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傳統節日頒金節
每年的農歷十月十三是滿族人的節日“頒金節”。“頒金節”滿語稱作“頒金扎蘭”,“頒金”,漢譯為“生”、“生成”“誕生”,“生機勃勃”之意;“扎蘭”,漢譯“節日”、“喜慶之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滿族傳統節日頒金節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農歷十月十三日,是滿族“頒金節”的日子。“頒金節”是滿族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它是滿族的誕生紀念日、命名紀念日,是全族性的節日。每年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滿族同胞都以各種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頒金節”與金銀財寶無關,它是滿語“ban jin inenggi”。音譯為頒金節。因此“頒金節”即滿族“誕生日”。
“頒金”是滿語,意為滿族命名之日。
滿族酋長愛新覺羅·皇太極將族名定為滿族。皇太極正式宣布從此,滿族人為紀念這一天,作為節日進行隆重慶祝。滿族在10月13日這天,紛紛聚集在一起,載歌載舞慶祝自己的節日,許多滿族同胞穿起旗袍和馬褂,跳起民間傳統舞蹈,唱起民間歌曲,開展各種慶祝活動。同時,還準備整只烤豬、冷面、打糕、金絲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嘗。許多滿族作家、書法家、畫家、藝術家、攝影家為大家寫詩作畫,表演精湛的技藝,使慶祝活動十分熱烈而有趣。
考古發現
頒金節是滿族的傳統節日,滿族先世的歷史卻源遠流長,有考古實據的歷史就有6800年以上。1972年中國考古隊在毗鄰俄羅斯的興凱湖地區考古發現,在68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肅慎人就生活在這里。他們以漁獵為生,建立了規模較大的漁村,形成了父系群體,已創制了石斧、石鑿、骨制漁具等勞動工具。考古中發現了骨雕鷹頭“海東青”、馬鹿角雕制的圖騰“魚神”、夾砂陶器等文物。
擴展資料
滿族的風俗民情:
1、禮節:過去少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少輩每隔三天要給長輩打千請安,隔五天見長輩得叩頭,打千的形式男女有別,男人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似抬物狀,女人雙手扶膝下蹲。
路上遇見不相識的長者,要鞠躬垂手問“賽音”(滿語,好的意思)。如騎馬,要下馬閃在路旁讓路,等長輩過去,再上馬趕路。遠方親友相見,不分男女皆行抱腰接面大禮。
2、服飾:男子自頭頂后半部留發,束辮垂于腦后,清入關后,強行在全國推廣,使之成為清代滿、漢、蒙各族的共同發式。
女子發式,幼年時期與男孩一樣,稍長,在腦后留有一根或兩根辮子,結婚時開臉上頭,戴鈿子。平時,在頭頂盤髻,有架子頭、兩把頭等樣式。佩戴耳環,有一耳三環的定式。
3、喪葬:入關前,滿族以火葬為主,自順治帝后期起,受到漢民族文化的影響,滿族普遍改成棺材土葬,并結合本民族特點,形成了滿族的特色葬俗。乾隆以前,各地駐防旗人由于要將死者及其遺屬送回京中故旗,所以仍保持了火葬,而將骨灰裝殮回京。
【滿族傳統節日頒金節】相關文章:
滿族傳統節日蟲王節02-09
關于滿族清明節習俗精選10-25
傳統滿族婚俗05-31
滿族傳統春節風情11-07
滿族怎么過春節11-21
滿族的過年風俗01-26
滿族的崇鷹習俗02-13
吉林傳統滿族說部01-18
滿族傳統風俗習慣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