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朝鮮族的民族舞蹈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朝鮮族的民族舞蹈,歡迎大家分享。
朝鮮族的民族舞蹈
1.長鼓舞:
長鼓舞是朝鮮族代表性舞蹈之一,脫胎于傳統的“農樂舞”,長鼓舞作為民間打擊樂器,在農樂舞隊里由長鼓手擊打,起伴奏和渲染氣氛的作用,當情緒高昂時,長鼓手常常隨眾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前身挎著長鼓,故在起舞時側重于擊鼓的形體動作,逐步創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稱為“長鼓演戲”。后經歷代藝人創造豐富,長鼓舞便在二十世紀初期,以獨立的表演形態從農樂舞里脫穎而出。
每逢佳節之日,民間常出現跳長鼓者,深受群眾歡迎,延邊歌舞團從50年代初起將長鼓舞搬上舞臺,從而擴大了長鼓舞的影響,60年代又在獨舞的基礎上,創作出長鼓的群舞表演。
長鼓舞不僅鼓技驚人,花樣翻新,亦在于表達喜悅,歡快的情緒,以優美的舞姿和嫻熟的鼓技給予美好的藝術享受。
2.頂水舞:
頂水舞因舞者頭頂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鮮族女性表演的傳統舞蹈。
朝鮮族婦女習慣用頭部頂著器物行走。在插秧、鋤草季節,婦女們常頭頂水罐將飲水或米酒等送至田間地頭。頂水舞即在這種生活習俗基礎上形成,而且一經形成,便在群眾中間廣泛流傳。50年代初期,頂水舞在延邊各地隨處可見,成為當地群眾性最廣泛的民間舞蹈之一。
舞者頂的水罐,原是生活中的實物,后來為了便于起舞,多用紙糊的罐型道具,在表層上繪以漂亮的花紋,輕巧別致。隨著道具的變化,舞蹈動作也相應發展。頂水舞以“挫墊步”、“踏波步”、“碎步”為基本步伐,主要動作有“甜泉舀水”、“玉指彈珠”等。舞蹈通過模擬頂罐行進中的各種生活動作,抒發歡樂喜悅的內心感情,舞姿輕松優美。
3.農樂舞:
農樂舞是朝鮮族最有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形式。歷史悠久,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它源于農業生產的豐收及勞動,體現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多在節日和喜慶佳節,由農民高舉上書“農者天下之大本”的旗幟,手持各種樂器和道具歡歌起舞。
從高麗國時期,每逢農歷正月初一、端午節、中秋節以及春插、夏鋤、秋收季節,農民在田間地頭自娛,借以抒發歡樂情感,鼓舞生產斗志,表達渴望豐收的心愿,稱為“農樂游戲”,后來遂以“農樂”命名成為民俗歌舞。50年代初起延邊歌舞團把農樂舞搬上舞臺,成了該團的壓軸節目。
農樂舞表演主要由“手鼓舞”和“甩象帽”組成。手鼓舞分有柄和無柄兩種,動作極為豐富,基本技法是“跑步拉弓”,出自狩獵時以箭瞄準獵物的模仿動作。
甩象帽,屬于獨特的技巧表演,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使所戴象帽的飄帶旋轉如風,似車輪飛轉般在舞者的頭部和身體前、后、左、右畫出種種光輝耀眼的美好彩環。
象帽以飄帶的長度分大、中、小三種,長者達12米,短者僅1.5米,介于中間者為中象帽;甩象帽動作花樣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抖露珠象”等,能夠邊甩邊跳躍,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伏身甩象”等高難動作。
4.扇子舞:
扇子舞起源于傳統巫俗,后來發展成為表演性的一種舞蹈形式,十五世紀后期,由流浪藝人組成的以賣藝為生的組織,為謀求生存,常在村落里進行各種表演,內含“繩上雜技”、“地面技藝”等,稱為“歌舞百戲”,其中常有扇子舞蹈。
扇子舞由女子表演,通過舞動扇子抒發內心的喜悅之情。動作舒展大方,舞動扇子與執扇造型有機地融為一體,在舒緩的節奏中給人以優美典雅的感受,在輕快的節奏中則顯得歡快活潑
舞蹈技巧在舞蹈中至關重要
一、舞蹈技巧概述
舞蹈技巧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通過正確運用人體的肌肉、韌帶、骨骼做出復雜高難的各種動作,以表達某種深摯的思想感情或是推動舞蹈情節內容的發展。舞蹈技巧的運用使人體各部位以最大或最小,最快或最慢,最重或最輕,做到最自由的發揮,向舒展、美化、復雜化的方向發展超越。舞蹈技巧是一種生活動作的升華,也是思想、情緒、激情的表現形式,是塑造藝術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的恰當運用,往往會使舞蹈作品在呈現的過程中產生新穎、獨特和妙不可言的效果,使舞蹈作品更加表現出自己的風格特點,情節的美化及審美價值,會使表演者更加投入以及很好的掌握人物形象構思,淋漓盡致的去表演完成作品,使欣賞者在視覺上耳目一新,達到一眼就能看明白并且越看越愛看越喜歡看的目的。
