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最隆重節日哈節
哈節是為了紀念海神公的誕生。京族人以海洋漁業生產為主,信奉海神。每年都要到海邊把海神迎回哈亭敬奉,祈求人畜興旺,五谷豐登。哈節活動由祭祖、鄉飲、社交、娛樂等內容組成。節日歷時三至五天,通宵達旦,歌舞不息。
京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的萬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地處我國大陸海岸線最西南的部位,與越南隔海相望。哈節是京族最隆重的節日,也稱“唱哈節”。“哈”是京語譯音,含有“歌”的'意思。各地京族哈節日期不一樣,或農歷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各地都有專門用于哈節活動的建筑物——哈亭。京族哈節活動由祭祖、鄉飲、社交、娛樂等內容組成。
節日來歷
目前在廣西京族三島廣為流傳的傳說是:傳說四、五百年前,北部灣岸邊的白龍嶺下,有一條巨大的蜈蚣精,在此吃人翻船,興風作浪。一日有位神仙化作乞丐,搭船過海,船駛到蜈蚣精洞口,當船主要把乞丐推下海時,神仙把事先煨得滾燙的大南瓜塞進蜈蚣精口里,蜈蚣精吞下大南瓜,燙得直打滾,尸斷三截,隨波逐流成為氵萬尾、巫頭、山心“京族三島”,頭部漂流至越南成為氵萬柱島,附近居民才得以安居樂業。于是京族人把大仙尊奉為“鎮海大王”,立廟祀之,每年都到海邊迎接“鎮海大王”來享祭,這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哈節。
歡慶節日
節日活動歷時3日,通宵達旦,歌舞不息。周圍各族群眾亦來共同歡慶。唱哈的主角有3人,男歌手1人,稱“哈哥”,專司撫琴伴奏,兩位女歌手是“哈妹”,一個持兩塊竹板,另一個拿一只竹梆,擊節伴奏,輪流演唱。歌的內容有民間傳說、哲理佳話、愛情故事等。鑼鼓聲中常有少女登臺獻舞,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頭頂天燈舞”。舞者頭頂瓷碗,碗上疊盤,盤子里點燃蠟燭,同時兩手端著酒杯,杯中也各有蠟燭一根。歌舞時三根蠟燭閃閃不滅,若有多人共跳此舞,則滿眼燭光閃爍,美麗動人。
哈亭
各村的哈亭是節日活動的中心。哈亭選用上等木料,有獨特的民族形式,其建筑形式古樸、美觀、繁簡各異。屋頂的屋脊正中塑有雙龍戲珠的吉慶形象裝飾,哈亭內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設有京家人信奉的諸神神座,殿內的柱子上都雕寫著具有民族習俗特色的楹聯或詩詞。較大型的哈亭內祭祀場地兩側設有階梯形的賓客坐席,這是專供村里輩份最高、為修建此哈亭和籌辦哈節捐資捐物者所設立的。
經過近五百年的發展演進,京族哈節已成為京族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通過了解京族哈節迎神、祭神、唱哈、鄉飲、送神的全部過程,從中可解讀哈節作為海洋文化的積淀。2006年5月20日,京族哈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京族最隆重節日哈節】相關文章:
京族傳統節日哈節12-10
僳僳族最隆重節日闊時節01-02
回教徒節日哈芝節11-15
京族春節習俗11-07
京族傳統風俗習慣11-13
怒族最盛大節日仙女節12-28
最古老的節日埃及聞風節12-08
“哈芝節”來源與意義07-24
布朗族最盛大節日山康節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