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習俗:冬至吃什么
一年一度的冬至又要到了。這個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是我們古老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冬至怎么過,吃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過好冬至,開心一冬
每年的冬至其實都不是固定的。根據年份不同,一般固定在12月21日或22日。因其日子不確定,也稱為“活節”。每年冬至各地也有不同的過節方式。
家人團聚。
冬至作為冬季中的中華民族的一個大節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飯,是最基本的過節習俗。在一個城市的親人都要聚到一起,常常聚到老人家里慶祝。不在一個城市也會往家里打電話問候。
吃餃子。
這是最常見最普遍的習俗了,冬至到吃餃子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傳統了。冬至前幾天的超市中,面粉餃子粉什么的也是最暢銷的。
如果家里人多,還會多包幾種餡兒的餃子。小孩子還會希望吃到帶糖果或者其他有趣的餡兒的餃子。
祭祀活動。
有些老人會在冬至這一天去老家上上墳,不方便回老家的也會在家里,做一個小供桌,擺上一些餃子、酒、水果等,祭奠家中故去的老人。
喝羊肉湯。
據說是從漢代的大將軍樊噲那里傳來的。冬季多吃羊肉有利于身體內火旺盛,抗寒有效,是冬季飲食首選。在山東一些地方,冬至喝羊肉湯是當地的一種習俗。
湯圓,麻薯……
南方沒有北方那么冷。冬至時也會吃一些地方特色食物,來迎接冬至的到來。比如湯圓、麻薯、酒釀丸子等。
食補進補。
從冬至開始,寒冷的冬天真正開始了。要開始注意飲食,特別是一些體寒的女性,除了注意穿著保暖之外,也要注意飲食中,多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提高自身能量來抵御風寒,快樂過冬。
【擴展閱讀】
冬至的由來和習俗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國漢族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過節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
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陽歷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為進九之始。古人認為到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慶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但民間并不以冬至為節 ,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冬至習俗:冬至吃什么】相關文章:
冬至通常吃什么12-23
浙江冬至吃什么12-23
冬至吃什么范文12-23
冬至各地吃什么12-23
中國冬至吃什么12-23
廣西冬至吃什么12-21
冬至這天吃什么12-23
冬至南方吃什么12-23
潮汕冬至吃什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