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商隱《夜雨寄北》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李商隱人物傳記
《李商隱傳》,本書從詩人生平史料和豐富的詩文創作出發,以文學的筆調向我們講述詩人在其"人生初程"的初戀與初仕,十年京師的"樊南窮凍",以及晚年幕僚生涯的喪妻之痛和無定漫游。本書是一本兼顧文學性和學術性的人物傳記:作者早年從事過與李商隱有關的文學創作,后來又專事李商隱及唐代文學研究,故本書資料可靠翔實,筆調隨詩人生世浮沉而變換多端,其中間或引用詩人名篇佳什,更有獨到精深的賞析。對于希望了解李商隱的讀者來說,是書頗可一觀。
內容簡介
李商隱,晚唐著名詩人,兼長詩、古文、四六諸體。唐代皇室日薄西山,朝廷上下朋黨比出,出身寒微的詩人不幸被歷史的洪流裹挾而愈顯命運坎坷。沒落混亂的時局與凄涼悲憤的身世交織出詩人華麗凄美的篇章。本書從詩人生平史料和豐富的詩文創作出發,以文學的筆調向我們講述詩人在其“人生初程”的初戀與初仕,十年京師的“樊南窮凍”,以及晚年幕僚生涯的喪妻之痛和無定漫游。本書是一本兼顧文學性和學術性的人物傳記:作者早年從事過與李商隱有關的文學創作,后來又專事李商隱及唐代文學研究,故本書資料可靠翔實,筆調隨詩人生世浮沉而變換多端,其中間或引用詩人名篇佳什,更有獨到精深的賞析。對于希望了解李商隱的讀者來說,是書頗可一觀。
編輯推薦
《李商隱傳》編著者董乃斌。李商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他的思想、性格、氣質是什么樣子?他的詩歌作品具有什么特色?他進行創作的客觀背景和內在動力是什么?總之,李商隱其人其詩與他所處的時代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到底應該如何按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正確評價其創作成就和局限?這一系列問題顯然都是很值得探討的,也都是為了比較準確透徹地理解李商隱詩所必須研究的。這也可以說是所謂“知人論世”的功夫。
序言
李商隱(8l1—859),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為河南省沁陽、博愛二市)人。他一生中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作為唐朝政府的一名官吏,他的政治地位可以說十分卑微。可是,如果我們把目光集注于文學創作方面的話,那么,李商隱的貢獻就絕不能說是微不足道的了。他在晚唐詩壇乃至整個唐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價值是引人注目的。作為詩人,李商隱在當時就已經享有盛名。他和杜牧并稱“李杜”。為了區別于李白、杜甫,又稱為“小李杜”。他和溫庭筠并稱“溫李”;再加上另一個作家段成式,又被當時人譽為“三卜六體”——他們三人作文風格都傾向于繁縟華麗,恰巧在本家族中,各人又都排行十六。
但是,李商隱又是歷來遭到很深誤解和不公正評價的一個作家。《舊唐書‘李商隱傳》說他和溫庭筠兩人“俱無特操,恃才詭激”;《新唐書‘李商隱傳》則把令狐絢攻訐他的“背恩”、“無行”之言進一步推衍渲染成“忘家恩,放利偷合”。在兩《唐書》編者筆下,李商隱只能算是一個有才華的無行文人。直到清人馮浩作《玉溪生年譜》,一面盡管同情商隱的坎坷遭際,一面卻還是認為他“植品論交,兩無定守”,在最后總結道:“其無行誠不能解免。”仿佛“無行”二字已成了李商隱的定評。近人張采田在《玉溪生年譜會箋》中甚至有這樣的說法:“義山篤于情者,一不得當,則煩冤莫訴,如醉如迷;偶假顏色,則又將喜將懼,急自剖白。”這樣描繪李商隱,正如后人指出的:“直如小孩哭笑,刻畫得不成樣子。”(岑仲勉《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導言》)在建國后的一些文學史著作和研究論文中,李商隱的身價也曾有過很大的起落。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他曾被打入“反現實主義”、“唯美主義”的逆流之中,受到嚴厲的批判;匕F‘年代中,卻又被“四人幫”的輿論工具賜予“法家詩人”的桂冠,獲得許多不虞之譽。
李商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他的思想、性格、氣質是什么樣子?他的詩歌作品具有什么特色?他進行創作的客觀背景和內在動力是什么?總之,李商隱其人其詩與他所處的時代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到底應該如何按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正確評價其創作成就和局限?這一系列問題顯然都是很值得探討的,也都是為了比較準確透徹地理解李商隱詩所必須研究的。這也可以說是所謂“知人論世”的功夫。
為了比較系統、具體地闡明上述種種問題,傳記體裁似乎是一種方便有利的形式。因為這種體裁允許展開一定的歷史畫面,允許采用夾敘夾議和適當的文學描寫,便于做到寓分析說理于描繪敘述之中,因此也就比較易于寫出傳主的形象和精神面貌,使讀者得到一個較為清晰完整的印象。這就是本書作者明知自己學殖淺薄,水平很低,還是勉力從事這項工作的原因。如果熟悉李商隱的讀者在讀完這本書之后,覺得它對這位晚唐重要詩人的刻畫和評價距離事實還不算太遠;如果更多的人因為這本書而引起進一步研讀李商隱詩歌的興趣,作者的心愿就滿足了——然而,同這本小書實際達到的水平相比,恐怕已經近于奢望!
