不過,職場老人不見得都能成為位高權重的職場女王。只有少數職場女性才能成熟地處理好如下事宜:比如敢為自己做廣告;敢承擔有風險但引人矚目的任務來展現才華;不會為了贏得別人的歡心就低頭道歉;寧肯得罪領導,也不接收沒有前途的任務;不打算為別人的失誤承擔責任等等。
與職場女孩相比,職場女王多了理性,少了任性,知道抓住機會,守住底限,并能在合適的時間提出合理的要求,在不動聲色間,便上了另一個臺階。只是這種本領往往源于先天。放眼友人圈中的女高管,一個不約而同的特征,便是尚在女孩兒階段,她們就遠比同齡人拎得清。一位女友上大學時就脫穎而出,當旁人渾渾噩噩,隨便找個好說話的導師寫篇論文交差時,她就曉得認真備戰,而且直接找到該領域的學術泰斗做指導。畢業以后,也一貫以成熟形象示人,印象中,她很少噴過小女孩用的甜味香水,用過“小清新”的手袋。一份工一打就是好多年,從不跳來跳去。在單位里,依靠自己的實力,一步步踏實走到高層。
當然,所謂的職場女王,一定是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中,以普世價值觀為前提。在一個笑貧不笑娼、干得好不如生得好、甚至不如傍得好的年代,勤力干活、自我奮斗的職場女王到底對年輕女孩有多大吸引力,恐怕答案并不那么樂觀。好在蝦有蝦路,蟹有蟹道,情勢再亂,能干的女人總有安身立命的辦法,職場女王當然比職場女孩抗風險的能力大,翻牌的機會大。對于老百姓的孩子而言,這仍然是一條唯一的路,值得投入,全力付出。
金錢和熱情不易兼得
我在等待一通來自紐約的電話。
當我第一次遇見她時,我正在哈佛商學院讀二年級。那時候,她是哈佛大學大四的學生,主修經濟學。她有著一頭金色的長發,說話輕柔有禮,是一個典型的美國鄰家女孩。當時,我自愿參加了一個指導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社團。那一整年,我和她大概每隔兩個月碰一次面,我會針對如何擇業、如何經營人脈以及如何思考職業生涯給她一些擇業意見和建議。我們在畢業前見了最后一面,一起喝了紅酒,隨后就相互道別。我去了舊金山,她去了紐約的高盛證券公司做交易員。我們起初還保持著聯絡,但是因為各自忙碌著,最近一年已經斷了聯系。今早意外接到她的電話,她說晚上八點再跟我長聊。
八點鐘,電話鈴聲響起。
閑聊幾分鐘后,我們開始討論起正在困擾她的問題。
“我已經到高盛三年了,每件事都還OK。但最近我開始問我自己:盯著電腦熒屏然后執行交易,難道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嗎?我一直對時尚很有興趣,此時是否是我轉換產業的機會?”她說。
我提醒她因為她在時尚界完全沒有經驗,所以如果她選擇進軍時尚界,那么她的薪水很可能比現在的少了一半。
“會差這么多?”她吃了一驚。
我立刻感覺到了她的猶豫。她已經到了體會“金錢和熱情不易兼得”的年紀。每個人人生中的每一次決定都是一種交換,而悲哀的是,在現實世界中,夢想是廉價的,金錢是重要的。
回憶起一周前,我在一個大學做完一場演講。一個十九歲的年輕人舉起手向我發問:“為什么我要早早做好畢業后的生涯規劃?沒人要求我一定要跟隨你或周圍每個人的腳步去找個工作然后和周圍99%行尸走肉的人過一樣的生活。如果非要這樣,這算是哪門子的人生規劃?只要我想,為什么我不可以去當個背包客環游歐洲?我難道不能自由地追尋我的人生夢想?”
一周后。臺北。晚上我坐在廚房里的餐桌旁寫我的專欄文章。電話鈴聲響起,是我的一個學妹打來的。
“工作最近沒有很順利,太多復雜的利益,太多灰色地帶,我幾乎已經忘記為什么最初我選擇進這一行。我從十二歲就開始想要這個工作,而令我驚訝的是,我現在問我自己,是否我該轉換跑道了?我過去有一半的時間對人生有錯誤的想象。”她說。
當我們二十歲時,我們問自己:為什么我應該要跟著幾百萬人的腳步,找一個無聊的生活方式?為什么我不能夠逃離這里,背起背包環游世界?為什么我不能做我想要做的事情?
