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傳統風俗習慣
水族,現有345993人,主要聚居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和荔波、都勻、獨山以及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凱里、黎平、榕江、從江等縣,少數散居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部。
水族的居住地位于云貴高原東南部的苗嶺山脈以南、都柳江和龍江上游。森林密布,山水如畫,適于農林業的發展,是貴州高原的魚米花果之鄉。
水族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九阡灑”是水族傳統佳釀。
水族的遠祖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唐宋時與壯侗族各民族一起被統稱為“僚”。北宋時在水族地區設“撫水州”。“水”族之稱,最早見于明代史籍。清代,多稱其為“水家苗”、“水家”等。新中國成立后,水族被正式定名。
水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水族先民曾創制過自己的文字,稱為“水書”,其形狀類似于甲骨文和金文,但只有4 0 0 多個單字,且多用于巫術活動。水族有自己的歷法,水歷與夏歷基本一致,但以夏歷八月為歲末,九月為歲首。從夏歷八月底到十月初有四個亥日,是水族各寨輪流過年的日子。水族過年稱“借端”,十分隆重熱鬧。屆時敲響鑼鼓,吹響蘆笙,還舉行賽馬、歌舞等娛樂活動。
[服飾特色]
水族男裝在2 0 世紀4 0 年代起就與周圍漢裝無大差別,倒是婦女服飾至今仍保留有鮮明的民族特征。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制,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一般不繡花邊。而節日和婚嫁盛裝與平時截然不同。婚禮服上裝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繡花帶,包頭巾上也有色彩繽紛的圖案。頭戴銀冠,頸戴銀項圈,腕戴銀手鐲,胸佩銀雅領,耳垂銀耳環,腳穿繡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的花枝招展,風采翩翩。此外婦女刺繡的背帶更有藝術性。說是“帶”,實際上是一塊刺繡華麗的“T ”形“簾子”,上端兩邊有帶,“簾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兒。它是將白色馬尾纏繞上白絲線,再加上其它彩色絲線,先把各種圖案分別刺繡好,最后將繡好的圖案拼鑲到背帶布料上做成的。背帶美觀實用,是母親對出嫁女兒最好的禮品。
[民族禁忌]
除夕(戌日晚)和初一(亥日)晨祭祖,忌食葷,供品中不能有魚以外的其它肉類,忌葷但不忌魚。
【水族傳統風俗習慣】相關文章:
水族傳統風俗習慣11-07
水族傳統民俗禁忌01-26
水族傳統年節端節11-06
水族傳統節日端節10-13
水族傳統節日卯節11-07
水族的傳統節日卯節01-26
京族傳統風俗習慣11-13
羌族傳統風俗習慣11-08
土族傳統風俗習慣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