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術界《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研究概要論文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的一篇佳作,是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魯塞爾寫成的批判費爾巴哈的11條提綱,馬克思生前未曾發表,原題為《關于費爾巴哈》,論述的中心是實踐問題。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觀。該文最早發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的序言中稱這個文件為“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并作為該書的附錄首次發表,恩格斯稱之為“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
《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一起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創立的基本標志。隨著《提綱》的出版,中國國內學者也開始了對《提綱》的研究。從1949年到2015年,在中國期刊網,以“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為題名進行檢索,共出現768條記錄。從資料查閱的情況來看,80年代以前,國內學者對《提綱》的研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80年代以后,學者們對《提綱》展開了較為全面的研究,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有關《提綱》的各種學術研討會也隨之召開。1995年7月3日至4日,江蘇省哲學學會和南京大學哲學系在南京聯合召開了紀念《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寫作150周年學術研討會。縱觀這些研究成果,其研究內容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提綱》文本的翻譯與內容解讀
新中國成立之初到80年代初期,學界對《提綱》的解說、注釋以及內容介紹較多,其中較為早期的是齊振海在1962年發表的一篇《讀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該文認為實踐是貫穿《提綱》的核心,作者根據“實踐”這一線索,把《提綱》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1—2條,馬克思從總的方面闡述了新、舊唯物主義的根本區別以及舊唯物主義的根本缺點:不了解社會實踐的意義和作用。第3—10條,馬克思對舊唯物主義進行了具體的分析、批判。第11條,是整個“提綱”的`總結。馬克思指出了新唯物主義在哲學上所完成的革命變革的實質。
二、關于實踐問題
實踐問題是國內關于《提綱》研究的主要問題,這方面的成果也較為豐碩。主要集中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具體內容,“實踐”概念的內涵,實踐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及其意義,實踐的主體性等等。
1.“實踐”概念的內涵
《提綱》中的“實踐”概念是中國理論界討論和運用得最多的概念,其內涵是學界頗有爭論的問題,必須準確理解。趙常林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實踐”概念的內涵》一文中指出,凡是在《提綱》中講到“實踐”、“人的感性活動”、“革命的實踐”、“‘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地方,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則表現為工業和商業、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生產和交換方式、感性勞動等等。因此,馬克思在《提綱》中提出的實踐就是指生產實踐,而非其它。
2.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具體內容
對《提綱》中提出的具體的實踐觀點,國內研究的結論較為一致。學者們比較研究了費爾巴哈實踐觀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在肯定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革命性意義的基礎上,具體研究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內容。陳長暢在《略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創立與發展》中提出,馬克思在《提綱》中強調革命實踐的意義;第一次明確表述了實踐在認識中的作用,將它導入認識論,奠定了辯證唯物論認識論的基礎;強調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真理的標準。 作者認為,馬克思在《提綱》中提出的實踐觀點,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開啟了人類認識史上的新飛躍。
三、關于人的本質的學說
《提綱》中人的本質學說是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點,研究成果很多,在中國期刊網以“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人的本質”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出現192條結果。這也是一個較有爭論的問題,學者們結合《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提綱》中關于人的本質的兩種論述進行研究,觀點不盡一致。李連科在《論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指的是,人的本質存在于一切社會關系中,是人的社會性。
作者認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與其說是關于人性的定義,不如說是為探討人性問題指明了方向。它實際上是對于費爾巴哈及其以前的人性論的否定,它指明人性既不是自然屬性、自然關系,也不是理性、意志這類社會意識,而是一種社會存在、社會關系。黃森在《重溫〈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一點思考》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是可以成立的。但它并不是對人的本質作定義性的說明。這里并沒有回答人的本質是什么,而是闡明“人的本質”同“社會關系的總和”之間的關系。作者認為,這一說法表明馬克思看到真實存在著的、活動的人的一切社會關系,間接地說明人的本質在于其社會性。
黃枬森在《人性的抽象不等于抽象的人性》中認為,馬克思在《提綱》中提出的人的本質的定義,不是一個嚴格的完整的定義,而只是說明要如何給人的本質下定義,即要把人擺到社會關系的總和中來尋求人的本質,給人的本質下定義。作者認為,馬克思在《提綱》中雖然沒有直接講人的本質是勞動,但在《手稿》中講過,后來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和《資本論》中也講過。作者進一步指出人與動物的最根本的區別、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就是勞動和實踐,即對客觀世界的自覺改造。
【關于學術界《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研究概要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信息安全的提綱論文07-19
關于學位論文提綱07-05
關于論文提綱的字體格式10-24
關于嚴謹的議論文提綱10-13
關于誠信議論文的提綱10-20
關于會計論文提綱07-04
關于英語論文提綱07-25
關于畢業論文提綱結構的擬定12-30
研究生論文提綱范文11-24