悲哀的事實是,年輕時的這一段不需背負責任地、自私地追尋你自己理想中的人生的時間并不長。遲早,家庭、財務或感情的負擔都會追上來。你會被強迫去找一個工作、去上班、去當個無名小卒,就像這世界上其他幾十億的人一樣。在現實的生活追上來之前,你能逃多久?你二十歲想要的,不會和二十八歲想要的一樣。
當我們二十五歲時,我們問自己:這就是我生活和工作的樣子嗎?為什么我不能夠找一個我深深熱愛的同時也會得到不錯薪水的工作?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每件事情,包括你要追尋你的理想這件事,都存在機會成本。有時候是錢,有時候是家庭,有時候是個人感情。學會接受“無法擁有全部”,便是我們成熟的開始。
當我們二十九歲時,我們忽然發現: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專長不是我們真正想象的那樣好。這時候,還要繼續走下去嗎?或者,這是我們最后一次做出選擇的時機?
我一直覺得,我們許多人把二十歲的日子結束在夢想破滅的時候,很悲哀。我們原本帶著一身的干勁和熱情開始了我們的二十歲,然后漸漸發現我們必須要向現實妥協,并最終認識到:或許過去十年我們的很多想法都是錯的。
原本,我們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特別的,我們的'點子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意見是有價值的。可是你逐漸體悟到:我錯了。我并不特別,我沒有那么獨特,而且,如果我明天死去,這個世界不會在意甚至不會有任何感覺。所有我想要改變這世界、改進我的公司甚至整個產業的能量,最終都在繁文縟節或人類自身利益中消散于無形,而這些挫折無可避免地會帶給我們新的發現。
有一天,我們甚至會懷疑我們是誰,為什么我們在做現在在做的事,而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義?我們唯一能明白的是,畢業紀念冊上所寫的遠大志向已經隨著一年年的時光流逝而消逝在風里……
為什么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沒人告訴我們這些?為什么大人從來不告訴我們這些人生的真相?反之卻總是不斷地重復著相同的關于認真念書、進個好學校的那些話?
當你要走過你二十歲的日子時,記得要對這段過程做好準備,不然當你步入了三十歲,你會很驚訝地發現你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
在每個重要選擇的交叉路口,請你誠實地面對真實的自己:你是誰?要去往哪里?
當你真正接受自己變成的樣子并且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時,家庭、安全感和信心才會隨之而來。當我們終于不再那么自私時,人生中最棒的時光才會如約而至。
如果你今年二十歲,請允許我向你未來美好的十年,致敬。
放開那些員工
我覺得中國的員工怎么就那么倒霉呢?所謂的現代企業制度聽起來很美好,但是管理上大多還是“外儒內法”的那一套,手段上還是傳統的權謀法術那一套。而且,還有那么多企業主頑固得像驢一樣,絲毫沒有感覺到時代變遷,依然故我地拿他那慣常的手法修理所有員工。
不覺得有變化?那我拿加班舉例子。你和70后說加班,70后就去加班了,和水牛一樣馴順。你和80后說加班,事情就要復雜一些了,班可以加,但是發薪水的時候他站在你面前,翻《勞動法》給你看。你和90后說加班,90后說貴公司是不是瘋了?怎么一點都不好玩?對不起,我要辭職。然后,70后把這件事默默發到微博上去了,說“請大家評價一下這樣的公司”,80后看到了狂轉狂罵。最后剩下你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場地中央,振臂高呼:要有感恩的心。
我的一個傳統行當的朋友進軍電子商務,本身公司就小,雇傭不到牛人,給錢人家也不來。最后,只能找了一批白板90后。什么叫白板90后?無文憑,無專業,無技能,無經驗。兩年前,我看到他們做的淘寶主頁,丑得叫人只想秒關。朋友也沒辦法,帶著玩唄。他努力把公司變成一個大型游樂場,電子商務既然都不懂,大家就當電子游戲打著玩。什么都嘗試一下,快速積累一點經驗,彼此分享,然后繼續前進。一年之后,他的淘寶店雙皇冠。現在,則是細分行業的第一名。白板90后現在都是他的頂梁柱,別人挖都挖不走。為什么?第一,公司很好玩,換別的地方找不到那么多好玩的人好玩的事。第二,個人水準提升,在這個環境下提升速度最快,最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而大多數企業主依然在搞官場政治手腕那一套。第一種就是玩威嚇。動不動群發一個郵件,不是說“末位淘汰”,就是要“減員增效”,意思是老子管著你的飯碗,你給老子小心一點。問題是,被你嚇大的都是離不開你公司的人,而公司離不開的人大概你嚇不倒,這種人在市場上有權利挑選一個嗓音較為柔和的老板。
第二種就是玩愚忠。弄一個核心小圈子,全是忠犬八公狀的兄弟,除了點頭就會鼓掌叫好。然后他們就是標桿,鼓勵全體員工向他們看齊。誰看齊了之后,湯里也扔塊骨頭,好讓剩下的人看到。忠字當頭,手捧感恩的心,然后就可以滾蛋加班去了。問題是,誰比誰傻啊?把這個當作是公司文化,你也得多準備幾根骨頭不是?
