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壇大將:吳石堅傳
《劇壇大將:吳石堅傳》此書紀錄了吳石堅傳奇的一生,先是戎馬生涯,在抗日戰爭日期擔任八路軍連長、教導員。
內容簡介
時代造就了吳石堅這樣的戲劇家。他在戲劇界團結了一大批黨內外著名戲劇家,又培養和扶持了一大批青年作者成名成家。在他的領導下,成功地整理和改革了一大批京劇傳統劇目,使它們獲得了新的藝術審美內涵而在新的時代中大放異彩,繼續流傳;在他的主持下,一批戲曲現代戲(其中部分成了京劇“樣板戲”)破土而出并成長壯大,終于能夠立足于戲劇舞臺而與傳統劇目并駕齊驅、吐芳爭艷!吳石堅是站在中國戲劇潮流*前列的少數戲劇家之一:他以其深刻而豐富的京劇藝術管理思想和戲曲藝術管理經驗,高瞻遠矚地把握和引導著蘇滬地區戲劇的.方向達半個世紀之久,也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中國的戲劇運動。一起來翻閱《劇壇大將》吧!
吳石堅,著名戲劇管理者、教育家、評論家。1947年開始擔任戰時戲劇領導工作,建國后歷任蘇南話劇團團長、蘇南錫劇團團長、上海京劇院總支書記兼副院長、江蘇省蘇昆劇團支部書記、江蘇省戲劇學院黨委書記兼校長,被稱為江蘇"演藝之父"。抗美援朝期間,曾率由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程硯秋等組成的京劇團,赴前線演出慰問,賀龍稱之為"天下第一團"。吳石堅又與馬科、陳西汀、張美娟、李玉茹、石小梅等現當代戲劇導演、劇作家、演員的人生起伏息息相關。此書講述了那個年代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真實記錄了一段特殊的戲劇史。
作者簡介
顧聆森,1943年生,江蘇蘇州人。研究員,蘇州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蘇州中國昆劇博物館副館長,江蘇省昆劇研究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昆劇院藝術顧問,《中國昆劇大辭典》副主編,《昆劇藝譚》執行主編,《中國昆劇志》“音樂部類”編審及撰稿人。先后發表昆劇論文300余萬言,多次在全國、省、市論文比賽中獲獎。著有《聆森戲劇論評選》、《沈璟與昆曲吳江派》、《李玉與昆曲蘇州派》、《中國昆曲與人文蘇州》、《天下第一團》、《后妃與朝政》及長篇小說《孤島落魂》、《蘭劍情仇》、《情獄欽案》等,另有若干昆劇、蘇劇劇作如《哪吒鬧海》、《唐伯虎智救崔素瓊》、《賴債廟》、《1428》等為江蘇省屬劇團所公演。2009年受國家文化部表彰,授予“優秀昆劇理論研究人員”證書。
序言
吳石堅,沭陽人,是宿(遷)沭(陽)海(東海)地區第一塊紅色根據地——沭陽縣第二區的創建者之一。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八路軍連長、營教導員。1947年開始擔任戰時戲劇領導工作,和李一氓一起創辦了淮海實驗京劇團,后又相繼擔任蘇皖邊區實驗京劇團、蘇北兵團文工團、蘇南軍區文工團團長和蘇南文聯秘書長兼大眾京劇團(后為江蘇省京劇院)團長。建國以后,先后出任蘇南話劇團(后為江蘇省活劇團)團長、蘇南錫劇團(后為江蘇省錫劇院)團長、上海京劇院總支書記兼副院長(院長周信芳)、江蘇省蘇昆劇團(后為蘇州市昆劇院)主持業務的支部書記、江蘇省戲劇學校黨委書記兼校長。
在將近半個世紀中,吳石堅為中國戲劇事業,特別是為京劇事業嘔心瀝血,竭盡奉獻。但是當代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上海市京劇主體演出團體的創立和建設,江蘇省省一級戲曲演出團體的締造和發展,這位號稱江蘇“演藝之父”的吳石堅都曾經付出過巨大的心血和汗水。
時代造就了吳石堅這樣的戲劇家。他在戲劇界團結了一大批黨內外著名戲劇家,又培養和扶持了一大批青年作者成名成家。在他的領導下,成功地整理和改革了一大批京劇傳統劇目,使它們獲得了新的藝術審美內涵而在新的時代中大放異彩,繼續流傳;在他的主持下,一批戲曲現代戲(其中部分成了京劇“樣板戲”)破土而出并成長壯大,終于能夠立足于戲劇舞臺而與傳統劇目并駕齊驅、吐芳爭艷!吳石堅是站在中國戲劇潮流最前列的少數戲劇家之一:他以其深刻而豐富的京劇藝術管理思想和戲曲藝術管理經驗,高瞻遠矚地把握和引導著蘇滬地區戲劇的方向達半個世紀之久,也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中國的戲劇運動。
吳石堅年輕時以在主力部隊帶兵為抱負,但隨著戰地形勢的干變萬化,他的那身軍裝,穿了又脫,脫了又穿,凡三次,最終又受黨委派領導戰時戲曲劇團。如果他真能長期留在部隊帶兵打仗,他一定是一位富于戰略思維的儒將;但革命潮流把他推向文藝戰線,他依舊運籌帷幄,事事躬親_線,又何嘗不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功勛卓著的劇壇大將!
【劇壇大將:吳石堅傳】相關文章:
《新唐書吳保安傳》閱讀答案12-05
成語情堅金石解釋04-06
吳字起名男孩12-07
吳姓女孩取名11-27
吳姓男孩起名大全12-17
吳姓女孩詩意取名05-31
雞年吳姓女孩名字04-12
關于吳姓男孩的起名01-08
永無坦途:吳冠中自述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