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京族春節習俗
京族,歷史上自稱“京”,他稱“越”。1958年定名為京族。是中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海濱漁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下屬的東興市境內,主要聚居在江平鎮的“京族三島”——巫頭島、山心島、萬尾島以及恒望、潭吉、紅坎、竹山等地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京族人口數為22517人,2007年人口為2.1萬人。京族在越南有廣泛的分布,占越南總人口的近90%。
居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所屬的歷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的京族,普遍有過年節的習俗。過節時間與漢族春節相同。節日習俗與漢族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亦有自己的特色。除夕下午,全村到立有祖先牌位的哈亭祭祖。正月初一情晨,人們要拿香燭到井邊祭祀,謂之"買新水"。初二開始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正月十五日稱為"過小年",這天要用雞、豬、魚三牲再祭祖先。人們忌諱在正月初一、十五進門借火、借鹽,否則就視為別人來把自家的錢財扯去。過了十五,年節活動全部結束。
春節家家都要做“白薯(米乙)”(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種糕點),年初一早餐不吃葷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米乙)。春節期間全村都要到哈亭以豬、雞、魚為供品祭拜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歲守時,必須在祖先牌位前,擺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大部分地區習慣日食三餐,居住在萬尾的京族一般習慣日食兩餐,早餐多選在上午十一點左右,直到入夜后才吃晚餐。過去京族常以玉米、紅薯、芋頭混著少量的大米煮粥作為主食,只有出海捕魚或秋收,勞動量大時才吃干飯。如今稻米已成為京族最為常見的主食了。日常菜肴,以魚蝦為主,常用魚蝦做成魚汁,作為每餐不離的調味品。家庭飼養的豬、雞,也是日常主要肉類來源。京族過去有在船上不準將碗覆置,不準腳踏在灶上等等禁忌。
禮儀食俗京族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是“哈節”。過去每年都舉行,各地日期不一。“唱哈”是京語唱歌娛樂之意,節日的當天,全村男女老幼都要穿上盛裝,云集在哈亭(唱歌娛樂的公共場所)之前迎神、祭一,祈保漁業豐收,人畜兩旺。每年哈節,由村里人輪流做“哈頭”(哈節中主持唱歌娛樂的人),并由“哈頭”出一頭肥豬,辦一桌酒肉參加。在宴席上輪流唱歌,婦女只能聽唱,不入席。
過春節時,家家都要做“白薯(米乙)”(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種糕點),年初一早餐不吃葷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米乙)。
【京族春節習俗】相關文章:
京族傳統風俗習慣10-20
春節的習俗-春節習俗大全02-10
春節的習俗02-08
春節習俗01-08
春節習俗 -春節的傳說01-08
甘肅春節習俗02-26
湖北春節習俗02-26
廣西春節習俗02-27
福建春節習俗06-07
海南春節習俗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