還有一種就是洗腦。古代皇帝找方士求長生,現代企業主找咨詢師求管理。一幫莫名其妙的巫師神漢進駐公司,全員培訓洗腦。N本培訓教材其實就一句話:你們的BOSS是神仙,本公司就是個神話,請崇拜神仙,奉獻一切。
工作本身就很辛苦了,但是還要被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折騰,所以我說中國的員工很可憐。老板對待他們的方式不像是對待一個心智健全的成人,而像是在對待可以哄騙欺瞞的幼童或者智障。我想說,放開那些員工吧!讓工作的歸于工作,讓他們找到一個真心投入工作的理由。
你和老板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樣
同一件事,員工眼里是這樣,老板心中是那樣。能看到老板所想的,你就站在了老板的高度。
1.關于工資
員工:我沒有遲到沒有早退,領導讓干的我都干了,工作1年了我應該漲工資!
老板:干的活還是這些活,人的水平還是這個水平,讓我怎么給你漲工資?如果你真能干,我能不給你漲工資嗎?
2.關于公平
員工:這件事的起因是……某甲……我……所以我是對的,某甲是錯的!
老板:我就是希望有人把這事兒干了,你跟某甲誰對誰錯對我一點意義也沒有。
3.關于企業的未來
員工:老板就會畫大餅,我對此消化不良!
老板:我真心希望這個企業能做大,我怎么才能讓他們和我一樣努力?
4.關于成長
員工:我已經是成熟員工了,為什么不給我相應的工資?我要跳槽!
老板:我當年培養你花費的成本怎么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也沒辦法……現在的年輕人啊……
5.關于穩定
員工:我也想穩定,可是你給這樣低的待遇……我不能不替自己打算!
老板:我希望人員穩定,現在的年輕人不考慮長遠利益!
6.關于學習
員工:我要學英語,我要考證,我要考碩士,我要出國……
老板:老師傅教你們業務,你們都沒耐心學,還要怎么樣?以前我們跟師傅學點東西難著呢,你們怎么不懂珍惜?
7.關于發展
員工:我希望能夠在5年內成為中層管理人員,我的理想是40歲退休!
老板:太浮躁了!
8.關于理解
員工:如果我當了老板,我一定……
老板:當年我也這么想過,可后來發現“屁股決定腦袋啊”!
第三份工作才重要
如果每個人都在21歲時就清楚地知道他們未來50年長什么樣子,那不是一個很無聊的世界嗎?
