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6則
暑熱的天氣逐漸轉涼,迎來處暑節氣,處暑的“處”字也解為“結束、終止”,因此在古代人看來夏天正在慢慢遠離我們,秋意漸濃起來。不過民間也有“大暑小暑不是暑,處暑立秋才算暑”的說法,一些年份在處暑后天氣還會依然很熱,甚至熱過“暑六月”,秋老虎的勁頭十足。因此處暑后的天氣非常多變,預防秋燥和感冒是這個季節的重點。
春捂秋凍
春捂秋凍是古人一條非常實用的“生活諺語”,“春捂”是為了幫助氣血走表散熱,促進陽氣生發;“秋凍”是為了氣血入里保存熱量,促進陽氣潛降。因此,處暑后要使身體有一些涼意,不要天一冷就馬上全副武裝,穿很厚的衣服。而且初秋是“冷”并沒有感覺到“寒”,“皮肉之冷”是可以忍耐的,而采取“秋凍”對于適應與抗御后來冬天的嚴寒都有很大的好處,從機體適應能力上看,也可以說符合季節之間的“慣性原理”。
滋潤肺部
初秋的氣候逐漸干燥,最容易對肺陰造成損傷,伴隨著夏季眾多的細菌也會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感冒、支氣管炎、扁桃腺炎和肺炎等疾病,一些氣喘病也會在此時復發或者加重。所以,加強對肺陰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中醫上講肺喜潤而惡燥,燥邪傷肺,養肺不僅能使肺氣更加充盈,增強肺的'主氣,也能治療由于肺虛所導致的各種疾病。在食物的分類上,甘潤的食品對肺是最有益的,例如梨、荸薺、枇杷、甘蔗、柚子等,還有眾多的粥品,更是養肺的首選,例如銀耳冰糖粥、百合蓮子粥等。
早睡早起
處暑后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增大,此時,在起居方面,早晚要注意根據氣溫適時添減衣服。處暑節氣正是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此時起居作息也要相應地調整,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于肺氣的舒展。
出去走走
傳統中醫認為,15:00~21:00,是人體陽氣最充足的時間,身體功能會出現最大值,大腦細胞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反應靈敏、思維活躍,大氣中氧氣含量相對較高,最適合外出散步健身。每天把快速走路的時間安排在下午3點以后,保證了充沛的體力,保證了走路的效果。
滋陰防燥
針對秋季的陽氣狀況和氣候特點,對于體質虛弱的人,除飲食調養之外,亦可以進行適度的藥物調養,由于秋季燥邪最甚,因此,藥物調養應以預防燥邪傷人為主。
少辛增酸
少辛的意思就是少吃辛辣的食物,這是為了減少肺氣的耗散。吃過于辛辣的食物會導致人體發汗,這是因為味辛的東西都有發散的作用,能調動人體肺部的陽氣通過汗液從體內發泄出來,隨后身體便涼了,陽氣發散了自然身體也就涼了。所以說,處暑之后少吃辣椒、花椒、生姜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癥狀。
http://www.shddsc.com/【處暑養生】相關文章:
處暑養生方法07-15
處暑時節如何養生-處暑養生吃什么食物08-23
處暑養生三注意09-17
處暑如何養生?處暑吃什么好08-28
處暑養生吃什么蔬菜好-處暑養生蔬菜有哪些08-23
處暑養生吃什么?07-15
處暑養生防秋乏08-25
處暑是什么意思 處暑時節如何養生07-13
處暑養生短信祝福語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