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把青春和文學化為商業
名牌、華服、秀場,郭敬明在他的作品里肆意揮灑對物質的癡迷。他用商人的邏輯應對聲討,把夢想、奮斗和友誼與奢侈品一起,包裝成可販賣的青春。
郭敬明幾乎從不跟嘲諷他的人罵架。他很有自知之明,樂嘉讓他推薦他的作品,郭敬明直言:“你不是我的目標讀者,不用看,對你來講不值得看。”
你不喜歡郭敬明?沒關系,他不在乎。
他完全按商業規則出牌,時尚、粉嫩、偶像化,賣弄青春的騷動與憂傷。賣弄的重點是“賣”,他也真的開發出一個青春文學市場來。
如今,他旗下共簽約作者77人,皆為美少女與美少年,足以讓中學生迷醉。拜物、調侃生活、不關心政治——這就是郭敬明及其簽約作者筆下的人物,同時造就了他的讀者,也使郭敬明成為文字商人。
他有商業頭腦,懂得火候。幾年前就有導演向郭敬明購買《小時代》的電影版權,他覺得還不是時候。直到去年,數據顯示,中國平均觀影年齡從2009年的25.7歲降低為2012年的21歲,他知道自己的時代到了。
名牌包、華服、秀場,郭敬明在整部電影中肆意揮灑對物質的癡迷,與其說這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對生活的構建,不如說是一位商人對“年輕人想要什么”的市場洞察。
影片叫座不叫好,仍是郭敬明現象。有人不屑,有人不解,專業人士無語。面對質疑,郭敬明一句帶過:“你看見什么,你就是什么。”
他從不參與網絡論戰,也對質疑充耳不聞。他的說法是,有人質疑你不會唱歌,你就唱給他聽,有人質疑你不會寫作,你就寫給他看——他用商人的邏輯應對他人的聲討。
他毫無意愿當公知。“不關心政治,沒有社會責任感”是公眾對他的詬病,他卻說,“和解釋問題相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他用10年無休假和每天5小時的睡眠來應對工作,一邊解決問題,一邊享受物質。養活自己,養活他人,活得還很滋潤。他懂富人的秘訣:少操不切實際的心。一直以青春偶像面貌迎人的郭敬明,有時也會說出這樣的話:“你們當我是中國的腦殘粉兒好了。我就是曾經在天安門看升國旗哭了的人,我就是每次看奧運聽見國歌就眼紅哽咽的'人。我的祖國確實有很多問題,但這并不影響我毫無保留地愛它,為它自豪。”
“從手中筆,到攝影機,我用了10年,但我還有少年時充滿熱血和夢想的心。”郭敬明販賣“青春”,他的“青春”里,LV、愛馬仕與夢想、奮斗和友誼齊飛——他始終踐行著一個迷醉在大城市里的小鎮少年的行為和夢想。
郭敬明善于包裝,不懼打擊,遵循商業規律辦事:把自己包裝成青春美少年,用高中生喜歡的文筆寫作,讓自己登上“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
他堅稱,作家應該有錢,而他有能力幫作者實現作品與物質的交換。落落、笛安、安東尼……他旗下作者每本書有幾十萬銷量。無論公眾認同與否,郭敬明在建設一個以寫作為中心的商業帝國,他架起了一整條“青春文學”產業鏈。
有人把文學做成一門學問,也有人把文學做成一門大生意,顯然,郭敬明玩轉了后者。
【郭敬明:把青春和文學化為商業】相關文章:
郭敬明的語錄69條10-09
郭敬明的語錄66條09-27
郭敬明的語錄56句09-24
郭敬明的語錄37條09-17
郭敬明的語錄98條09-08
郭敬明的語錄29條08-30
郭敬明的語錄77條08-29
郭敬明的語錄98句08-25
郭敬明的語錄85條08-23
郭敬明的語錄95條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