后記
《李商隱傳》是我寫的`第一本書。之所以會寫此書,一是因為研究李商隱,讀多了他的詩篇,了解了他的身世,仿佛與這位古人有了一點心靈感應 二是在復且學習時,受老師影響,對朱東潤先生的傳記文學寫作非常崇慕。三是覺得學術論文不能盡情體現我對李商隱及其時代的理解,文學性較強的傳記有其方便之處。恰好當時又有時間,于是,便率爾操觚了。光陰飛馳,一晃竟已三十多年。
日前重讀此書,仍能憶及當年讀書寫作的情景,憶及程薔幫著我一遍遍重抄書稿的勞碌(那時年輕,似不覺累)。特別難忘的,是書成之后謀求出版的艱辛和多年等待的焦慮。這里,我應該特別感謝推薦此書給陜西人民出版社的西北大學教授劉建軍先生,感謝本書的責任編輯趙炳坤(冰昆)先生和陜西人民出版社。我在1974年底至1978年初,為了解決那個時代特有而普遍的“兩地生活問題”,曾和程薔一起到西北大學任教,在那里結識了許多朋友,得到他們多方面的幫助和關懷。《李商隱傳》完成,他們知道了,建議拿到陜西出版,我們當然滿心歡喜,欣然同意,便于1980年把書稿送到了陜西人民出版社。不過,后來的過程卻是一波三折,幸虧趙炳坤先生最后出手,才使它于1985年出版問世。通過編輯來往,我們和趙先生也成了好朋友。他不但足個好編輯,而且是個勤奮的小說家,曾因《李商隱傳》中柳枝故事觸發靈感而寫出小說。可惜他英年早逝,否則定能編出、寫出更多的好作品。
此書出版后,學術前輩吳調公先生、我的同門師兄弟劉揚忠、周建國先生,還有文學所的同事袁良駿先生特予青睞,曾作文評介和指教。這也是我十分感激的一這次重印,我對全書做了一些修訂,他們的一些意!我當然會盡可能汲取。
《李商隱傳》是一本兼顧文學性和學術性的傳記,后來寫的《李商隱的心靈世界》則是朝學術著作方向努力的。二書所寫的對象相同,雖寫法不同,風格也不同,內容上卻緊密相關,有的地方還可互補。所以,當上海占籍出版社奚彤云主任建議重出《李商隱的心靈世界》一書時,我就很冒昧地提出把《李商隱傳》也一起重印的請求。《李商隱傳》出版至今已二十六年,版權方面不成問題。在審讀過書稿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同意了我的請求。這樣,它們真的可以成為姊妹書了。我謹對上海古籍出版社、奚彤云主任和本書責任編輯劉賽致以衷心感謝。
【李商隱人物傳記】相關文章:
曾國藩人物傳記10-11
老子人物傳記10-12
魯迅人物傳記11-20
巴爾扎克人物傳記01-27
胡雪巖人物傳記06-10
俾斯麥人物傳記01-25
人物傳記黎元洪全傳02-02
甘地人物傳記推薦03-01
人物傳記布衣孔子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