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畢業論文提綱
軟件工程畢業設計(論文)是培養方案的一個必要教學環節,是實現本科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軟件工程畢業論文提綱,歡迎閱讀。
軟件工程畢業論文提綱一
摘要 5-6
Abstract 6-7
第1章 緒論 10-15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0-11
1.2 心電信號聚類識別系統 11-13
1.2.1 心電聚類系統的構成 11-12
1.2.2 心電聚類系統的研究現狀 12-13
1.3 主要研究內容 13-14
1.4 本文結構安排 14-15
第2章 心電波形的相關知識 15-19
2.1 心電波形介紹 15-16
2.1.1 心電波形產生的生理學基礎 15
2.1.2 心電圖波形簡介及臨床意義 15-16
2.2 常見病變心電圖表現 16-18
2.2.1 急性心肌梗死 16-17
2.2.2 心房肥大 17
2.2.3 心肌炎 17
2.2.4 心房間隔缺損 17-18
2.2.5 過早搏動 18
2.3 本章小結 18-19
第3章 心電信號的預處理 19-26
3.1 心電信號的噪聲影響 19-20
3.2 心電濾波去噪 20-25
3.2.1 小波理論基礎 20-21
3.2.2 小波濾波器 21-25
3.3 本章小結 25-26
第4章 心電波形的特征值提取 26-39
4.1 引言 26
4.2 心電特征提取 QRS 波 26-36
4.2.1 典型的心電信號檢測算法 26-27
4.2.2 基于小波變換的 QRS 波檢測 27-36
4.3 P 波、T 波的檢測 36-38
4.3.1 基于小波變換的 P 波、T 波檢測算法 36-37
4.3.2 實驗結果與討論 37-38
4.4 本章小結 38-39
第5章 基于 K-means 的心電信號聚類研究 39-47
5.1 心電信號特征提取與選擇 39-40
5.2 K-means 心電聚類算法 40-45
5.2.1 傳統 K-means 算法 40-41
5.2.2 基于模擬退火算法的 K-means 聚類方法 41-42
5.2.3 本文改進心電聚類方法 42-45
5.3 結果與討論 45-46
5.4 本章小結 46-47
結論 47-49
參考文獻 49-53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所發表的學術論文 53-54
致謝 54
軟件工程畢業論文提綱二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緒論 8-12
1.1 研究背景 8-10
1.2 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10-11
1.3 論文的結構 11-12
2 通用無線傳感網監控平臺需求說明 12-19
2.1 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的結構 12-13
2.2 無線通信協議的選擇 13-14
2.3 操作系統的選擇 14-15
2.4 開發語言的選擇 15-16
2.5 平臺分析與功能需求 16-19
3 通用無線傳感網絡監控平臺的設計 19-34
3.1 通用監控平臺的架構設計 19-20
3.2 前段服務器WSNClient 20-21
3.3 中央服務器WSNServer 21-22
3.4 監控平臺的配置文件 22-26
3.5 關鍵問題描述和解決方案 26-32
3.5.1 節點動態跟蹤 26-28
3.5.2 異構傳感器數據解析 28-30
3.5.3 遠程控制節點 30-31
3.5.4 鏈路安全 31-32
3.6 數據庫設計 32-34
4 通用無線傳感網絡監控平臺的實現 34-59
4.1 傳感器節點程序的實現 35-45
4.1.1 WSNNote.h 36-38
4.1.2 WSNNoteAppC.nc 38-39
4.1.3 WSNNoteC.nc 39-43
4.1.4 分發協議Dissemination和控制請求的同步 43
4.1.5 CTP路由協議 43-45
4.2 前端服務器WSNClient的實現 45-51
4.2.1 MIG-消息接口生成器 45-46
4.2.2 虛擬網關MoteIF 46-47
4.2.3 自定義的消息接收器和發送器 47-49
4.2.4 節點和數據的`處理 49-51
4.2.5 與WSNServer通信 51
4.3 中央服務器WSNServer的實現 51-59
4.3.1 WSNClient配置模塊 52-53
4.3.2 谷歌地圖模塊 53-54
4.3.3 網絡拓撲模塊 54-55
4.3.4 日志終端模塊 55-56
4.3.5 傳感器節點控制模塊 56-57
4.3.6 圖表生成模塊 57-59
5 平臺測試 59-63
5.1 測試項目 59-61
5.2 測試總結 61-63
結論 63-65
參考文獻 65-67
致謝 67-68
軟件工程畢業論文提綱三
第一章 緒論 11-19
1.1 課題來源 11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1-13
1.3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16
1.3.1 土壤壓實對作物影響 13
1.3.2 數字圖像處理 13-14
1.3.3 虛擬植物 14-16
1.4 本研究的內容,技術路線 16-18
1.4.1 研究內容 16-17
1.4.2 技術路線 17-18
1.5 本章小結 18-19
第二章 試驗方案設計 19-29
2.1 土缽容重標定 19-25
2.1.1 壓實裝置設計 19-20
2.1.2 容重標定 20-25
2.2 栽培與管理方法 25-26
2.3 數據采集方案 26-28
2.3.1 原位觀測數據獲取 26-27
2.3.2 破壞性采樣測量數據獲取 27-28
2.4 本章小結 28-29
第三章 基于圖像分析的陸稻形態特征獲取方法研究 29-42
3.1 植物圖像獲取 30-31
3.2 圖像增強 31-32
3.2.1 圖像平滑 31-32
3.2.2 圖像銳化 32
3.3 圖像分割 32-37
3.3.1 閾值分割法 33-34
3.3.2 數學形態學運算 34-37
3.3.3 連通域檢測算法 37
3.4 植物特征提取的研究 37-41
3.4.1 圖像標識 38-39
3.4.2 基于像素統計的面積計算 39-40
3.4.3 基于最小外界矩形理論的葉片長寬測量算法 40-41
3.5 本章小結 41-42
第四章 試驗結果分析 42-47
4.1 土壤壓實對陸稻地上部分的影響 42-43
4.2 土壤壓實對陸稻地下部分生長的影響 43-45
4.3 陸稻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相關性分析 45-46
4.4 結論 46-47
第五章 陸稻植株的三維建模 47-53
5.1 陸稻的生長機模型 48-51
5.1.1 陸稻根系的生長機模型 48-51
5.1.2. 陸稻莖稈、葉片的生長機模型 51
5.2 陸稻可視化模型 51-52
5.2.1. 陸稻根系可視化模型 51-52
5.2.2 陸稻莖稈、葉片的可視化模型 52
5.3 本章小結 52-53
第六章 陸稻模擬系統的實現與程序設計 53-67
6.1 系統開發關鍵技術簡介 53-54
6.2 開發環境搭建 54-57
6.3 系統實觀 57-64
6.3.1 系統需求分析及總體設計 57-58
6.3.2 生長機的模塊 58-60
6.3.3 可視化模塊 60-61
6.3.4 形態學參數統計模塊 61-62
6.3.5 坐標變換模塊 62-63
6.3.6 系統模擬界面 63-64
6.4 仿真結果及分析 64-66
6.5 本章小結 66-67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67-69
致謝 69-70
參考文獻 70-74
【軟件工程畢業論文提綱】相關文章:
畢業論文提綱06-17
畢業論文的提綱格式04-29
文科畢業論文提綱03-26
畢業論文提綱的范文01-19
畢業論文調查提綱01-14
文秘畢業論文提綱03-19
教學畢業論文提綱03-31
自考畢業論文的提綱12-27
專業畢業論文提綱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