上個月有個哈佛大學四年級的學生跟著我實習了兩天。
在她離開前最后半小時,她問了我最基本但也是學生或職場新人最常問的問題:“我該怎樣做我的未來生涯規劃?我的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
聽到這問題我笑了。三年前,當我剛進哈佛商學院第一個月時,我和我所有的同學年紀都比她大,也都有更多工作經驗,但我們也都有一樣的問題和困惑。
那個下午,學校的職員給我們看他們收集來自過去80年,超過7萬名哈佛商學院校友的資料。他們有關于畢業后年齡、職位的詳細數字和圖表,甚至還有他們從哈佛畢業50年后的快樂程度。
在看過圖表和數據后,心理醫生上臺告訴我們這些年的資料對新一代的畢業生有什么意義。
第一,不要對第一份工作太緊張,不管大學畢業生還是研究所畢業生都一樣。我們一直被告知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定義了我們的履歷和我們未來四十年的職業生涯。
錯。
歷史資料顯示第一份工作對于我們未來成功或失敗造成的影響都很輕微。記住,第一份工作是讓我們學習這個業界,而不管適不適合我們。
第二,你的第三份工作卻很重要。因為根據統計,到了第三份工作,或是當我們進入職場五六年時,我們應該大概知道什么會讓我們快樂,而什么是我們想在未來日子里全力以赴的。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什么是我工作的熱情。我如何規劃我的未來。簡單點,閉上你的眼睛然后想象你夢想中的工作,想象你在完美的一天坐在你夢想中的辦公室里。是當你40歲時,當上一家銀行的高級經理?還是當你30歲時和你的朋友一起開一家新創公司?
一旦你選定了你夢想中的情境,一旦你確定了你生涯高峰時你想在哪,那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往那個目標踏近一步。如果你想要在45歲時當上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總裁,那從現在起你做的每個決定應該都是往那個夢想前進的墊腳石,不管你是大學生還是MBA畢業生。
不管理由是想要在這個產業學習還是擁有更多人脈,只要你能確定這是往目標前進的一步,那就是合理的選擇,都可以讓你每天向你的夢想前進。而且這也可以讓你更能忍受錢少事多和爛老板,因為你知道為什么你在這里,而且你知道你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你不會變成典型新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換工作的原因只是對薪水不滿。更糟糕的是,把全部的生命耗在一個自己沒有熱情的產業上,只因為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計劃。
從今天開始就去尋找你的夢想工作、夢想辦公室的景象,然后理性地規劃達成目標的每一步。
我陪她走出我的辦公室,走進熱鬧的夜晚中。
“最后一個建議。”我說。
“享受這個時刻。你才正要開始你的職場生涯。家人、社會和其他所有人都反應過頭了。你理所當然應該在這個年齡對你的人生感到困惑。如果每個人都在21歲時就清楚地知道他們未來50年長什么樣子,那不是一個很無聊的世界嗎?”
做事要求知,做人要同理
演講時有聽眾問我,在職場上應該具備什么態度才正確。其實,在具備正確的態度之前,要先有正確的心態。最重要的兩種心態就是求知心以及同理心,求知心用在做事,同理心用在做人。
有求知心的人必定積極、上進,具有好奇心,渴望學習與成長,對自己永不滿足,當然對事物就有追根究底的好奇心。這樣的人在職場上永不放棄,不會隨意行事,會以知識或成就的滿足來砥礪自己。所以有求知心的人通常不用擔心他們在工作上的表現,他們的求知心會催促他們把事情搞懂,把事情做好。
有同理心的人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事情,不會以自我為中心。在職場上自然容易與別人相處,也比較有團隊精神,能與他人合作。有同理心的人愿意將自己身上的堅持去掉一些,空出空間接納別人的想法,再融合出雙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在職場上,他們的人緣特別好,他們人助自助,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于是下次他們有需求時,別人也樂意幫忙。
求知心與同理心是做人處事的理性與感性,是職場做事做人重要的兩種態度,兼具求知若渴的堅強心,同時又具備為團隊著想的柔軟心。倘若每個人不僅將自己的事情做好,還追求杰出,同時也能關心他人,與別人合作,那么這個組織自然運作順暢。
這樣的人才當然不可得,求知心強的人通常聰明但孤傲,不擅合作。同理心強的人卻又很容易妥協,放棄自己的堅持。能兼具這兩項特質的人的確是職場上的稀有動物。
【職場經驗這個從職場女孩到職場女王】相關文章:
如何從職場女孩到職場女王01-21
職場經驗之職場的潛規則06-29
職場經驗之職場10謹記06-29
職場經驗感悟01-13
職場經驗之職場中我們要建立的職場觀念06-29
職場經驗之如何修煉職場情商06-29
職場經驗之職場交際男女不同06-29
職場經驗之職場新人的90天06-29
職場經驗之職場真朋友星座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