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
導語: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的,最難能可貴的。同時,能夠對他人有所了解,知道他人的長處短處也是一種智慧。
魚兒逃離自己的世界,向往別人的天地,可最終擱淺在沙灘上,永遠回不去。蛹蛻變成蝶而拼命的擠壓自己,才知道展翅后自己有多么動人。
我們總在改變,我們總在與下一個不同的自己相識,要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天地,我們需要不斷的找準方向,認清自己。
古老而神秘的阿波羅神廟門柱上一句銘文“認識你自己”在百年人文主義的時代穿梭,引領多少智者沖破神權,在人性蛻變中認識自己,人才是世界的主人。這便是從頭到腳的認識自己。
牛頓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作為經典力學的奠基人,他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可他大部分的是他前半生所得,而在晚年,他卻致力于研究神學,最終的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但如果牛頓能在晚年認清自我,找準方向,說不定還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魯迅先生,本想著通過醫學來拯救國人。但他用銳利的眼睛看見那些“看客”時,才認識到國人的悲哀不是肉體之痛,而是思想的無知。他果斷棄醫從文,用筆桿敲醒麻木的國人,要想找到自我,我們需不斷迎難而上。
有人問一位登山者:“如果一個人在半山腰,突遇暴雨,你會怎么辦?”登山者答道:“我會往山上爬。”問者疑惑的表情自然迎來登山者明理的解釋,“山頂風雨可能大些,但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而山腳可能突遇的山洪更加危險,你需要正確認識自己,了解環境,才會多出生存的機會。”認清自我,找準方向,才適合自己。
白駒過隙,而我也在這不息的變幻中走向成熟。謙卑代替了孤傲,成為肥沃的土壤;拼搏代替了散漫,成為細潤的雨露;細致代替了浮躁,成為溫暖的陽光。
我們總在改變,我們總與下一個不同的自己相識。認識自我,是對真我的挖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
最近一直在拜讀“曾國藩”一書。
書中所提的觀點和“活法”中稻盛和夫老先生的觀點很相近。閱讀“自知者明,知人者智”這一章節后我內心有了一點淺見,在此與各位分享。
人貴有自知之明,何為貴?為何貴?說明其難,正確的認識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的對待他人。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用在正確的位置上發揮他的長處,這樣辦事才能事半功倍。
成功和不成功的人從出生沒有多大的差別,后期的環境和本身心態的變化加上自身的努力,才分出了成功和不成功兩種類別。
自知的人會從每一個細節上發現自身的短處,從而去修正和改正自己,與品行德高的人交往,潛移默化中自己也會像那樣的人看齊。
工作中不能事無巨細的全抓,這樣反而適得其反,要懂得知人善任,這樣不僅自己放松,也能給別人提供一個合適的平臺和機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相關文章:
管理者基業基石:知人善用01-06
求職者的“自療”物語02-23
讓縣自明本志令閱讀練習及答案02-17
關于讓縣自明本志令的閱讀及答案02-28
樹人者自樹教師工作心得03-25
知人則哲的成語解釋12-31
論世知人成語解釋12-25
不知者不罪成語01-19
知人善察成語解釋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