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層教學法在九年級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結合九年級學生英語寫作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 筆者在《英語課程標準》的倡導下, 以掌握學習理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 將分層教學模式應用到英語寫作教學課堂中, 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從而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九年級學生; 英語寫作; 分層教學模式;
一、引言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1]。寫作反映出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方方面面, 在升學、中考中占有較大比重。然而, 近年來學生們中考英語書面表達得分讓人堪憂。重慶市中考英語作文總分為15分, 2012年英語中考作文全市平均得分為8.50分, 2013年為6.93分, 2014年為8.37分[2]。顯然, 學生在寫作方面的提升空間較大, 因此寫作一直是九年級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弱點。學生進入九年級后, 寫作水平呈現比較嚴重的兩級分化現象, 教師通常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輔導才可以解決問題。然而, 目前我國普遍施行的是大班授課制 (通常是50-60人一班) , 教師針對某幾個學生的作文講解根本無法滿足全體學生的需要, 長此以往, 部分學生對寫作就產生了無所適從、厭煩、放棄甚至恐懼的心理。這樣不但會嚴重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而且還會影響學生對英語這一學科的興趣乃至整個升學成績。九年級英語寫作教學的窘境迫使我們必須進行教學改革, 即改革對不同學生搞“一刀切、一鍋煮”的傳統教學模式, 實行“以人為本, 因材施教”, 面向全體學生, 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分層教學模式。
二、理論依據
“卓越課堂”及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必須面向學生全體, 而不是少數尖子生。分層教學模式既能使所有學生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基本要求, 又能促進每個學生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獲得最大發展[3]。它的產生有著廣泛的心理學、哲學和教育學理論基礎。在我國, 分層教學的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孔子的“因材施教”。在國外,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姆提出了著名的掌握學習理論。布魯姆認為“在適當的學習條件下, 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學會學校所教的知識”[4]。所謂“適當的學習條件”, 就是指足夠的學習時間、合適的學習方法和老師的指導等。分層教學就是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這種“學習條件”, 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5]。另外, 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該理論指出學習內容應在學習者的經驗范圍之內, 新知識的習得只能在原有認知的結構上逐漸延伸擴大。因此, 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不同的。這些理論依據充分論證了實施分層教學的科學性和必要性。
在本文中, 筆者嘗試的是班內分層教學模式。所謂“英語寫作班內分層教學”是指在原有班級內不打亂教學進度的前提下,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 結合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差異, 對學生進行分層, 創設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 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環節, 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評價, 以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 促進各層次學生的寫作水平都能得到最大化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6]。
三、實施步驟
(一) 學生分層分組
分層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地分層分組, 這是分層教學最為關鍵的一步[7]。教師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寫作成績, 而且還要綜合考慮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紀律情況和性格愛好等, 把學生科學地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為優等生, 具有良好的英語寫作習慣, 基礎知識扎實, 自主學習能力較強, 寫作能力基本達到中考作文的四檔水平;B層為中等生, 有較好的英語寫作習慣, 基礎知識掌握較好, 學習能力一般, 這部分學生的寫作能力基本達到中考作文的三檔水平;C層為“學習困難生”, 基礎知識差, 學習習慣差, 對英語有一定的畏難或抵觸情緒, 寫作能力在中考作文的二檔水平及以下。將學生分好層后, 再結合學生紀律、性格等因素把A、B、C三層的學生以1∶2∶1的比例組合成4人合作小組。把不同能力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組既能督促他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又能夠培養他們合作、探究、交際、競爭的能力。另外, 這樣做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還原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 教學目標分層
