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吃新節
吃新節是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在慶祝豐收的時候所舉辦的節日。仡佬族吃新節也是一樣,多在農歷七月初七舉行,有少數地區在農歷六月初六。
仡佬族吃新節是貴州等地的仡佬族的傳統節日,,多在農歷七月初七舉行,有少數地區在農歷六月初六。吃新節是仡佬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部分。
仡佬族吃新節的簡介
仡佬族吃新節,是仡佬族人為了慶祝豐收所舉辦的節日。節日這天,家家買肉打酒,殺雞宰羊,并從地里摘些早熟的稻谷、王米作新米飯,再以釭豆、毛豆等做菜祭祀祖先。然后全家圍坐,飲酒言歡,吃新米飯,叫做“吃新”。
仡佬族吃新節的過程
吃新節前,男女盛裝到村寨附近田埂上摘稻谷、毛稗,次日將谷、稗舂為米粒,集體宰牛1頭。第三日清晨以新米粒蒸飯,連同煮熟的牛肉一并祭祖,愐懷先祖開荒辟草之功。祭畢,大家一起分享祀物。所余牛肉各戶均分帶回,于第四回將其與新米飯一起置于反扣的簸箕上用手抓供各自祖先后,再全家食用。有的地方用六吊谷穗掛在灶角的吊板兩邊,板上墊著糯谷草,草上放直徑約為一尺半大糯米粑及小粑若干,又用粑捏成的倉放板左,犁、耙、牛等放板右,大粑上擺碗、筷、酒杯,按輩分燒香紙跪拜,由家長念請各位祖宗來吃新米飯,保佑全家平安。有的地方的吃新活動是三天。頭天下午,各家將谷各家祭食;次日下午全寨集中下田采谷,大家分工動手將新谷焙干舂為米,磨豆腐,宰牛,于寨內壩子中祭谷神后集體食用;第三日下午用剩余食物再會餐一次。吃新節所用谷物,大多數是從自己耕種的田地里采來的。
仡佬族吃新節的活動
吃新節活動的主要項目是開展傳統的打篾雞蛋比賽。篾雞蛋系用竹篾編組而成的'球狀物。競賽時不分男女老幼和年齡大小,按參加入數的多少分成若干隊,但每隊人數必需相等。競賽方法分為固定范圍的“對打”和不固定范圍的”“追打”兩種。對打時,一方用手擊球向對方打去,對方再用手推回,篾雞蛋在空中來回飛舞。若一方將球打到對方隊員的身上;被打方即為一次負,負方給對方吃一次雞蛋。累計吃十二次雞蛋者即為勝隊。追打仍以手擊發球,讓其在空中穿梭般飛舞。若球在哪方落地,那一方便立即退卻防守,這時,對方隊員便急速追至落球點,繼續發球追打。雙方往返循環,你退我進,直至將球打出對方底線才算獲勝。晚上,仡佬人家邀請鄰近親友到家作客,痛飲“轉轉酒”,并吃新米飯,賓主共慶豐收。
仡佬族吃新節是人們慶祝豐收的一種傳統節日,在節日當天人們會進行傳統的“打篾雞蛋”的比賽,大家其樂融融。吃新節極具少數民族風情,是仡佬族文化的一種體現,是我國多彩的民俗節日之一。
【仡佬族吃新節】相關文章:
苗族節日吃新節10-30
侗族傳統節日吃新節12-26
少數民族節日吃新節10-17
仡佬族燈桿節12-03
仡佬族節日燈桿節10-17
仡佬族傳統婚俗10-30
仡佬族風俗習慣11-10
仡佬族的拜樹節是什么節日05-12
感恩節吃火雞習俗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