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馬嵬驛民俗文化村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馬嵬驛民俗文化村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馬嵬驛民俗文化村位于陜西咸陽興平馬嵬街道辦事處李家坡村,地處楊貴妃墓——黃山宮景區向東一公里處,依托黃山宮獨特的歷史資源順勢而建,將現代生活與歷史文化完美結合,為馬嵬構筑起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2015年CCTV尋找中國最美鄉村評選中榮獲“中國最美鄉村”稱號!
景區介紹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馬嵬驛民俗文化村位于興平馬嵬辦事處李家坡村,地處楊貴妃墓——黃山宮景區向東一公里處,依托黃山宮獨特的歷史資源順勢而建,將現代生活與歷史文化完美結合,為馬嵬構筑起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馬嵬驛故址在今陜西省興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離長安(今西安)百余里。相傳馬嵬本為東晉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
唐時馬嵬驛是西行的第一驛站,民俗文化村建在原址范圍內,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店鋪林立,來到這里你會立刻被古文化的氣息所感染,仿佛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馬嵬驛民俗文化村以古驛站文化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閑體驗、旅游觀光為一體,主要包括驛站文化廣場、民俗文化展示區、民族小吃文化街、垂釣區、家禽生態養殖區、百果林采摘園等八大功能區。
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總占地1100畝,一期項目以民俗文化展示、民俗餐飲為主;二期項目以唐驛站文化、大唐文化為主。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是馬嵬歷史、社會、文化特征的集中體現,在規劃上保護老窯洞遺址26口,收藏老農具及生活用品30000余件。園區建筑錯落有致、古樸素雅;環境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布局有山水瀑布、雕塑小品、亭臺樓閣、石雕碑刻等景觀;建成民俗作坊街、民俗小吃街、民俗文化展示街、大唐文化街4條民居古街;配套馬嵬驛文化廣場、百果園、雕塑藝術館、驛柵城、珍禽園、茶樓、戲樓、農具展示館、城門樓觀景臺、娛樂園、祈福殿12大景點。
風土人情
馬嵬驛建設以“古驛站文化”為主,融合“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將滿足市民及旅游者食、住、行、游、購、娛的需求以及參與農事體驗與民俗文化活動,是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種新型旅游形式。
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是馬嵬歷史、社會、文化特征的集中體現,也是關中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精辟部分,是文化旅游中的補充資源,在規劃上恢復保護老窯洞遺址16口,收藏老農具及生活用品等20000余件。園區建筑錯落有致、古樸素雅,整體環境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彩旗飄揚,其中山水瀑布、雕塑小品、亭臺樓閣更是彰顯了園區文化魅力,建設有4條民居古街:民俗作坊街、民俗小吃街、民俗文化展示街、大唐文化街,12大景點配套:馬嵬驛文化廣場、百果園、雕塑藝術館、驛柵城、珍禽園、垂釣園、茶樓、戲樓、農具展示館、城門樓觀景臺、娛樂園、祈福殿。園區公共設施:水電、導示、衛生、監控、停車場、休閑坐凳等配備齊全,另外本項目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地處大唐貴妃園景區內,有楊貴妃墓、黃山宮的、賀師洞、龍王溝、梳妝臺、漢土城墻遺址等。
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在2014年5月1日正式開園后,每天將不定時,不定點的為游客表演民間雜耍、絕活,屆時民間老藝人會讓游客感受到民間雜耍的震撼,也將成為馬嵬驛的發展的一大亮點。
【馬嵬驛民俗文化村】相關文章:
高考試題古詩賞析馬嵬11-14
壯族的節日民俗文化12-27
望驛臺古詩詞鑒賞01-02
《題大庚嶺北驛》閱讀答案03-17
民俗文化調查報告04-04
有關民俗文化調查報告10-19
民俗文化活動三朵節03-01
與春節有關的民俗文化01-08
家鄉民俗文化調查報告04-27
春節民俗文化資料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