目標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保證。在學生分層分組的基礎上, 按照課程標準和大綱的要求,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不同層次的寫作目標, 以激發各個群體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進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九年級英語書面表達分層教學目標大體是:針對A層學生, 教學目標側重于高級詞匯和語法結構的有效運用、知識面的拓展和文章結構條理性的強化, 使他們寫出的文章擁有更多的亮點;B層學生能夠較準確地應用詞匯和語法結構, 較靈活地應用簡單的句子連接成分, 較好地完成規定的寫作任務;C層學生能夠使用簡單詞匯和語法結構描述內容要點, 側重于掌握好英語的基本句型, 力爭完成規定的寫作任務, 同時幫助他們樹立寫作的自信心, 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 教學過程分層設計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由于學生思維水平和寫作能力各不相同, 因此教學環節也應該針對不對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設計。無論是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還是環節內部的問題設計都要具有層次性, 應遵循由淺入深, 由表及里, 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力爭做到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提得高、差等生跟得了, 從而真正面向全體學生。
1. 審題方面
《中考考試說明》指出, 書面表達要切中題意。中考英語書面表達其實是一種指導性寫作, 學生的寫作思路和寫作內容都受到了提示語和所提供情景的嚴格限制, 自由表達的空間不大, 因此對審題以及要點提煉的要求就很高。怎樣才能切中題意?關鍵在于認真審題。審題要從文體、格式、人稱、時態、內容要點等幾個方面入手。看到考題后, 先不要急于動筆, 要仔細看清題目要求的內容, 在草稿紙上勾勒出一個基本框架, 列出可能要用到的詞匯、短語和句型。下面以2014年重慶市中考作文, 說明如何分層引導學生審題和提煉要點。
為了更好地開展2014年全民閱讀活動, 有關部門就如何為市民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廣泛征求意見, 你班將舉行一次英語主題班會來討論這個話題。請你寫一篇發言稿,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
要點提示:
1.閱讀的好處:
2. 你的建議 (如:建更多小型圖書館, 經常性地介紹好書等) ;
3.……
在寫作前, 教師設計了一些問題, 由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
1) 這篇作文的文體類型是什么?要用什么時態和人稱來表達? (由C層生作答)
2) 這篇作文的內容要點有哪些?請列出作文提綱。 (由B層生作答)
3) 完成這篇作文要用到哪些中心詞和重要句型? (由A層生作答)
第一道題比較簡單, 易于回答, 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不會跑題, 既能調動C層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又能培養了他們審題、不亂寫的好習慣。第二題難度較大, 難點就在于理清要點, 打開思路。題目的第三小點給出了“…”, 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經常會遺漏這一要點, 導致要點不全, 詞數不夠。其實省略號的意思是讓學生發揮適當的想象, 在中心內容的基礎上適當拓展要點。經過整理, B層學生寫出要點提綱:
1.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2.Advice on how to create good reading environment for citizens
a.To build more small libraries
b.To introduce good books
c.To offer more comfortable seats (為拓展要點, 適當發揮)
3. Conclusion
提綱有助于寫作過程的順利進行, 為寫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第三題難度更大, 要求A層學生把表達時所要用到的詞、詞組、句型等按各要點出現的先后順序羅列出來, 教師把這些中心詞型板書在黑板上。實踐表明學生只有自己親自參與了, 才會有明顯的收獲。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給B和C層學生足夠多的參與機會, 讓他們多發表意見, 否則他們很難取得顯著進步。而A層學生可以多做補充說明, 有時也可以代替教師進行總結。
2.遣詞造句方面
有了提綱和中心語, 接下來就是讓學生用上述的中心詞和內容遣詞造句。要求C層學生能正確使用簡單句 (五個基本句型[S (主語) +V (謂語) +其他, S+V+O (賓語) +其他, S+V+O+賓補, S+V+O+人+物+其他, S+系動詞+表語]) 。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在內容要點中找動詞中心語, 一個動詞一個簡單句。如翻譯:閱讀讓我開心。在這一句中學生們會找出兩個動詞:read和make, 因此他們經常會翻譯成為:Readmakesmehappy.對于這種一個句子有多個動詞的情況, C層學生經常束手無策, 逐字機械地翻譯出來, 錯誤不斷。引導C層學生分辨“閱讀”是主語, 要變成非謂語“reading”, “讓”才是這個句子的謂語。多個動詞出現的簡單句句子符合V-ing+V謂語+V-ing/todo/V原的結構。在寫作中, 要求B層學生準確地使用目標詞匯進行造句, 適當使用并列句和連接詞。C層學生寫到:Reading makes us happy.Reading makes us know more.引導B層學生使用連接詞“notonly…butalso”把兩個句子合并成一句:Reading not only makes us happy but also makes us knowmore.在遣詞方面對A層學生要求更高, 盡量用高級詞匯和短語替換初級詞匯, 用名詞從句替換名詞短語, 用狀語從句替換各種狀語, 用定語從句替換形容詞。例:1) Reading is important to us.提升為:Rea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2) Seats in the libraries should be more comfortable.提升為:If the seats in the libraries are more comfortable, people will enjoy reading.3) We should often introduce some good books.提升為:We should often introduce some books which are useful.同時還要強化A層學生對連接詞的靈活運用, 使篇章結構有條理。
