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習俗吃什么
秋分,分即為半。秋分時,全球晝夜等長。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2016年9月22日22時21分正式迎來“秋分”節氣,意味正式進入秋季。秋季是一個“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尤其在秋分以后,秋主收的特點更為明顯,陽氣、陰津等都要進入收藏、收斂的狀態,為冬季做準備。那么秋分這天的習俗吃什么呢?一起跟隨小編來看看吧。
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炒野莧菜具有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適用于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病癥。
實際上,嶺南習俗所謂的“秋湯”也是和現在中醫學提倡的秋天滋補是一致的,只不過嶺南習俗更加典型,有點土生土長的味道,沒有上升到中醫學理論的高度罷了。
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愿望,不過這其中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制成,糯米性溫,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在春寒季節少量食用有助于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升陽健脾。但糯米黏滯、難消化,多食容易導致食滯。搭配蔥、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湯圓的滯緩效果。
【秋分習俗吃什么】相關文章:
秋分習俗吃什么食物09-10
解讀秋分習俗要吃什么09-14
秋分有什么習俗 秋分節氣習俗08-09
秋分習俗介紹09-14
秋分習俗由來09-20
秋分有什么習俗09-15
秋分習俗有哪些09-10
2017年秋分-秋分吃什么-秋分飲食宜忌10-07
秋分吃什么好?秋分飲食宜“辛酸”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