二、舞蹈技巧在舞蹈訓練中的作用
(一)優化舞者的身體素質和肢體機能
舞蹈技巧是人體動作機能高度發揮前提下形成的超越人體極限的高難度肢體動作,是表現作品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舞蹈技巧訓練中,需要超強的身體素質和肢體機能,而技巧的訓練價值恰恰就是體現在通過跳、轉、翻等技巧訓練來優化舞者的身體素質及肢體的機能。對于舞者來說,長期的技巧訓練不僅可以強制舞者的身軀具備舞蹈技術的能力,更能使舞者的柔韌性、穩定性、靈活性等方面得到極大的改善和提高。
(二)培養舞者的舞蹈美感
在舞蹈表演中,動作就是語言,舞者要用豐富的動作語匯盡情的表演,并將舞蹈技巧與作品的內容性結合,以便更好的表達作品的思想,以增強舞蹈的藝術美感。因而,舞蹈技巧訓練重點訓練的是身體各部位所發揮的一種感情表達方式,使得內心的激情能夠準確地通過全身的肌體,呈現在形體多姿的舞蹈之中,無論是怎樣高難的技巧都要在保持風格特點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融入情緒來完成,使動作充滿內在的感情而又飽含著旋律性,以給人帶來美的感受。
三、技巧運用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
(一)增強舞蹈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1、突出作品主題內容
舞蹈技巧的運用不僅能突出舞蹈形象,還能提升舞蹈作品主題。舞蹈形象是通過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行動而創造的,編導在作品中運用的技巧動作,往往都是為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推進情節的發展而精心設計的。
2、強化作品情感表達
舞蹈是一種長于抒情的藝術,在有節律的手舞足蹈中,人們可以盡情地抒發各種情感。舞蹈技巧應當完全隱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動律過程之中,而不是“顯山露水”,去刻意的表現。回顧舞蹈技巧的來源,可以發現很多的舞蹈技巧都是產生于特定的場景并來自于人們強烈感情的表達需要。如原始人在舞蹈中當跳到興奮處情緒狂烈不能自持時,突然扭動全身高高地縱起,或者把全身的重量付予單腿用一只腳跳著向前進,這很可能就是“大跳”與“單腳跳”的雛形。
(二)增強舞蹈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1、突出舞者的閃光點
由于天生的肢體素質條件不同和后天努力的差異,每個舞者的技術能力不盡相同,各人對技巧掌握的數量和質量也不一樣。有的舞者旋轉特別好,有的舞者軟度好,而有的舞者則身輕若燕,彈跳能力非凡。在舞蹈創作中,許多原創舞蹈作品往往都是為舞者量身定做的。編導根據舞者自身的特點和技術能力來構思作品,設計人物形象。這樣的作品能夠充分發揮舞者的優勢,展示給觀眾舞者技術水平最閃光的一面。
2、提升舞蹈作品的藝術水準
在有些舞蹈作品中,舞蹈技巧往往是支撐作品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有時甚至是非用不可。這不僅取決于它具有鮮明的視覺刺激效果,容易引起觀眾的震撼和共鳴,更重要的是它比一般動作可以更強烈地渲染情緒,更有效地塑造形象,而且還能夠大大地提升舞蹈作品的藝術水準。男子群舞《穿越》中,舞者就用“竄毛”、“直體后空翻”等技巧,充分展現了戰士們在野外訓練中穿越一道道障礙,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風貌。由此可見,舞蹈技巧不僅對作品的表現力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更是編導的匠心獨運之舉,極大地提升了舞蹈作品的藝術水準。
總之,舞蹈技巧在舞蹈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舞蹈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掌握舞蹈技巧,使舞蹈技巧在舞蹈作品中展現出更大的魅力。
【朝鮮族的民族舞蹈】相關文章:
朝鮮族傳統節日10-17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習俗07-27
朝鮮族傳統節日歲首節的習俗09-14
朝鮮族生活各方面的風俗習慣11-23
冷面怎么做好吃-朝鮮族冷面的做法07-18
民族調研報告01-15
少數民族經典說說01-12
民族團結征文06-12
朝鮮族年夜飯迎新年黑板報內容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