3.作文修改方面
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都是經過一遍又一遍修改打磨出來的。傳統寫作教學中, 教師一人負責全班作文的批閱。這不但耗時費力, 而且效果不佳。因為缺乏時效性和參與性, 學生很少在作文本發下來后積極主動去審視自己的錯誤, 通常是對其等閑視之。長此以往, 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為了改變這一窘境, 我嘗試了組內分層分工批閱法, 結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們完成習作后, 作文交由小組同學共同批閱。為讓每位同學都有參與, 需按各層次分工進行:A層主要負責詞組用法不當、句法和段落結構問題方面的審查;B層負責拼寫錯誤、時態、語態方面;C層負責句子開頭大寫、標點符號、主謂一致方面。這一活動的展開, 主要由A層學生主持。全組按要求批閱完畢后, 小組成員共同討論歸納總結出該組出現的主要寫作問題, 由A層學生做好記錄交給教師作為講評時的重要素材。B和C層學生則負責摘抄習作中出現的好句子, 并進行仿寫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各有所得, 既學習了別人寫作的優點, 也及時糾正了自己的缺點。這樣做不但將老師從作文批改這一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而且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寫作能力, 可謂一箭雙雕。
(四) 作業分層
根據分層教學的要求, 教師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的作業也是不同的。對于A層學生, 可為其提供幾篇相關材料的后續閱讀, 讓學生在已有英語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 去品讀、感悟和內化新的語言材料, 從而產生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內在動機。學生通過后續閱讀有助于習得英語地道的表達方式, 不斷豐富寫作語言, 進一步拓寬寫作思路。B層學生課后選擇一篇A層學生的作文仔細閱讀, 吸收借鑒別人段落的安排方法、內容要點的組織技巧、詞匯的巧妙應用。同時據此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再次修改, 完成“二次”寫作。要求C層學生課后用自己在寫作中用錯的句型造兩個句子, 把在作文中寫錯的單詞背下來, 并選擇一篇A層學生的作文當作范文背誦下來。
(五) 評價分層
對學生們的評價, 不僅要針對他們的寫作結果, 而且還要結合他們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的表現。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我們應抓住每個合適的契機, 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式, 及時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對A層學生采用競爭性評價,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B層學生采用激勵性評價, 既揭示其不足之處又為其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 促使他們不斷取得長足進步;對C層學生采用表揚性評價, 努力尋找其閃光點, 及時肯定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 以不斷增加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評價可以是老師點評、學生互評、組內互評、組間互評等。
四、結論
總之, “分層教學”優化了傳統寫作課堂的教學模式, 實現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學生的學習內容貼近自身能力, 因而其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信心得以增強, 而不同層次同學間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的學習方式, 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升。分層教學使得每個學生都受到了關注, 不僅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學到知識, 還讓學生有了展現自我能力的機會和平臺, 極好地踐行了《英語課程標準》和“卓越課堂”的核心理念, 是一種值得嘗試和推崇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2] 何雋博.重慶2015屆中考作文講座[OL].
[3]陳建.淺談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優勢[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 2005 (8) :425-426.
[4]葉琳, 劉文霞.國外分層教學歷史之發展概況[J].教學與管理 (理論版) , 2008 (1) :159-160.
【分層教學法在九年級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將個性化教學法引入到英語寫作教學中的論文07-29
關于英語寫作過程體裁教學法的論文07-29
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的論文07-22
改進應用寫作教學論文09-07
談高職英語應用文寫作教學論文09-03
合作寫作在應用文教學中的策略運用論文07-22
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自主學習策略的應用論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