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4個常見的面試誤區
面試對于職場人來講,是職場是最為普遍的一件事情,就是想是家常便飯一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為求職者,在面試環節中,總會避免不了的去犯一些錯誤,例如下面14個個面試最常見的誤區:
1.內容準備不夠:
有些招聘者臨時被拉來負責招聘工作,事先對要招的崗位要求缺少了解,不知道招聘對方應具備何種能力、專長、學歷才能符合崗位要求,匆匆披掛上陣,他們不清楚需要選擇哪些方面的問題來發問,采用什么樣的方式發問,因而面試效果不佳。
2.時間倉促:
有些大公司在招聘時,由于崗位待遇頗誘惑人,因而應者云集,而招聘人時間不多,因而分配給每個應聘者的時間非常有限,以至于不能對應聘者做出判斷。
有些招聘者一邊在與應聘者談話,一邊對部下批示或對秘書布置工作,或者應接電話,面試過程經常被打斷,使應聘者感到不受重視而憤懣,惱火。
3.忽視姿態語言:
面試過程中,雙方信息交流的方式不僅限于語言,也包括姿態和行為。如果對方一連串的表情、姿勢與它語言表達的內容一致、協調,那么就可以充分想念對方的陳述,否則很可能受對方的迷惑和欺騙。
4.缺少語言藝術:
面試離不開語言的交流,而說話是一種藝術,語言規范、發音清楚、語速者應予注意。
5.說得太多:
面試的過程是招聘者對應聘者進行了解、判斷的過程。為了做出正確的判斷,首先要對應聘者有個清楚的了解,應該讓應聘者多說,多表露自己的觀點。而有些招聘者忽視了這一點,說得多了,必然聽的少,以至不能從應聘者那里獲取需要了解的東西。
6.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是指,根據不完全的信息即第一印象做出的對被知覺對象的整體印象與評價。人與人見面約5分鐘后就會產生第一印象。最好的辦法是用駁回代替確認,即利用預先判斷作為假設,圍繞其假設進行提問,并試圖將其駁回。總之,第一個五分鐘對應聘至關重要,招聘者切不可妄下結論。
7.輕視應征者:
有些大公司于知名度高,福利待遇好,招聘時門庭若市,招聘者便有抓一把隨便挑挑的想法,以至不尊重應聘者的人格,在面試時有意無意地貶低應聘人的才能及過去的成就,故意弄些問題為難應聘人,如此不但不能了解應聘者,反而使應聘人產生對立、戒備情緒,甚至于破壞公司的形象,招不到真正想要的人才。
8.傾聽錯誤:
所謂傾聽是一種聽對方講話的技巧,可惜的是,招聘人員在傾聽上不下功夫,造成了許多的傾聽錯誤。
9.聯想效應:
所謂“聯想效應”,是指當報考人表露出在某一方面有特長時,主試人便由此而聯想到他在其他方面也無所不能。
10.過于自信:
有些主試過分自信,自己認為怎么樣思想上已經有個定式,不管被試者反應如何,他都根據自己事先已經考慮好的東西去判斷,這樣就造成失誤。
11.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就是指有時對某個人產生一種固定的印象。例如,一聽到老年人,馬上就認為這是一種保守的人,認為穿牛仔褲的人一定是思想開放的人。這種刻板印象往往會影響主試客觀、準確地評價被試者。
12.與我相似:
與我相擬這種心理因素就是指當聽到被試者某種背景和自己相似,就會對他產生好感,產生同情這樣一種心理活動。
13.“光環(halo)”效應:
光環效應是指面試官喜歡,或受應試者的吸引,從而對他們持肯定態度。結果是面試官“愛屋及烏”,對候選人回答的問題采取很寬容的態度,而不是客觀評價答案本身的內容。
14.“觸角(horn)”效應:
觸角效應與光環效應相反,面試官會從應試者所說的話中挑刺。如果有多個面試官參加面試(如面試小組形式),則這種個人好惡偏見的影響可以消除。
希望讀者喜歡閱讀小編以下重點推薦的文章:
適度幽默讓面試絕處逢生
面試切忌的六個小動作
如何讓面試官喜歡你
面試成功的十大必殺技
面試的9點小建議
【14個常見的面試誤區】相關文章:
英文面試的常見誤區07-19
面試中的常見誤區09-26
銀行面試常見誤區08-04
4種常見求職誤區07-15
創業融資常見誤區及問題07-28
結構化面試應急應變類試題的幾個常見誤區08-03
結構化面試應急應變類試題的幾大常見誤區08-22
求職面試的幾個誤區07-27
HR在面試中的誤區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